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民俗民风:黔北民间习俗

贵州省遵义市民俗民风:黔北民间习俗

  贵州遵义生产习俗

  开耕

  春节后第一个庚日,农民驱牛至田间犁田,或执锄于旱地探挖数锄,以示一年农事开始。如天寒、大雨,则于圈内驾牛,以示开耕。清雍正五年(1727年)起,农历二月吉日,知府、知县率丞僚至农坛祭祀,祭毕举行开耕仪式。届时,知府(或知县)掌犁,农夫扶犁、牵牛,府丞(或县丞)端青色木箱于后播种,往返九次,后由农妇耕完籍田(官用祭田)。知府(或知县)率众向北行三跪九叩礼,诵祝文,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国元年起,官方仪式废除,民间仪式继续流传。80年代末,仍有农户举行开耕仪式。

  贵州遵义祭圈

  新猪圈落成,主家备酒肉请木匠于圈内祭神,祭毕,木匠于圈内食祭物,俗称祭圈或扫圈。传说如此养猪可交好运。腊月三十夜,农家备酒肉、香烛纸钱于猪圈、牛圈门外祭圈门土地,祈求来年牲畜平安。解放后此俗渐废。

  贵州遵义求雨

  解放前,久旱不雨,儿童抬狗游街逗狗笑,传说狗笑要下雨。或结队至龙王庙,或附近寺庙祈求下雨,每人手持信香,边走边念:“天门开,地门开,祈雨小儿哭哀哀。祈求北方下大雨,北风暴雨一起来。”“小小童儿哭哀哀,撒下秧苗无水栽。祈求皇天下大雨,黑风暴雨一起来。天久旱,禾苗搞,五谷不生人饿倒。童子稽首叩苍天,黄河倒挂雨来了。苍天苍天,百姓可怜,求天落雨,救活秧田。”每念一遍,群童下跪作揖一次,直至祭毕方散。如不雨,则由壮汉玩水龙,或请川戏戏班演《风波亭》、《走麦城》。仍不雨,官府禁屠、吃素,知府或知县亲往寺庙焚香求雨,或延道士打雨酿。解放后此俗自行消失。

  贵州遵义投师

  拜师学艺称投师。投师时,先写投师约,后行跪拜礼。习艺最少三年,期满称“出师”。届时,徒弟备衣帽鞋袜、彩樟礼品,向师傅叩头献纳,称“谢师”。师傅回赠整套工具或书籍。徒弟“出师”后为师傅帮工一年,然后自行开业。解放后此俗渐废。

  贵州遵义生活习俗

  贵州遵义衣着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来,遵义先后流行明朝及清朝服饰。民国初年,直领右袄长袍、短衫和直领或无领对襟衫为主要式样,质地多为棉麻。民国10年(1921年)起,中山装、青年装、西装等传入遵义。解放初,流行列宁服、军干服、妇母装等。60年代起,上海成衣不断进入遵义市,列宁服等逐渐从城区消失。“文化大革命”中,中小学生崇尚军装。其后,服装款式逐渐更新。80年代末期,款式繁多,男性多着西装,女性喜穿各式套装。长期流行的青、蓝、白、灰单色渐次被多种色调代替,质地多由棉麻变为化纤、毛料、皮革、真丝等。

  贵州遵义主食 遵义城乡主食大米,间或掺食杂粮。解放后增食面粉。大多每日三餐。暑天,一些以粥佐之。

  贵州遵义选址

  民间建房多有选址习惯,重视阳宅风水。农村住房多建于向阳、避风、交通与生活方便之处,一般座北向南。城镇住房多建于临街、热闹、顺路之处。解放后,城镇普建公房,住房由单位分配,选择机会较少。改革开放后,出现商品住房,住户多选择房屋的地址、楼层、面积与开间等,部分人逐渐讲究居室装修。

  贵州遵义炉灶

  城乡长期使用以砖石垒成的无烟道煤灶、柴灶,冬季以地煤灶、火盆取暖。70年代起,北京炉、回风炉逐步取代地煤炉与火盆。80年代末,部分城镇居民使用电炉、微波炉或液化气炉。

