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打工皇帝 中国十大样板皇帝(3)

  明太祖

  明太祖,名朱元璋。1328年出生,1398年病死,时年71岁。17岁,出家当和尚。25岁,参加起义军。37岁,自立为吴王。41岁,称帝,是为明太祖。国号大明。在位31年,由他开辟的明朝延续了276年。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君主。他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出身贫苦农民的开国皇帝。

  他的青少年时代,充满了神秘的传奇色彩。他的父亲朱五四,是个地道的贫苦农民。朱元璋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朱五四靠租种地主的田地过活。一家8口,食不裹腹,饥寒交迫。为了逃债,经常迁徙。朱元璋10岁时,勉强读了几个月的私塾。17岁那年,淮河两岸爆发旱灾,流行瘟疫,他们家半个月就死了4口人,只剩5 口了。朱元璋走投无路,只有出家,到凤阳于皇寺当了和尚。他忍气吞声,在寺里干了50多天低下的杂活。但因饥荒,寺里也维持不下去了。他只好走出寺门,去作四海为家的云游僧了。他云游了3年多,看尽了白眼,受尽了欺凌。但3年的流浪乞讨生活,陶冶了他的性格,磨练了他的意志。更主要的是,他了解了苦难的社会。从此,他完全成熟了。20岁的他,又回到了于皇寺。在寺里,这个身无分文的穷和尚,刻苦攻读,冥冥中想要干一番大事业。

  机会来了。元朝末年,政治腐败,贿赂公行,经济凋敝,饥民遍野。人民揭竿而起,奋起反元。因头戴红巾,元末的农民起义军,统称为红巾军。朱元璋毅然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因朱元璋作战勇敢,足智多谋,郭子兴便把自己的义女马氏,嫁给了他。自此,朱元璋在军中改称朱公子。这时,他才正式起名元璋。作了郭子兴的女婿,他的地位有了较大的提高。

  以后,经过胜利与失败的多次磨砺,他逐步掌握了军权。在攻城略地的征战中,他重儒士,讲策略,严军纪,明赏罚。他非常重视知识分子作用,每到一地,一定要把当地的名儒请来讨教。如攻取应天[今南京],创立帝王之业,就是儒士陶安建议的。以后,每忆及此,他都称赞陶安。就这样,经16年的奋战,于1368年,刚刚步入中年的41岁的朱元璋,在应天称帝。

  统一强大的新王朝取代了腐败透顶的旧王朝,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

  明太祖是很爱学习的。在马上打天下的战争年代,他争分夺秒地读书。他把饱学的儒士置于左右,经常与他们讨论天下大计。大儒们向他游说,把汉高祖作为效法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他受到了润雨细无声的熏陶。同时,他也非常羡慕儒士渊博的学识,也自觉地向儒士们学习。

  定都之后,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他是绝顶聪明的。他本来文化水平不高,但到后来,他不仅可以快速地阅疏,而且可以自由地作诗,甚至能够流畅地写赋了。要知道,赋是很难掌握的一种文体。他的诗作得很好,有磅礴的气势。现存有他的100余首各体诗词。

  明太祖是非常勤政的。他一天的时间表,安排得很紧凑。凌晨起床,天没亮就临朝。正午短暂的休息,还要同儒士们讲论经史。午后3时,又继续听政,亲自处理国事,直到黄昏。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全国的政事,他事必躬亲。他每天批阅的奏章,多达200余件。处理的国事,多达400余件。他有着惊人的精力。

  明太祖主张施惠于民。他不是一般的主张,而是真正去做。明朝初年,他实行轻徭薄赋政策,还在各地设立预备仓,大量存贮粮食,以备荒年之用。他在位的31年里,下诏减免税赋和赈济灾民达70多次。还设立了惠民药局,给没钱看病的穷人治病。他教导皇子说:“凡居住食用,事事处处要想到农民的辛劳,取之有制,用之有度,使他们不至受饥寒煎熬,这才是统治之道。”

  明太祖对农民的痛苦生活,有着多年切身的经历。他亲自体尝过饥寒交迫的痛苦,而且对民间的困苦感同身受。他也深知“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哲理。为此,他从理智上和情感上都注意让利于民。他常说:“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富足;百姓生活安定,国家才能安定。”由于他正确地实行了施惠于民的政策,百姓生活安定,国家也就强大了。

  明太祖惩治贪官污吏,毫不留情。无论是功臣勋旧,还是皇亲国戚,只要触犯刑律,都要治罪。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证。

  明太祖对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马皇后,是非常尊敬的。他们视亲生女儿安庆公主为掌上明珠。安庆公主的丈夫驸马欧阳伦,自然被高看一眼。可是,欧阳伦不知自重,竟然敢公然触犯刑律,结果招来杀身之祸。事情很简单。明太祖下令禁止私贩茶叶,违令者严惩。欧阳伦不顾禁令,顶烟上。仍然派家人到边境去私贩茶叶。结果被人告发。明太祖极为愤怒,下令斩首了自己的爱婿,并奖赏了举报的小吏。可见,他执法之严。

