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的“补冬”习俗

  立冬,是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这一天,在我国的福建,广东和台湾许多地区,都有“补冬”的习俗。下面介绍一下闽南的“补冬”习俗。

闽南民间的“补冬”习俗

  闽南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在这一天,民众要为已经到来的寒冬作必须的准备,要为身体补充新的能量,以期顺利度过整个冬季。因此,立冬日民众要进食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牛羊、鱼鳖等等,而且往往和着中药“四物”(即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四味药)一起烹炖,增强药补的效用。

  显而易见,“补冬”是民众为适应自然变化作出的主动调整,是民众世代相承的自我防护和保健方法。传统中医学认为,立冬到来,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民众通过进食高热量的食物,调和体内阴阳,提高自身对寒气的抵御能力,并为来年的开春养精蓄锐。

  “补冬”也是对民众生养状态的提醒。每年“补冬”就意味着天气转冷,自然界进入了潜伏闭藏的状态,人类也应该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应当注意“敛阴护阳”,保温防寒,蓄精养静,避免因为体内阳气的散逸而导致阴阳失调,滋生病痛。

  “补冬”选择在立冬日进行,说明民众在此也有一种“仪式”的意义。立冬,断开了秋冬的界限,就像一个关隘一样,民众过了立冬这个点,就进入了一年中最难挨的寒冬。因此,选择在这一个转折点上“补冬”,——以前,还有的人家更是选择在历书上的立冬的具体时分“补冬”,——说明民众企图通过这种在非常时间点举行的“仪式”来增强自身在整个冬季的生存和活动能力。他们同时表达出这样的愿望,并主动地掌握着、运用着这种特殊技能。

  我们还注意到,“补冬”在过去物资供应比较困难的时代里,是一个丰盛的节日。那时,平日里以地瓜为主食的闽南人,只有除夕,“普渡”(即盂兰会)和“补冬”屈指可数的几个日子才能享受到肉味。因此,“补冬”一词总有喜庆的内涵。

  而且,与其他可以“吃到肉”的节日不同的是,“补冬”是专门为生人的。其他如除夕、“普渡”准备好的菜肴,都应该先献给诸位神灵鬼魂和祖先,祭祀后生人才可享用。而“补冬”则没有这些规矩,这一天准备的“好酒好肉”,神鬼祖先都无权享受。“补冬”的对象只有活在这个世界的生人,显现出充分的现实关怀意义。

  此外,“补冬”还往往也是人们之间情感交流的好媒介。在冬至日,相识的人见面总要相问:“今天补冬,你们家补什么?”其中透出对彼此生活境地的关切和关怀。倘若对方当天准备的菜肴是自己感兴趣却不会做的,这又是一个互相切磋厨艺的难得机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7136671/194629793.html

更多阅读

水谷雅子大妈通常学习借鉴别人的补水小妙招

秋冬季节气候干燥,皮肤干燥发紧,甚至粗糙起皮,让很多美女提心吊胆,就怕脸上出现让人恶心的皮皮,怎样才能令你的肌肤在干燥的秋冬依旧水润细嫩呢?水谷雅子大妈经常会借鉴别人的不会妙招,然后仔细斟酌是否适合自己使用,一些妙招的确很有道理,虽

清明节的由来 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清明节是一个很长久的节日,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是存在了,一直流传到现在,你知道清明有哪些典故吗?你知道清明的历史吗?你知道在清明节的时候都是有哪些习俗的吗?这些习俗你知道吗?清明是一个养生的季节,你赶紧来看一下吧。清明节在古代

常用特色药膳技术指南 冬至常用“补冬”药膳处方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从立冬开始至冬至前后是对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大家称为“补冬”。正确的“补冬”,能使身体强壮而又保持窈窕。  (爱华阅读配图)  一、常用“补冬”药缮处方  1.八珍:当归、地黄、枸杞、芍药

拗九节的由来及习俗

   拗九节的由来及习俗  每年阴历正月廿九日,是福州传统的“拗九节”。福州民间称正月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廿九为后九,故此节又称“拗九节”。福州方言中“后”与“拗”谐音。福州人认为,逢“九”不顺利,因此每年这天,岁数逢

声明:《闽南民间的“补冬”习俗》为网友寒颩劃啲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