  贵州遵义节令习俗

  贵州遵义春节

  民国前,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或元旦。民国时期,公历、农历并用,改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腊月起,各家准备年货。二十三日,以糖果祭灶神升天。次日打扫庭院、住室尘埃,俗称“打扬尘”。二十五日起,各家团聚、祭祖、吃团圆饭。俗称“吃年饭”,菜肴力求丰盛和有鱼(余)。除夕之夜,各家围炉叙话、游戏,称“守岁”。家长以祭品祭奉四官菩萨并迎灶神归家。子时,叩拜天地、祖宗、尊长。辞旧迎新之际,长辈向未成年人分发压岁钱。

  初一晨,各家先以汤圆(称“圆宝”)祭祖,然后食用。继之上山拜祭祖坟。中、晚餐皆食糖果、糕点、米粑之类,不吃饭,且忌荤。全天不动工具、针线、扫帚等,忌向屋外泼水、损坏用具与言不吉利话语。

  初二至十五日,亲友相互拜年。花灯、狮子灯、牛灯、龙灯等起舞。初九至十四日黄昏,各家至祖坟点烛,称“亮灯”。十五日过“大年”,再以酒饭祭祖宗,并于;了外焚烧纸钱,以示节日过完,此为“上元”之祭。次日各业开工,俗语:“火烧门前纸,各人寻生理,大的做生意,小的捡狗屎。”

  50~60年代,提倡过“革命化”的春节,破除多种禁忌,缩短过节时间,一般2~3天,旧俗多废。70年代后期起,气氛日趋祥和。春节期间,除恢复部分传统内容外,多数家庭以吃年饭、看电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会亲友、拜祖坟、逛公园为其主要活动。

  贵州遵义清明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前后10天,各家祭扫祖坟,俗称“挂清”。解放后,机关、学校、厂矿常组织于部、学生、职工祭扫革命烈士墓,缅怀先烈;家庭仍以上坟挂清为主要祭祖方式。

  贵州遵义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端阳”,家家于大门两侧悬挂昌蒲艾叶辟邪,食粽子以纪念屈原。小孩胸佩香包、布猴、彩色丝线缠绕的菱角,面涂雄黄酒,借以辟疫驱蚊。当天外出漫游称“游百病”,传说当日所采百草皆为药,煎水洗浴可免疮疥。

  贵州遵义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各家团聚,并备瓜果、月饼敬奉祖先,其后,家人分食。入夜,或赏月或叙旧。解放后,机关、团体常借此召开座谈会,以增进友谊加强团结。

  贵州遵义礼仪习俗

  贵州遵义婚礼

  明清以来,婚礼多为迎娶式。届时男家备花轿、鼓乐至女家迎娶,然后拜堂、入洞房,程序繁缛。解放初,婚礼从简,新娘、新郎略备茶水糖果招待亲友即可。80年代,婚礼复繁,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有识之士多避之。

  贵州遵义观念

  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长期存在,致使人口不断增长。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观念渐被接受,但超计划生育的现象于农村人难以控制。

  贵州遵义寿庆

  解放前,年满5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多举行寿庆,整十尤为隆重。男性满59岁即庆祝60大寿,俗称“做进不做出”。届时,亲友多以寿面、寿桃、寿匾、寿幛致贺。如逢百岁,地方官也往祝贺。抗日战争后期,老城协台坝罗姓老人百岁寿庆,遵义县县长手书“人瑞”匾额相赠,贵阳及遵义各界均有贺礼,轰动全城。解放后,寿庆一度冷落,80年代复兴。

  贵州遵义土葬

  遵义城乡居民长期笃信“入土为安”之说,人死必备棺木入殓安葬。解放前,富贵人家大做道场、精选墓穴、高垒坟头、树立墓碑,讲究厚葬。贫寒人家,也备棺送葬归山。解放以后,丧事从简。60年代起,移风易俗,提倡火化,土葬逐渐减少。

