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三中全会《决定》解读之五,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做出解读。文章中称,要适当分解主要领导干部权力和责任。应按照分工负责原则来确定主要领导干部分管的事项、掌握的权力以及应负的责任,减少主要领导干部对具体事务的插手干预,降低主要领导干部对班子成员晋升时的权重。
时下,全国上下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如何走群众路线,就要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从实践看,由于权力制约不力、监督乏力,少数主要领导干部把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习惯凌驾于班子集体之上、凌驾于组织之上,搞“一言堂”,甚至“一手遮天”。
现在,三中全会要求适当分解主要领导干部权力和责任,相当于是对“一把手”分权、限权、晒权。怎样才能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真正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制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健全机制,把好监督关口。基于此,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三中全会《决定》解读之五,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做出解读。
适当分解主要领导干部权力和责任,促进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而适当分解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形成领导班子成员内部相互制约和协调的权力运行闭环系统,是对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方式,也是要打破“一把手”“一支笔”做主的现象。
通过制度分权,构建“副职分管,‘一把手’监管,集体领导,共同决策"的新的工作决策机制,让部门“一把手”由“用权无限”变为一班人“用权受限”,有效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并促进了班子成员互相监督。“一把手”分权,与副手和班子成员互为制约,有利于事前的防范,也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
众所周知,一个单位的权力一旦集中在“一把手”手中,就容易产生独断专行和腐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三中全会《决定》解读之五,旨在从制度入手,调整传统行权模式,是破解当前“一把手”监督难的一个方向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