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在马尔堡市郊外,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不怕寒风,不怕眩晕,望着黑沉沉的下面。在线条交织的网中,在线条交叉的网中,在月光照耀的落叶上,在空墓穴的周围,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卡尔维诺代表作。他用小说搭起迷宫,与读者你一起做文字和思想的游戏,正如情欲开放了男人和女人的时空,阅读,也让读者、作者和作品碎成万花筒里的玻璃,自由变幻着世界。繁华镜像之间,你是否看见了卡尔维诺的狡黠?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由框架故事和嵌入小说两部分组成。框架故事以男性读者“你”作主角,“你”是整本书的“隐设读者”,也是实际在进行阅读的读者。话说,你兴致勃勃地买来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正看到入迷之处,没想却因书页装订错误而被迫中断阅读。你迫不及待地去寻找下文,不料拿回来却是另一部小说,读到高潮迭起之际,书又戛然而止……如此这般的阴错阳差一再发生,你锲而不舍地追索其下文,一部接一部地找来读,前后总共阅读了十部互异其趣的小说之开头,这些“嵌入的小说”的标题正好串成一个句子:(1)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2)在马尔泊克镇外,(3)从陡坡斜倚下来,(4)不怕风吹或晕眩,(5)在逐渐累聚的阴影中往下望,(6)在一片缠绕交错的线路网中,(7)在一片穿织交错的线路网中,(8)月光映照的银杏叶地毯,(9)环绕一空墓,(10)什么故事在那头等待结束?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有时隐约,有时直接地把阅读(及写作)和性爱等同齐观,混为一谈。不少章节的前文和各篇嵌入小说皆涉及情欲挑逗,描写露骨,香艳刺激,不亚于坊间所见的煽色腥小说;同时又隐含深刻寓意,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加以诠释。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约略看出,这是一本后现代作品:兼容并蓄严肃和通俗文学的特色于一炉,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正好人人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作品目录

  第一章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第二章 在马尔堡市郊外

  第三章 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

  第四章 不怕寒风,不怕眩晕

  第五章 望着黑沉沉的下面

  第六章 在线条交织的网中

  第七章 在线条交叉的网中

  第八章 在月光照耀的落叶上

  第九章 在空墓穴的周围

  第十章 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名人点评

  博尔赫斯、马尔克斯和卡尔维诺三人同样为我们做着完美的梦,三人之中,卡尔维诺最温暖明亮。

  ——作家约翰·厄普代克(JohnUpdike)

  卡尔维诺的想象像宇宙微妙的均衡,摆放在伏尔泰和莱布尼兹(Leibniz)之间。

  ——符号学大师艾柯(UmbertoEco)

  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让人看到一个作家的文学视野可以这样开阔,而他的小说叙述既保持了说书人的腔调,又同时有哲学头脑,能够把游戏、数学、诗歌、哲学结合一起,又不那么满、那么实,还能留出空间让阅读者参与进去,卡尔维诺的书证明了写作的各种可能性,他的书值得反复阅读。

  ——莫言

  我不能强求大家喜欢他的每一本书,但是我觉得必须喜欢他的主意:小说艺术有无限种可能性……

  ——作家王小波

  现代小说的最高成就:卡尔维诺、尤瑟娜尔、君特·格拉斯、莫迪阿诺,还有一位不常写小说的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

  ——作家王小波

  批评家们乐于把卡尔维诺与纳博科夫和博尔赫斯相提并论,实际上,卡尔维诺的影响力要更大,也更持久些。……卡尔维诺的故去,意味着纯文学的终结。至少对于西方文学来说是如此。

  ——文学评论家陈晓明

  卡尔维诺的奇特之处就在于他能从一个针孔走进去,打开一个很大的世界,并在里面再搭建一个精巧的宇宙。

  ——李敬泽

  《卡尔维诺经典: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编辑推荐: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作者简介

