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的药理作用
败酱草为多年生中旱生草本,它的适应性较强,广泛地分布于海拔500—4000m的山坡草地乃至平原的路边,农田或荒地上,为一种常见的杂草。
败酱草别名:胭脂麻、败酱、鹿肠、鹿首、马草、泽败、鹿酱、酸益、苦菜、野苦菜、女郎花
败酱草味辛、苦,性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排脓的功效;
主治肠痈,肺痈,疮疖肿毒辣,痢疾,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目赤翳障。
使用提示:内服:煎汤,10至15克(鲜品30至6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败酱草配伍使用:
1. 肠痈初起,脓未成者,可与大黄、牡丹皮、桃仁等配伍,以清热消痈。
2. 肠痈脓已成者,则与薏苡仁、附子同用,以解毒排脓。
3. 附骨痈者,可与大黄、桃仁、皂角刺等全用,以消肿溃坚。
败酱草的作用
1.化学成分:黄花败酱根和根茎含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黄花龙芽苷、胡萝卜苷及多种皂苷;含挥发油,其中以败酱烯和异败酱烯含量最高;亦含生物碱、鞣质等。白花败酱含有挥发油,干燥果枝含黑芥子苷等;根和根茎中含莫罗念冬苷、番木鳖苷、白花败酱苷等。aIhUaU.com/zl/转载请保留
2.药理作用:黄花败酱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肝炎病毒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改善肝功能。尚有抗肿瘤作用。其乙醇浸膏或挥发油均有明显镇静作用。爱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