表情心理学:从五官破译心理秘密

  “心”为身体指引方向,而“身”则带给心灵真切的感受。在面对自己和别人时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肢体动作,甚至是躯体的病痛,都无不在表达着内在灵魂的意愿。

  眼睛

  说一个人心里很难过,是因为我们能看到他“痛苦的眼神”;而夸一个人聪明,源于他“敏锐的目光”。不仅如此,像喜悦、悲伤这类对情感的形容,或是睿智、老成这些对心思的描述,一样都适用于双眼——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的绝大多数感情和内在的想法都会由眼睛负责来表达。比如,害羞或是胆小的人,一般不太敢直视别人的眼睛,而是会向下斜视或是“低眉顺目”;而那种由上至下,从眼角和睫毛中挤出来的目光则多半蕴含着藐视。

  由此可见,眼睛表情达意是十分直白的。正因为“它们”从来不骗人,所以眼神可以被当作天然的“测谎仪”:

  人在说谎时,眼睛最常见的“动作”有两种——“向上”看和“左右”看。向上看,说明他(她)在回忆或是正在现场编故事。事实是由片段的经验组成的,而故事往往被编织得十分紧凑而且合乎逻辑。因此,如果他(她)说话时眼睛向上看,多半是在脑子里“翻找”素材;对此,建议大家看一看“明星”的访谈节目,大多数明星都是翻着白眼在讲述自己动人的故事。而这时,眼泪往往成了一种掩饰谎言的绝佳武器。撒谎时,眼睛的另一种动作——左右看,这是在“左顾右盼”地圆谎。说明他(她)正在试图理清“故事”的脉络,看看是否有遗漏或是前后有冲突、矛盾的地方。

  耳朵

  除了眼睛接受的影像信息之外,声音信息也是我们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或许正是出于自己的重要地位,耳朵才常常喜欢“摆架子”。虽说人类的听力不差,但也经常会有“没听见”、“没听清楚”或是“听岔了”的时候。出现这些状况,往往说明耳朵不想或是不愿意“听”,干脆来了个充耳不闻,你说了也是白说。

  更有甚者,对于不喜欢的声音信息,耳朵有时竟会全然拒绝——所谓“听不进去”,便是如此。如果一件事别人对你说了很多遍,你仍然没有记得留意,那么多半是因为在心里你抗拒或是厌烦说话的人和他所说的话。反之,当你所说的话对别人的耳朵没有效果时,你要考虑变换一下说的方式。比如,之前你的话说得太严厉,那么调小一些“音量”,讲得温和一点儿。

  除了听声音之外,耳朵其实还具有一些更为原始的功能。比如,很多野生动物的耳朵都可以转动方位,为的是能够听清不同方向的响动。五个人中约有一个人会出现“动耳朵”的返祖能力,虽然会动耳朵不一定说明他们比别人的听力好,但至少在心理层面,这些人更为敏感、精明,也更适应社会生活——因为,只要有实用性,他们谁的话都听。

  耳朵的另一种原始功能,是发红发热。比如,冬天里,耳朵被风一吹,会变得很红,而且感觉热热的。有时,即便是没有风,人在害羞、紧张、逾越时,耳朵也会有点“发烧”的感觉。这时,其实是耳朵要提醒你“稳住,别让自己太‘疯’了!”

  鼻子

  自从人类不再把鼻子紧贴地面,靠气味的识别来谋求生存那一天起,就再也没有低下过自以为是的头——别看人的嗅觉要远远差于其他动物,但“鼻子”却是高傲的很。于是我们看到,那些不可一世,看不起人的嚣张气焰,往往都是从鼻子中“哼”出来的。

  因此,从心理象征的角度来说,鼻子是一个人地位、权力、荣誉的象征。比如,李小龙在和对手过招儿之前,总会夸张地作出他的招牌动作——用大拇指划过鼻梁。这似乎是在向对方挑衅,好像在说“敢挑战我的权威,真是不知死活,小心我一拳打爆你的鼻子!”