  伊塔诺·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也是诺贝尔奖的永恒之痛,生死一霎遗憾的错过了瑞典学院的加冕仪式,成为了卡尔维诺终身的遗憾,也给诺贝尔奖造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缺失。如果你翻开这部小说,你将进入的是一片阅读的无尽之林,卡尔维诺用完全前所未见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给读者带来了这部与众不同的小说,无论你之前多么饱读诗书看到这样的作品无论喜欢与否相信都会赞叹不已,因为卡尔维诺用这样的一部作品,几乎颠覆了小说在一般读者脑海中的印象。意大利另一位优秀的学者、小说家安贝托·艾柯在演讲中曾用这部小说作为开端来赞许他的意大利老乡,并以这样的话来开始了自己的演讲,他说道:“我要以唤醒对伊塔诺·卡尔维诺的记忆来开始我们的演说……”。

  媒体评论

  小说用第二人称展开叙事,“你”的视角在小说叙事中极为罕见,这样的人称很难展开故事的情节,作者娴熟的笔触不留痕迹的便将读者带入到故事之中,这是作者在叙事层面的创意,或许卡尔维诺不是第一个如此叙事的人,但《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绝对算得上是第二人称叙事的经典代表作品,如果刚开始在阅读小说时便对这样的风格啧啧称奇,可没看多久便会发现这部小说的惊喜远不于此在随后的故事中卡尔维诺创造了更为罕见的故事风格,在一条主线中的每个章节都引出一个几乎毫不相关的片段,整体小说中穿插了十个完全不同的小说,然后再回到故事的主线,如此闪入闪出的贯穿了整部小说。

  穿插的每个小故事,及是一个独立的小说,又影响了整个小说的发展,这是卡尔维诺的高明之处,在处理这样的故事时他将小说的叙事提升到了另一个境界,用内在的逻辑和深刻的内涵令小说不止变得独立无缘,否则很容易令小说的每个章节显得凌乱无章、孤立无援。卡尔维诺绝不是仅仅用这样一部小说卖弄了自己的技巧,无论是故事的主线还是那些独立的故事都包涵着作者想表达的不同内容,其中既有叙事技巧上的转变也有内涵上的递进层次,作者运用这样丰富的结构将自己思想活动发散展开,文字涉及了诸多内容,阅读和写作是本书探讨的一大主题,而人生和生命也穿插在各个故事之中,其中甚至涉及到了政治的层面,阅读这部作品的读者将获得到极为丰富的信息量,是作者笔下的每个段落散发出的神奇魅力吸引着读者几乎难以放下这本书,因为谁也猜不到接下来的一张故事将发展到何种地步。

  卡尔维诺这部独特的小说将给读者带来无穷的阅读乐趣,主人公“你”仿佛就是每个读者自己,作者的目的在于将读者带入到一种文字游戏的境界中,小说的叙事从在书店买到这本书开始,仿佛在阅读之前读者就已经开始和卡尔维诺有了交集,之后的故事从阅读延伸到阅读之后,就仿佛从过去的现实到读者阅读的时刻再发展到一个个无法预知的未来时刻,读者会跟着作者的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可避免的陷入到了故事的漩涡之中。从遇到柳德米拉主人公便走向了一段人生的岔路,或许一切都具备着某种启示录般的意味,但无论哪个读者都仿佛被卡尔维诺精确的命中了脑海中的思绪,阅读之中甚至令人产生了某种怀疑是否是读者本身在书写这样一本书!

  卡尔维诺的文字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摘抄下来只言片语尽管只是没头没尾的片段,却也能发人深省,即便就算是断章取义的曲解,也能从中收获的文字的力量。“现在人人都感到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再用不着说什么团结,重要的是不择手段地为自己开拓一条生路。”;”真正的革命只有当妇女拿起枪时才会发生。“;”她读那些小说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阅读之前就存在于她脑子里的东西。“;”这件事以及我对往事的回忆,都像这些院子一样一个套着一个,一个比一个更昏暗,既亲切又陌生。“;”我相信精神,相信精神在不停地与它自己对话……精神并不需要广大读者来证实它的存在,它可以自由自在地生存于人民看不见的黑暗之中,生存于阴谋家的阴谋、警察的秘密活动以及它们二者之间的联系之中。“;”他则希望证明文字背后的空虚,世界仅仅存在于伪造、假冒、误解与谎言之中。“;”一切小说最终的涵义都包括这两只方面:生命在继续,死亡不可避免。“

