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与冬季的“三九天”是相对应的,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一段日子。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常出现在夏至后,小暑与大署之间,立秋后还有一段“秋老虎”。
爱华阅读配图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时段长短不完全一样,有30天,也有40天。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日期是怎样确定的?为什么有些年份伏天长?有些年份伏天短?其实,它是有规律可循的。
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庚日是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丑……每年的《农村年书》中登载着这样的日期。
所以,三伏天就是大热天的意思啦
该句应来自元曲:窦娥冤。当窦娥在法场上,含冤而死前的话“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