  同样,在现实中,当一个人的权力欲或是自尊心过强,而有没能得到满足时,协调不好便有可能患上“鼻炎”的症状——过敏症其实是对权力和尊严的过度“敏感”,而流鼻水这些症状表现,其实是“鼻子”下意识地在默默神伤。

表情心理学:从五官破译心理秘密

  嘴

  人一生下来,首先学会的便是“吃”。由此,最基本的人际交往互动也应运而生。吃得好,感到满足,咧嘴笑了;吃得不好,撇一撇嘴,委屈的哭了——一笑一哭,喜怒哀乐,人生的五味杂陈都蕴含其中。因此,看一个人的嘴,从形状、薄厚等等感觉上,便可以很直观地了解这个人的性情。

  比如,古时候说的樱桃小口,是指物质欲望偏低但是精神欲望很强,所谓红颜薄命就是这样,追求特别完美的精神爱情,现实中很难实现,所以为此伤心憔悴而亡。大嘴、厚嘴唇则是欲望强烈、性感的象征,这样的人往往不怎么会掩饰自己的欲望,更接受和面对现实,所以现实中她们往往能获得一些成就,比如舒淇跟茱莉亚·罗伯茨,就是现代社会张扬个性欲望的代表,她们很务实,有很强的现实感,同时敢于表现自我,因此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小嘴的人更会掩饰自己,大嘴的人更张显。在人际关系中小嘴的人会让人觉得心眼多、心思重,大嘴的人更直率、更功利。

  舌

  和舌头比起来,嘴有时候实在是显得很无辜。因为不管是口吐莲花,还是祸从口出,幕后的指使者其实都是“舌头”。你别看它平时不轻易出来示人,却当真是深藏不漏。冷食热饮,舌头终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又尝尽人生五味,因此,它绝对称得上是“五官”中的高人隐士了。

  由此,在心理层面上,舌头往往和我们的高级心理功能有关联。通过训练,可以达到“巧舌如簧”的境界,而我们常说的“唇枪舌剑”,便足见舌头的厉害。

  别看舌头自己不轻易露面,但只要多观察一下它的“邻居”,还是能发现一些端倪。比如,打交道时,你发现一个人的舌头经常会出来舔舔嘴唇,则说明这个人很有自我表达的意愿,有些跃跃欲试,想看准时机插话进来,从而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反之,一个人嘴唇有些干裂,说明他(她)的舌头一直在嘴里“躲”着,始终没敢出来露面,那么多半是因为这个人有些紧张、放不开。而且,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把嘴闭得严严实实,舌头还不停在嘴里舔牙齿,那么这时他(她)可能是在压抑自己的攻击性,你就要适度做一些调整,免得对方没包住牙齿,冲上来“咬”你一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6532071/440917389.html

更多阅读

微表情心理学与微表情动作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txt

微表情心理学最近突然流行起来,通过微小表情动作来识别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心理学,很符合非专业人士对心理学的理解,因此简单实用而受到非心理学专业的人士的喜欢。微表情心理学或微表情动作心理学出现的是因为美国的一部电视剧,名叫《千

微信营销心理学 从用户心理入手做好微信营销

 2011年初腾讯公司推出了一款叫做“微信”的即时通讯工具,仅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其用户数量就突破了3亿大关。今天微信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最主要的社交联系工具。自微信上线以来,它给人们带来的价值可以说是震撼式的,随着微信的出现

第31节:实战练习:从语调看心理

系列专题:《让对手偃旗息的宝典:“骂”得漂亮》  实战练习:从语调看心理  怎样察言观色?从一个人的语音语调中很容易发现他的脾气秉性。具备察言观色这种本领,就能够帮助你掌握对待什么样的人应当采取怎样的骂人态度。  类型表现

心理学课题研究报告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04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声明:《表情心理学:从五官破译心理秘密》为网友青涩年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