  读者书评——写作和阅读存在于游乐场上

  来自由于豆瓣 陈问问

  相对于很多混乱的,碎片式的后现代小说,卡尔维诺已经算得上很仁慈了。

  按照罗兰.巴特的说法,卡尔维诺这一篇《寒冬夜行人》只能称其为写本,而非读本。读本是清澈的、明确的,带有强迫性的。而写本则是邀请读者加入合作。并且让他们自行探索门径。

  关于阅读

  阅读在某种程度上和写作的本质是一样的。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你下面写的,或者你下面读的是什么。你阅读了A,就在这一刻错过了B,你写出了B,就不再能同时拥有A。

  如同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那样,写作、阅读或者生命,无一不是如此。所以许多后现代的小说家们在最大程度上,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回到《寒冬夜行人》上,十个故事的开头,不设置更多的东西。已经是突破。

  传统的小说,不是说不好,而是说它写了多少,你接受了多少,都是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在某种意义上, 一个线性的,完整的故事,影响读者的同时也禁锢了想象。想象是无限的。卡尔维诺有意在这篇小说中引发我们最大程度的想象。他说:“小说中未言明的东西比言明东西更加丰富,只有让言明的东西发生折射才能想象出那些未言明的东西。”

  小说的开始,一位男读者发现刚买的书竟然装订出了问题,很恼火,想去换一本新书。当然换到的书永远都不是他想要的那本书,多次的阴差阳错,男读者没有一次能够如愿读完一整篇故事。十个故事的开头也由次而一一呈现。

  卡尔维诺是个相当高超的小说家,他先让读者沉浸到他写的那十个故事中去。男读者在阅读故事的时候也正是我们阅读的时候,两种阅读合二为一,同时开始,同时被切断。所以渐渐的男读者不再是小说中的主角,而我,也不再是一个只管阅读的局外人。卡尔维诺用巧妙的方法,使男读者和现实读者之间出现了一种微妙的联系。他模糊了读者和书中人物以及作者的界限,模糊小说和现实的界限,也模糊了小说本身的轮廓。

  在《寒冬夜行人》这里,阅读的惯性被打破了。我们这些人,长期以来,无论是对一部小说投入多么大的感情,都只是被动的受者,从没有过参与小说过程的体验。身份模糊后,追求结果的方式比原来辛苦多了,如果不要求纯粹的阅读快感,这种体验,还是很值得获取的。

  关于小说

  我们大多数人谈到这部小说都会从结构方面来探讨,并置的结构是这部小说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为什么卡尔维诺设置了十部小说的开头给我们?为什么每一部小说在最精彩的时候就停止了?

  卡尔维诺有一个小说集叫做《时间零》,在吕同六和吴哓东教授那里都能看到关于《时间零》的剖析。正是其中表达的“绝对时间”的概念,贯穿了卡尔维诺许多篇作品。

  所谓的绝对时间概念,有一个著名的阐述是这样的:

  猎手去森林狩猎。突然,一头雄狮张牙舞爪,向猎手扑来。猎手急忙弯弓搭箭,向狮子射出一箭。雄狮纵身跃起。羽箭在空中飞鸣。这一瞬间,犹如电影中的定格一样,呈现出一个绝对的时间。卡尔维诺把它称为时间零。这一瞬间以后,存在着两种可能性:狮子可能张开血盆大口,咬断猎手的喉管;也可能羽箭射个正着,狮子挣扎一番,一命呜呼。但那都是发生于时间零之后的事件,也就是说进入了时间一,时间二,时间三。至于狮子跃起与箭射出以前,那时发生于时间零以前,即时间负一,时间负二,时间负三。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任何小说都存在于叙述当中,也就是说一本书从前往后翻,本来就具备一种时间性的顺序。但从诗学意义上来说,时间成了某种形式,能够被我们感知。在这个角度上,绝对的时间就出现了。卡尔维诺刻画了十个时间零。他把十个小说放在十个瞬间的、绝对的时间里。每一个小说是悬浮的状态,从这里开始,读者和作者都可以展开无穷的想象,把小说延伸到各个地方。

