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臀鳍特化成生殖足,来供体内受精使用。雄鱼会不断追逐雌鱼,与雌鱼交配。雌鱼可以储存精子供以后受精使用,并可能每四个星期生产一次。怀孕的雌鱼特徵是臀鳍与腹鳍之间有黑色三角色块。经过四到六周的怀孕期後,雌鱼会生下20-40只幼鱼。双亲都不会照顾幼鱼,甚至还会吃自己的幼鱼(FishBase, 2006)。
孔雀鱼容易辨别雌雄。雌鱼腹部比较大,在肛门前方有一块透明的胎斑,在快生殖的时候胎斑成黑色。而雄鱼的特点就是腹部较小,瘦长,最关键的就是其臀鳍演变出交接器,用于繁殖时候输送精子用。所以雄鱼的臀鳍前方的几根鳍条比较粗大。而雌鱼的臀鳍则是均匀的。
环境
孔雀鱼繁殖不分季节,即使是冬季也能正常生产。孔雀鱼的繁殖周期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约一个月可以繁殖一次,且每次可产10-120尾仔鱼,一年产仔量相当多,因此也有“百万鱼”之称。而小鱼在养殖3-4个月之后,就具备生殖能力,可以再繁殖下一代。孔雀鱼繁殖时要选择一个较大的水族缸,繁殖温度应该保护在为26-28摄氏度,应比适宜温度稍高。pH6.8-7.4,同时要多种一些水草,以保证小鱼的生存,然后按1雄比4雌的比例放入种鱼。待鱼发情后,雌鱼腹部逐渐膨大,出现黑色胎斑,雄鱼此时不断追逐雌鱼,雄鱼的交接器插入雌鱼的泄殖孔时排出精子,进行体内受精。
选种
孔雀鱼的繁殖培育可以说是孔雀鱼饲养中的主旋律,要培育出优良的子代鱼,必须经过层层严格选拔,优胜劣汰,而最终达到理想状态。孔雀鱼的品质优化要从选取种鱼开始,专门挑选那些品系特征明显而且健康的鱼只来做种鱼,严格分缸交配,待到产子完成后,要对子代鱼进行淘汰,这样一次次的繁殖,一次次的淘汰,直到达到理想状态为止。
水温25度左右比较适合孔雀鱼,一般一尾雌鱼一生可产仔4-7窝,但出现高质量仔鱼的机会随着雌鱼体质,鱼龄和健康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3-5个月时的雌鱼所生出的F1,F2,F3质量较高。所以,在成鱼阶段要挑选出适合的种亲鱼。
虽然养到2-3个月可算成鱼,但对雌鱼而言,此时用来做种鱼还为时过早。过早交配,会使雌鱼个体成长受影响而且产仔数量和质量都不会太理想。如果交配之前是将雌雄鱼分缸饲养的,一般在交配时,选择两个半月左右的雄鱼和三个半月的雌鱼为好。因为这时雄鱼处在精力旺盛时期,雌鱼也已成熟。这样最后产出的仔鱼质量和数量都较佳。
临产
孔雀鱼到了临产阶段会表现出很明显的征兆。有以下几种:
体型见方。孔雀鱼母鱼的肚子会稍稍表现出平滑的方形。
胎斑的颜色比较重。一般的孔雀鱼胎斑为黑色,白子的胎斑为橘红色。
肛门凸出。临产时会发现孔雀鱼肛门明显外凸。
行动表现。即将生产或者生产过程中的母鱼多数会表现为两种状态,有的会上窜下跳,有的会很安静的躲在一个角落。
注意事项
小幼鱼出生前后pH的起伏最好不能超过0.5。
产仔后,要立即捞出母鱼否则母鱼有可能吃掉鱼仔。
小幼鱼出生的第13-14天便须被捞起到大缸养育。
亲鱼产完捞出繁殖缸后,需要单独静养1-2天才能放回主缸。
亲鱼会连续这样生产约11次,11次里头3次产仔很少,随着体型的增大会越来越多。
雌鱼一生总共可生产22-25次,但生产11次后要休息很长一段时间才开始第二期的排卵。
产后让雌鱼单独静养3天,然后放回种鱼缸,以避免被雄鱼过早地追伤,影响之后的生育质量。
繁殖时应注意,同窝留种鱼不要超过三代,以免连续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使后代鱼体越来越小,尾鳍变短。最好引进同品种鱼进行有目的远亲杂交,以防次品种退化,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看过“热带孔雀鱼的繁殖”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