  明太祖毕竟是一个封建皇帝,他也作了许多错事,尤其在他晚年。他心性偏狭,颇好猜忌。他总感到过去的功臣宿将不可靠,想要篡他的权。尤其是太子朱标病故,立朱标次子朱允汶[火字旁]为皇太孙。皇太孙太小,必须给他的未来制造安全的环境。因此,他有意制造冤狱,借以杀掉了许多功臣宿将。大将军蓝玉一案,就是典型的冤案。蓝玉转战多年,战功卓著。明太祖曾下诏,称赞他是大破匈奴的汉代名将卫青和唐代名将李靖。并封他为凉国公。可是,他在回京后,说他谋反,很快就把他杀了。又大肆株连,乱砍乱杀。蓝玉一案,就杀了1.5万人。而先前的左丞相胡惟庸一案,处死胡惟庸后,又迁延10 余年,杀掉3万多人 。明太祖快死时,功臣宿将差不多都杀净了。他的目的 ,是使他的万世基业得以永固。

中国十大打工皇帝 中国十大样板皇帝(3)

  71岁病死,葬在南京东郊的孝陵。殉葬的宫人10余人,陪葬的嫔妃46人。野蛮落后的以人殉葬制早已废止,他又带头兴起。殉葬人数量之多,十分惊人。明太祖毕竟出身农民,他对落后的事物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他这样做,也就不奇怪了。

  明成祖

  明成祖,名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子。1360年出生。11岁封为燕王。43岁即皇帝位。1424年病死,时年65岁。在位22年。他是一个注意建功立业的皇帝。

  明成祖的帝位是夺来的。明太祖有26个儿子,长子朱标封为太子,第四子朱棣封为燕王。朱棣受封之地为北平,是金、元两朝的都城。当时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之一。北方有蒙古贵族的重兵,不可掉以轻心。明太祖把这样的北方重镇,交给了只有11岁的朱棣,说明对他未来的期待。他20岁时,被派往藩地北平就职。他39岁时,明太祖病故,皇太孙即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面对叔叔辈的诸多藩王,心存恐惧。他采取了削藩的措施。此时,朱棣的三个哥哥已相继去世,他成了长子。对这个侄子皇帝,他本有不臣之心,现在又要削藩,刀就要砍到脖子上,他便起兵造反了。经3年苦战,终于夺得了帝位。年号永乐。明成祖,又称永乐皇帝。

  明成祖的历史功绩之一,是倡导修纂了《永乐大典》。即位之初的永乐元年,他便下令编纂一部大书。他说:“你们要根据我的意思,编纂一部自有图书以来,包括经史子集、百家之书的,包罗万象的大规模的丛书。收书越多越好,不怕规模大。”他心中的蓝图是,编纂一部有史以来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质量最好的大型图书。

  参加修纂的有全国的各种一流人才。由学术大师姚广孝为总裁,包括名儒、名士、名医、名僧等,共计2169人,参与修纂。后勤安排得很周到。礼部负责在全国选拔抽调人员,从各地收集所需图书。光禄寺则负责修纂人员的食宿。在修纂过程中,明成祖经常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一次,他发现宫中所藏图书不够用。他说:“世人家稍有资产的,都想多买书,朝廷怎么可以缺少图书呢?”于是,他命礼部派通晓图书典籍的有才之士,到全国各地去搜购图书。不问书价,再贵也买。这一次大规模地购书,对高质量地完成本书的修纂,起了关键作用。

  经4年奋战,到1407年,编修工程告竣。全书共22877卷,计11095册。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图书8000余种。种类包罗万象,计有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戏剧、小说、技艺等项。明成祖命名其为《永乐大典》。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百科全书。

  明成祖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迁都北京。即位之初,定鼎金陵[南京]。随着元朝残余势力退至漠北,长江岸边的金陵,就显得离重要的北部边陲,,过于遥远。为此,1403年,礼部尚书建议,把北平改为北京,迁都北京。明成祖认为,天子居北,正是居重御轻,可以加强北部边防,就采纳了这个建议。但是,他深知, 迁都是一件关乎国家兴亡的头等大事,必须审慎行事。

  他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他首先正名,有意提高北京的政治地位。下令改北平为北京,升为陪都,称作行在。同时,改北平府为顺天府。