  在后现代主义中,整个世界都是无序的,混乱的, 自然,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的。在卡尔维诺这里,时间一时间二并不重要,负的时间段也不重要,因为它们不确定。只有时间0,在一个瞬间,在某一个点上,存在着绝对性。所以,作家所做的,不是给自己的小说创作一条发展的线,而是为小说创作绝对的0度。另一个方面,卡尔维诺自己说,很多小说第一章开头的魅力,在以后的叙述中很快的消失了,因为开端不过是一种许诺。对后面的故事及其可能的种种展开方式的一种许诺。”所以他决定只创作开头,至于说小说的生长过程,这种无限的可能,是属于每一个人的。

  传统的叙述者,通常着力描写线性的故事,故事会按照时间的顺序发展下去,也就是女读者所说的——看到一棵书的生长,它的枝繁叶茂。卡尔维诺却把写作热情聚焦在故事的时间零上。

好书推荐:《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对于绝对时间,我肤浅的理解的是影像被固定在照片,电影被定格。但放在小说中,当故事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这个时间的0度到底有多久,负的时间是在那里结束的,0的界限又在哪里?我觉得这可能是小说比视觉艺术更难把握的地方。也就是说,我们在写作或者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学习如何控制那个瞬间,不至于让她划向时间一、时间二。

  寻找十部小说的过程,看似一场追踪游戏,其实却是智力题。小说在每一个读者那里都拥有向正极滑去的无数种可能,这一点,已经完全超出作者的控制范围了。所以,卡尔维诺说,“凡是阴谋最后都会摆脱首领的控制。”当阅读者的想象开始蔓延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超越了文本本身。

  卡尔维诺写这部小说的目的当然不只是为了让我们对他的每个绝对0度的故事展开想象,他更多的是站在探讨的意义上去引领我们关注小说的本质。

  精彩书摘

  寒冬夜行人_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_卡尔维诺

  故事发生在某火车站上。一辆火车头喷着白烟,蒸汽机活塞发出的声响掩盖了你打开书本的声音,一股白色的蒸汽部分遮盖了小说的第一章第一段。火车站的气味中夹杂着一股小吃部的气味。有人站在小吃部结满水汽的玻璃门窗内向外观看,玻璃门打开了,小卖部内外都雾气腾腾的,就像近视眼或被煤灰眯了眼睛的人看外界时的情景。这本小说的文字模糊,就像旧时火车上的玻璃窗户结满了水汽一样,雾气罩住了书页。这是个冬雨淅沥的夜晚,主人公走进小吃部,脱下潮湿的外衣,一股水汽顷刻裹住他的身躯。车站上传来一声长鸣,火车在雨水中闪烁着寒光的铁轨尽头消逝了。

  年迈的小吃部老板正用蒸汽咖啡机煮咖啡。咖啡机发出啸叫,喷出水汽,仿佛老板在发出信号(起码小说第二段的一连串句子给人这么一种印象)。听到这个信号,坐在桌边玩扑克的人立即把自己的牌往胸口上一贴,转过身来望着这位新来者摇头晃肩,而站在柜台旁的顾客则端起杯子,撅着嘴唇,眯缝着眼睛吹咖啡,或者小心翼翼地在盛满啤酒的杯口咂口酒。猫儿拱了拱腰,收款员关上钱柜发出叮咚一响。所有这些迹象都表明这是个乡间小火车站,陌生的面孔会立即被识别出来。

  火车站都大同小异,即使灯光不亮也没什么关系,你对它们早已十分熟悉了。它们都有股火车气味,即使火车都开走了也有火车气味;它们都有火车站的特殊气味,即最后一趟火车开出后的那种气味。这个车站上的灯光以及你正在念叨的这些话,都仿佛不是为了让你透过黑暗与烟雾看清各种东西,而是要使这些东西与黑暗和烟雾浑然成为一体。

  我今天晚上在这个车站下车,有生以来第一次来到这里,可我觉得非常熟悉这里的情形。我从这个小吃部里走出去又走进来。时而是站台的气味,时而是厕所里湿锯末的气味,各种气味混杂在一起就是等候火车的气味。还有在电话亭里打电话的气味。如果你拨的号码没有反应需要回收硬币时就能闻到电话亭的气味。

