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以及一些富有纪念意义的地方,雕塑是相当常见的,也是建筑设计中的一部分,而它们的诞生则要归功于雕塑艺术。那么什么是雕塑,什么是雕塑艺术,你知道吗?
什么是雕塑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即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雕塑艺术的发展
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发展的规律,也有起伏的不同。中国雕塑艺术是中国社会生活的反映。中国的雕塑艺术大致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四千年以上,即从原始社会的石器和陶器算起,这是中国雕塑的序幕。造型多样的陶器,为中国雕塑的多向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旧石器时代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以及东北地区已经出现了独立意义上的雕塑作品。最早的雕塑萌芽,可以算作原始石器,有大量的精细石器具备了雕塑的性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出现了陶器。它们造型丰富、纹饰多样,既是生活中的必需日常用器,也是可以欣赏的艺术品。这时的陶器还没有脱离实用的目的,但它对后期的青铜器、象形器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的河南二里头文化现象。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也并非实际意义上的雕塑,是用于祭祀、生活、乐器、兵器、工具等方面的实用器物。
到了春秋时期,随着手工业的发达起来,专门对铜、玉、石、古、木进行加工的行业明显比以前分工更细,并有专门管理“百工”的人员和机构。
而秦代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型陶兵马俑和铜车马。秦代的雕塑题材更加贴近生活,从功能上看,也逐步走向独立。秦代承袭了春秋战国的朴实,作品趋于写实。秦汉时期的总体雕塑风格比较恢宏,强调力度和气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雕塑艺术全面发展。佛教的盛行促使佛像艺术蓬勃发展,改变了中国雕塑史的面貌,人物雕塑更加成熟;以墓葬为目的的雕塑也从另一条道路走向繁荣。
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与发展与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有着相当直接的关联。所以就会有一种昙花一现的雕塑,雕塑家的作品从一种新的形式方式的产生到逐渐的消失和被人们淡忘,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我想说的是现代艺术的流派众多,能够存在和消失就要看它可符合时代赋予它的任务和它可能够起到引导和推动雕塑的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