  贵州遵义交际习俗

  路见 熟人路见,多以拱手或点头方式问好,晚辈主动让道。解放后,握手礼代替拱手礼。

  待客 有客至家,先请坐后进茶再敬烟,必以双手递上。留客吃饭,必请坐上席。客去,送出家门,并说:“慢走”,“再来”。80年代,普遍以饮料糖果待客。

  做客 至他人家里作客,入坐时不擦拭椅凳。接受主人茶、果,必以双手。一般不在主人家里吃饭,非盛情邀请,不坐上席。交谈中,注重坐姿,长辈面前不翘腿、不抖脚,眼睛不乱看,不随意走动,未经主人允许,不得进入卧室。有求于主人,常备礼品,来意表明即行告退。

  吊丧 亲友、邻里、同学、同事家有丧事,闻讯即往吊唁。解放前多馈整猪、整羊、现金、粮食或纸扎人马、挽联、祭幛。解放后多赠现金、粮食、花圈、花篮、挽联、祭幛等。

  贵州遵义家庭习俗

  谋生 解放前,农家男耕女织,共同寻求生计,但妻赖其夫现象普遍。民国年间,城区虽有少数妇女就业,但依靠丈夫生活现象仍未改变,“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情况普遍。解放后,男女平等,就业妇女增多。80年代末,据抽样调查,90%的家庭夫妻共同谋生。

  理财 解放前,丈夫为家庭主要谋生者,家庭经济多由丈夫支配。解放后夫妻共同谋生,家庭财务渐由妻子掌管。80年代末,据抽样调查,60%的家庭由妻子掌管收支。

  育幼 养育子女,历为夫妻义务。解放前,10岁以下男孩多由妻子教导。10岁后多由丈夫教导;女孩婚前均有妻子教导,并授其缝纫、烹饪等家事。解放后,子女多由夫妻共同教育,尽责者子女健康成长。三代同堂之家,祖辈爱孙心切,多有骄纵,已引起社会警觉。

  祭神 民间相信神能主宰一切,常于家中祭祀天地、灶神、财神等。天地至尊,且思善恶报应,故列神龛(香火)之首。早晚燃烛焚香,鸣磬叩首,婚嫁先拜天地。传说灶神一家之主,每年腊月二十四日上天禀报各家善恶,除夕之夜返回。各家即于腊月二十三日夜和除夕之夜备香烛、瓜果和饴糖送迎,以求来年合家平安。除夕之夜祭财神,求来年财运亨通。神龛之下专设牌位祭土地神,以求宅基清静无邪。解放后,祭神活动大多停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7155871/562430914.html

更多阅读

遵义县南白镇美食小览 遵义南白镇

阴差阳错地,来到了贵州省遵义市下属的一个叫做遵义县南白镇的地方,作为一名重庆的汉子,表示对这个地方的饮食、语言,并没有太多的陌生感。果然,云贵川这一点的言谈、口味,都相似得很。来南白的没多久,品尝到的就是一种叫春卷的东西,吃之前,

亲临贵阳神秘“空中怪车”UFO遗址引发的思考文/董永 董永东

4月29日我应邀与毛泽东扮演者,特型演员许国寅老师参加了贵州省遵义市凤岗茶叶文化节开幕式演出,由于正逢五一假日期间,机票紧张,返程不得不推迟到3号。期间有四天闲暇,我们分别参观了革命圣地遵义会址和红军山,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当年红

谭鱼头火锅做法 冰淇淋火锅加盟

谭鱼头火锅来源于民间,充分吸取了四川火锅之精华并采百家之长,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散发着浓郁的大巴山民俗民风。经过创始人谭长安先生长期总结与实践,使之成为当代中国火锅的知名品牌,享誉国内餐饮市场。谭鱼头火锅历时近五年时间,由

民俗民风之——敬香火一 转载 民风民俗手抄报图片

前言在源远流长的汉文化承传中,我国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这一文化形式最初表现在千家万户尤其是在农村的家神牌位也就是俗称的“敬香火”上。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儿》诗中写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声明:《贵州省遵义市民俗民风:黔北民间习俗》为网友獨演獨鬧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