  我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在小吃部与电话亭之间穿梭而行。或者说,小说的主人公名字叫“我”,除此之外你对这个人物还什么也不知道;对这个车站也是如此,你只知道它叫“车站”,除此之外你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你从这里打电话没人接。也许在某个遥远的城市里有个电话铃在响,但没有人接。

  我挂上听筒,等硬币从电话机里哐啷啷退出来,然后再回到小吃部,推开玻璃门,走向那堆刚刚洗过却仍散发着热气的咖啡杯。

  火车站酒吧(亦称车站小吃部)里的蒸汽咖啡机一会儿发出啸叫,一会儿喷出蒸汽,炫耀着它与火车机车的亲缘关系,即它与过去的蒸汽机车和现在的电力机车有着相似的地方。我在车站上走来走去,已奔波很长时间了,因为我在这里陷入了圈套,陷入了火车站上不免发生的缺乏时间概念的圈套。铁路电气化已实现多年了,可车站上的空气里还飘荡着煤的粉尘,一部描述火车与车站的小说必不可免地要讲到这股烟尘味儿。你看这篇小说已看了几页了,应该向你交待清楚,我在这里下车的这个火车站,是过去的火车站呢,还是现在的火车站。可是,书中的文字描述的却是一种没有明确概念的时空,讲述的是既无具体人物又无特色的事件。当心啊!这是吸引你的办法,一步步引你上钩你还不知道呢,这就是圈套。也许作者和你一样,还未考虑成熟,你这个读者不是也还搞不清楚,读这篇小说会给你带来什么欢乐吗?

  喏,我来到这个老火车站。这里的一切也许使你想起过去,使你重新看到了已经失去的时间与地点;也许这里电灯的光线与蒸汽咖啡机的声响使你仿佛生活在当代,享受着当今生活能够带给你的乐趣。这个酒吧也许是我的眼睛,一双近视的或被灰尘眯了的眼睛,看什么也看不清楚,一切都仿佛烟雾腾腾的。但这并不排除它实际上可能灯火辉煌,霓虹灯管发出的光和反光镜反射的光把这里的每个角落都照得通明,音响器播出震耳欲聋的音乐,台球桌边和电子游戏机旁人们正在游戏,电视机屏幕上彩色图像不断变化,鱼缸里热带鱼欢乐地游着,加气管里冒出一串串气泡。我的胳膊不再是挂着一个塞得鼓鼓囊囊的旧塑料口袋,而是推着一个装有走轮与电镀折叠把手的方形旅行箱。

  读者你以为我站在这个旧车站的站台上,眼睛盯着挂钟的指针,徒劳地要使那巨大的时针倒转,倒着经历那已经属于过去的时刻。难道你就没有想到我手表上的日历在那个小方框里啪啪倒退,仿佛断头台上被屠刀砍下的头颅一个个从我脚下滚过吗?不管怎么形容,结果都一样:我手握把手,推着这个带走轮的旅行箱在平滑的站台上向前走,但我的手自然而然地表示出我内心的反感,仿佛这个诚实的行李箱正在对我说,它已经成为我的负担,令我感到厌恶与疲劳。

  一定是什么东西出了差错,比如火车出了差错,晚点了,耽误了换车时机。也许我来时应该有人来接,来接这只箱子;它现在好像令我十分担忧,不知是怕丢失它呢,还是急于想摆脱它。但可以肯定,这只箱子不同寻常,不能交给行李寄存处暂存,也不能随便丢在候车室里不管。我现在看表已无济于事,倘若有人来接我,现在人家早就走了。我想方设法使时钟倒转、日历倒退都是枉然,不可能倒退到从前那个时刻了,那时这个差错尚未发生。假若我在这个火车站上应该遇上什么人,他与这个火车站也毫无关系,只是在这里下车再换乘另一趟车离开这里,就像我一样本来要在这里转车,我们两人之中一个人应该把某种东西交给另一个人,比如说我应该把这只带走轮的箱子交给他,可我没能把箱子交给他,现在它留在我身边,让我感到棘手。那么我该怎么办呢?惟一的办法就是竭尽全力重新建立那已经失去的联系。