  他千方百计地提升北京的经济地位。 他知道,北京虽然地理位置极端重要,而且是元朝的大都,但是它在经济上却远不及江南,不及金陵。因此,他首先是想方设法使北京繁荣起来。于是,他下令向北京附近大规模地移民屯田,5年之内减免赋税。一些军士,也被放归北京乡里种田。战乱之后,形成大量流民。他下令把流民组织起来,到北京一带去种田。甚至,他又下令释放囚徒,安置在北京周边地区去种田。他还实行了一些优待政策,如向他们**提供牛具、种子。同时又迁往北京大批工匠,给这些民户以更多的优惠政策。如诏免税粮,赈济优厚等。这就在北京市内形成了工商业。由于这样多年的苦心经营,北京也就逐渐发达繁荣起来。从而,北京初步具备了大都市的规模,可以和金陵相媲美了。

  1406年,明成祖下令明年6月,正式营建北京宫殿。特派大臣到各有关行省采集巨木。又名大臣陈圭[右加王旁],主持北京宫殿及北京城市的整个设计营建工程。此后,正式启动的营建工程,就一直进行,从未中断。1420年,北京的宫殿终于建成了。明成祖下令迁都北京。经过18年的曲曲折折,明成祖终于了却了自己多年的宿愿,完成了迁都盛举。从此,北京就成为明清两朝的都城,一直延续至今。北京定为中国的首都,这是明成祖的历史贡献。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壮举。郑和,原是燕王府的一名太监。后随燕王朱棣南征北战,立下战功,很受燕王赏识。朱棣即位,赐他郑姓。因他又名三宝,人称“三宝太监”。他是一生都受到明成祖重用的地位特殊的内臣。

  明成祖具有雄才大略,他想向海外宣示明朝的强大,让海外西洋各国纷来中国朝贡。同时,又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他选中了郑和。经过充分的准备,郑和于1405 年率庞大的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船队规模宏大,船种齐全,船员齐备。据载,船队共有船只208艘,其中大船62艘,小船146艘。有战舰,有供应船。船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官兵、水手、翻译、书手、商人、医生、教师、工匠等五行八作的人,计有27800人。他们所带的物品,包括粮食、药品、淡水、盐酱、茶油、烛柴等,应有尽有。所带的货物,包括丝绸 、绢缎、瓷器、水银、麝香、米谷、雨伞、草席、铁器、铜器等几十种,一概俱全。同时,还带了许多稀奇的珍宝。这次航行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是他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船队最远抵达印度半岛。每到一国,郑和便宣示明成祖诏书,赏赐金币。1407年,经两年多的航行,顺利地回到了祖国。aIhUaU.com

  自 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其中,有六次是奉明成祖谕旨成行的。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同30多个国家加强了往来,进行了各个方面的交流,密切了同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这种大规模的海外贸易,是中国航海史,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其历史意义非常深远。

  65岁的明成祖,突然病故在回师的行军途中。他被葬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的长陵。此陵是在他54岁是建成的。此后,明朝的皇帝陆续葬于此地,便形成了明13 陵。

  明朝之后是清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7006671/770250436.html

更多阅读

打工皇帝 为打工皇帝“打工”

 作者:田野  度过了和自己的老东家盛大约定的两年同业禁止期,昔日的“打工皇帝”、如今的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再也按捺不住重回IT业的激情:他一口气买下了多家IT公司。考虑到唐骏之前的经历和多次表达出的对网游行业盈利能力

中国打工皇帝唐骏 “打工皇帝”唐骏来成都传授创业秘诀

     昨日,著名的“打工皇帝”、原微软中国公司总裁、现新华都总裁兼CEO唐骏来到成都,向300余位成都企业家讲述“如何成为卓越的管理者”。日前刚刚出任金和软件董事的唐骏介绍,在加盟新华都离开自己熟悉的IT行业后,他正在谋划自己

唐骏:“打工皇帝”20年沉浮

日美海外留学经历、微软中国区总裁、盛大总裁、10亿元加盟新华都集团任CEO……唐骏曾无数次将自己的奋斗史演讲给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听。然而过去的两周,这位曾被青年一代奉为励志传奇人物的“打工皇帝”却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诚信危

新华都 唐骏 中国打工皇帝、新华都集团总裁唐骏

唐骏似乎正在将“娱乐化”进行到底。有人说,唐骏热衷表演,亦庄亦谐,滔滔不绝,颇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意味。对此,唐骏一笑置之。与之相反的,是6月8日湖南大学2000人现场演讲完之后,一大群索取签名的“追星族”。唐骏却说,我追求真实,“不

打工皇帝 电影 “打工皇帝”唐骏资产转舵中资私人银行

 麦道夫伤害了很多人,包括打工皇帝唐骏。   “我对此不饱任何希望,这部分损失我已经归入坏账冲销掉了。”唐骏作为麦道夫金融诈骗案的中国受害者之一,理应从其最初委托理财的几家外资私人银行获取相关消息。但事实上,除了他亲自问讯

声明:《中国十大打工皇帝 中国十大样板皇帝(3)》为网友青天大老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