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小贴士 秋季养生小贴士

   立秋后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应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

爱华阅读配图

  蔬菜:

  菠菜:菠菜中胡萝卜素含量大大高于其他蔬菜,丰富的核黄素,又有防止口角溃疡、唇炎、舌炎、皮炎的作用。

  菜花:中医素来有“色白入肺”之说。秋天养肺正适合吃菜花。

  芹菜:芹菜能兴奋中枢神经,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有祛痰作用。

  小白菜:养胃和中,通肠利胃。

  女性应注意益气补血。男性注意滋养肝肾。老年人应注重增强免疫力。儿童需慎防腹泻。秋季是养肺的最好时节。秋季是养肺最佳时节,应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如猪肺、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花生、鸭蛋、菠菜、梨等,忌吃含辣椒、大葱、生姜、肉桂等。

  由夏到秋,天气由热转凉。由于昼夜之间温差增大,也是人们发病较多的时节。常见的有支气管炎、哮喘病复发,肠胃疾患增多、“热伤风”等。秋季由于阳气弱阴气长,肠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虚而入,损伤脾胃,导致肠胃疾病,所以,有胃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水果:

  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对于止咳、去燥有很好的 疗效。

  甘蔗有滋补清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劳累过度或饥饿头晕的人,只要吃上两节甘蔗就会使精神重新振作起来。

  适于秋冬季吃的水果还有苹果、香蕉、橘子、山楂等。

  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

  秋季养生,作息焦点时刻: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天睡眠宜早卧早起,顺应阳气的生长,使肺气得以舒张。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合适。但很多人对于秋季养生也存在一些误区,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1、防肺疾

  中医认为初秋燥气滋蔓,湿气未退,湿邪燥邪合并,易伤人肺气,极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中医有清热润肺之法,可用麦冬30g、菊花15g,煎水代茶饮用。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好保健饮品。

  2、防胸痹

  胸痹类似现代医学的心肌梗死。由于寒气收缩,随着血管外周阻力增加,秋季的血压也会逐渐走高,是胸痹患者最的潜在“杀手”,除了适度锻炼如散步、跑步外; 晨起喝杯白开水,稀释血液;接受耐寒训练,均能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也可常饮活血开痹的开痹饮:枸杞15g、山楂20g,先用开水煎熬山楂2~5分钟,再用煎熬好山楂水冲泡枸杞作茶饮。

  3、防肤损

  秋季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外露部分的皮肤会因缺水会变得粗糙,弹性变小,严重者会产生皲裂。因此,洗浴不宜用碱性大的用品。要注意皮肤的日常护理,多吃泥鳅、鲥鱼、白鸭肉、花生、梨、红枣、莲子、葡萄、甘蔗、芝麻、核桃、蜂蜜、银耳、梨等食物,能较好地滋润肌肤,美化容貌。

  4、防中风

  晚秋寒气渐长,与燥邪结合,寒主收引、使血管收缩,脑血管病变也因之增多,轻者口眼歪斜,重者倒地不起,此时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 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防止进食过饱,晚餐以八分为宜;日间多喝淡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5、防感冒

  秋天是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季节。因为初秋乍寒还暖,机体调节机能很难适应这暴热骤凉变化。因此,当天气较冷时要注意保温,及时添衣;平时要多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

  6、防肥胖

  夏天人们出汗多,睡眠不足,食欲普遍下降,体内热量相对减少,肥胖程度因之改善。到了秋天,情况正好与夏天相反,另外,为迎接冬季的到来,人体还会积极储 存御寒脂肪,此时稍不小心,就会发胖,这对肥胖病人非常有害。在秋季多吃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之类低热量食品;有计划地增加活动量;抓住 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舒畅心情,增加消耗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7、防水雾

  秋冬寒气与近地气层中的水汽相遇,凝结成悬浮的小水滴,这就是雾。雾滴在飘移的过程中会吸附象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之类的有害物质。这给 人们的健康、生活、甚至出行都带来很大影响。所以雾天最好减少户外活动,晨练可以暂停;外出时戴上口罩,并将头发保护起来,回归后要清洗裸露的肌肤;注意交通安全。

  8、防抑郁

  秋季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到处是一派肃杀景象,人会触景生情,出现凄凉、忧郁、悲愁等伤感情绪。如再遇上不称心的事,极易导致心情抑郁。在日常生活中,要 处处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以理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变化,或走亲访友,登高赏景,令人心旷神怡;或静练气功,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

养生小贴士 秋季养生小贴士

  9、防伤胃

  秋季昼夜温差悬殊,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胃肠负担加重,容易引发胃病。有胃病的人,在秋季尤 其要注意胃部的保暖;饮食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吃过冷、过硬、过烫、过辣、过粘食物、戒烟禁酒;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 不良情绪的刺激。

  10、防中毒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冰箱性肠炎(耶尔细菌肠炎)等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在防范时应严格做到防 止食品污染,不吃生的、腐败的和未煮熟的食物;吃水果等生冷食物时要清洗消毒;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随餐佐食适量生大蒜、生葱头等。

  11、防乱补

  阴虚患者的进补和治疗在秋季最为适宜。但切忌不要以为秋季气温相对平和,是所有虚证进补的最佳季节,而不分寒热虚实一味滥补乱补。不是虚症,不管在什么季 节中医都绝不采用补法,使用补药。在秋季,如果有阴虚阳亢,津液不足的表现,当以滋阴润燥为主,常用的有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 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

  12、防寒腿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俗称“老寒腿”,其发病与气候发生关系密切。因此到了秋季应特注意对膝关节的保养。首先是保暖防寒;其次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 拳、慢跑、做各种体操等,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有汗出为度;适当饮用一些中医师调配的活血散寒药酒,对防治“老寒腿”有较好的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7002671/526709407.html

更多阅读

痰湿体质养生 痰湿体质冬至养生小贴士

  痰湿体质冬至饮食小贴士  适宜: 黑米、菜花、白萝卜(熟)、扁豆、白灵菇、韭菜、白果、羊肉、黑豆、胡萝卜  “冬至一阳生”,护阳补肾是冬至的养生重点。古代养生认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而阳气的发

饮食养生小贴士 冬至养生原则 饮食起居小贴士

   下面为大家介绍的健康知识是:冬至养生原则 饮食起居小贴士,来看看具体该怎么做吧。  冬至养生原则 饮食起居小贴士  饮食:多用温补少食寒凉  冬至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节,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

养生小贴士 2016年立春养生小贴士

   2016年立春养生小贴士 爱华保健知识配图  1.多吃萝卜少吃辣护肝养阳  在春回大地之际,养生专家提醒市民,立春后的养生要护肝养阳、不宜剧烈运动,饮食上要多吃辛温、甘润食物。养肝情绪平和别激动  春季养生要顺应

春季养生小贴士 春季养生的5个小贴士

   春季养生的5个小贴士  春季是个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的美好季节,春季人体阳气旺盛,虽然气温有所攀升,但是仍有寒气余留防寒防风仍不可懈怠。除此,春季养生应以养肝为主,饮食方面应少吃酸性、辛辣食物,宜吃些凉性、甜

日常养生小贴士 避免五个伤脚动作六日常护理贴士

  中医很重视脚板上的经络,他们认为脚上穴位与人的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看一个人的脚就能看出此人的身体状况,脚也是养生环节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部位。下面为大家细数五个伤脚的小问题,希望大家能在此基础上能有更深入的了

声明:《养生小贴士 秋季养生小贴士》为网友彩色的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