  我已经数次穿过小吃部走到车站门口,门外广场上漆黑一团,仿佛一堵墙壁阻挡着不让我向前。一边是黑暗的铁道,一边是黑暗的城区,我只能待在这个有灯光照明的中间地带里。我能上哪儿呢?外边那个城市还没个名字,我们还不知道它将被排斥在这本小说之外呢,还是被包含在这本小说的文字之中。现在我只知道这本小说的第一章一直在描写这个火车站和小吃部,迟迟不愿离开这里,我若离开这里,也未免太不谨慎,因为有人可能来这里找我,而且我也不能让人看见我带着这个大箱子。因此,我不停地往那公用电话里塞硬币(它每次都给我吐出来),塞好多好多,就像打长途电话那样。谁知道那些应该给我下指示,或者说给我下命令的人现在上什么地方去了呢?我是为人办事的,我的这副样子不像为私事或经商而出门的人,倒有点像一个执行任务的人,像一局重大博弈中的小卒,像一部大机器中的小齿轮,小到不应该引人注意的程度。事实上我的任务是经过这里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可我在这里每逗留一分钟都会留下痕迹:我若不讲话会留下一个不愿开口的人的痕迹;我若讲话,我的每一句话都会留下来,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引用。也许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连篇累续地提出各种设想而不写下任何对话,让我在这层由铅字组成的密密麻麻的昏暗的掩体之下悄悄通过、逃之夭夭。

  我这个人一点也不引人注意,既无姓名也无背景。读者你之所以在下车的旅客中注意到了我并注视着我在酒吧与公共电话亭之间的穿梭行动,那是因为我的名字叫“我”。虽然你对我的了解仅此而已,但已足以促使你把你的一部分与这个你所不了解的人物“我”联系起来。作者也是这样,虽然他不愿谈论自己,他却决定把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称为“我”,使主人公不引人注目,因为这样他就不需要再详细描述主人公了;如果给主人公起个别的名字或加个什么修饰语,比起用“我”这个干巴巴的代词来就多多少少对主人公进行了说明。作者和你一样,写下这个“我”字时,就把他的一部分与这个“我”联系起来了,把他感觉到的或想像到的一部分与这个“我”联系起来了。要在我身上找到共同点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拿现在来讲吧,我的外表是个失去了换车机会的乘客,这是任何人都经历过的事。但是一本小说开头发生的事总要参照过去发生的事或将要发生的事,这就使得读者你和作者他要在我身上找到共同点具有一定危险性。这本小说的开头愈是没有特色,愈是时间、地点不清,你和作者他就会冒更大的风险来把你们的一部分与我这个人物等同起来,因为你们尚不知道我的历史,也不知道我为什么急于要脱手这只箱子。

  摆脱这只箱子是恢复我从前状态的首要条件,即回复到后来发生的事情以前的状态中去。当我说要重返过去时,意思是说;我要消除某些事件带来的后果,恢复我原来的处境。但是我生活中的每个时刻都是由一些新的事件组成的,而每个新的事件又必然带来新的后果,因此我愈是想回复到最初的“零”位置,反而离开这个位置愈远。虽然我现在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消除以前行为的后果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好像成功在望,但是,我必须考虑到,我为了消除以前的后果所采取的一举一动都会带来一系列新的后果,会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又不得不再设法消除新的后果。因此我必须精确计算,使我的每个举动都能做到效果最佳,后果最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6860071/93048174.html

更多阅读

好书推荐《佐贺的超级阿嬷》 佐贺的超级阿嬷txt

这是我在2012年底读到的小说,读完之后,极是喜爱。这本书被誉为继《窗边的小豆豆》后又一部“教育下一代绝妙教材”的成长小说,应该说,“超级阿嬷”给我的震撼,相比“小豆豆”,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无力抚养,母亲将年仅八岁的昭广寄

好书推荐——《昆虫记》 推荐一本好书昆虫记

好书推荐——《昆虫记》北海马寨 牛培红内容简介:《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以及它们为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做了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

《冰山在融化》:一个理想化的企业变革模型

读书《冰山在融化》一个理想化的企业变革模型 徐永恒“《冰山在融化》是寓言故事,但对企业的运营却很有启迪。因为全球化竞争已使企业的脚下成为了随时会融化和崩塌的冰山。”这是张瑞敏在读了《冰山在融化》这本书后写下的评语

声明:《好书推荐:《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为网友深处的秘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