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孟孝琚碑位于昭通市第三中学内。碑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昭通城外白泥井出土,当年移置昭通城内凤池书院(今昭通市三中),现建有碑亭保护。
孟孝琚碑残高1.33米,宽0.96米。碑文计15行,每行残存21字(从文意推断,上应缺77),隶书,碑文存256字。由于上段缺失,仅有“丙申”、“十月癸卯”、“十一月乙卯”等字,立碑时代,因缺年号,说法不—。据考证应为东汉永寿三年(公元157年)所立,是我省现有的唯一的一块汉代碑刻。
碑文记述汉代武阳令之子孟广宗(字孝琚)的生平事迹,孟氏为著名“南中大姓”之一。中间6行为四言铭辞,第12行为七言“乩曰”;末2行为立碑者题记。碑文两侧有青龙、白虎形纹,下有龟蛇纹(玄武),上段应为鸟形(朱雀),谓之“四神”。此碑文辞典雅,书体方正平满,简朴古茂,体势夸张,横排纵放,画像及书法都是东汉时期盛行的风格。梁启超在题跋中说:“见此碑可证汉隶今隶递嬗痕迹,皆与书学有关”,是研究西南古代民族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1965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通孟孝琚碑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五月,于昭通白泥井出土。此碑书法苍劲,文辞典雅,浑朴古茂,现嵌于凤池书院(今昭通第三中学)壁。现存孟孝琚碑,上端断残,下端完整,左有龙纹,右有虎纹,下有龟纹。残碑高1.33米,宽96厘米,碑文共15行,每行残存21字,(按上下文意推测,每行上缺7 字),隶书。由于碑文残缺,仅有“丙申”、“十月癸卯于茔西起攒,十一月乙卯平下”等字样,给确定建碑时间带来困难。学者们考证,各抒己见,聚讼纷纭,主要有西汉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永元八年(公元96年)、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永寿三年(公元157年)、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等六说。前后相差竟达230年之久。据原碑的官刻、字体、文风来考查,以永寿2至3年立碑较为可信。 此碑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从内容上看,它主要记述孟孝琚的生平。孟孝琚,原名孟广宗,“十二随官受韩诗,兼通孝经二卷,博览(群书)”,改名孟。他先聘“蜀郡何彦珍女”,未娶夭亡于武阳。其父的下属官员刻此碑送孝琚归葬朱提朱茔,以纪念死者,安慰亲属。由此可见当时的边疆少年是如何用心学习中原文化,钻研典籍,也透露出当时婚、丧习俗。从碑四周所刻的龙、虎、龟纹,可以窥见汉代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石刻艺术水平。从书法上看,碑文系方笔隶书,取势横扁,左右舒展,笔画瘦劲古朴。它的发现,不仅打破了“北方南圆”的陋说,而且可以探索“汉隶与今隶递嬗痕迹”(梁启超语)。 昭通孟孝琚碑出土以来,名满海内,题跋者多至数十家,被誉为“滇南瑰宝”、“稀世之珍”、“古汉碑第一”。湖南善化黄膺,不仅撰文考证,且写诗歌咏: 爨碑晋宁耀南滇,隶古还搜炎汉先。葬起攒宗孝,故书窆下礼家笺。遗文半越三千岁,建武重拥十二年。 不是辅谋为主记,葩经何自识新传。
昭通孟孝琚碑翻译 昭通孟孝琚碑
更多阅读
孟佩杰的故事 关于孝的感人故事
孟佩杰事迹1991年12月3日,在山西省交口县水头镇水头村河东路一间农民家的窑洞里一个及其普通的女孩出生了,她就是孟佩杰。孟佩杰的父亲名叫刘宝顺,是一个木匠;孟佩杰的母亲名叫任芳英,一个农村家庭妇女。1995年刘宝顺因为骑摩托车出车
邹孟轲母的全文翻译以及故事的启示? 启示录全文
快照删除申请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孟轲下面是原始网页http://wenwen.soso.com/z/q103675680.htm在2013-02-1209:26:34的快照。360综合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搜搜问问
《冯谖客孟尝君》原文翻译及重点 冯谖客孟尝君原文
原文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冯谖客孟尝君》译文 冯谖客孟尝君翻译
《冯谖客孟尝君》译文【内容提示】本篇选自《战国策·齐策》。写的是冯谖在孟尝君田文门下做食客,为其多方出谋划策,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事迹。全文情节迂回曲折,人物性格鲜明生动,通过弹铗而歌、矫命焚券、市义复命、复谋相位、请立宗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李宝臣三十年心血巨著《论语商释》连载说明:本人三十年心血写就的巨作《论语商释》2011年由香港天马出版社出版。精装收藏本500套。本人原计划三年时间用于推广。没想响应者甚众,诸多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