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气温,总的趋势是由高向低转换,具体转变过程极不稳定,忽高忽低,时长时短,而水温又紧随气温而变。鱼又是变温性动物,它紧随水温而动,哪里的水温对它合适,它就会往哪里游。在这种气温变、水温变,鱼游动频繁的时候,垂钓者必须紧紧掌握水温变化这条主线,去寻找鱼的踪迹。
爱华阅读配图
追温找鱼看似困难,其实只要钓手心中掌握水温这杆秤,就能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找到鱼,初秋,骄阳似火,在水浅的边岸处,或经阳光直接照射的水体,水表温度过高,人会感到烫手。鱼不耐高温,它们会游向深处避暑。这时垂钓,应沿用夏钓的方法:钓早晚,钓阴凉,钓深水。只要过了“立秋”出了“三伏”,苦夏可能就熬到头了。紧跟着有一段秋高气爽、水美鱼肥的黄金钓季。这时钓手舒服,鱼更是十分自在,多数水体达到或接近鱼最适宜的温度,钓点的选择宽容了许多。
山塘水库的大小水面,无特殊缘由的地方都可下竿。又因鱼摄食的两大前提是水温和水中含氧,此时都能满足。各种可钓的淡水鱼,都会出现一段摄食高潮,鲤鲫鲢鳙鲶黑黄颡,还有喜高水温的白鲳罗非,都会欢快地咬钩。这段时间在秋季延续时间也最长。这种金秋会随着匆匆而来的秋风迅速改变,气温逐渐降低,深水区太阳晒不透,水温明显偏低,这时鱼会循温游到边浅处及向阳背风的地方去,正是“秋钓边”的时候,到9月中下旬,以北京地区来说,已过“寒露”,罗非白鲳不能适应迅速下降的低温,快到挺不住的时候,鲢鳙也打不起精神,不爱咬钩;草鱼也显出迟钝;只有鲤鲫还在和钓手打交道。
以上这种情况时间并不长,几场秋风就将水面的温度压下去,这时深水层的水温比浅处高,敏感的鱼会趋温游向深处。如果水温没有别的变化,它们就这样待下去越冬。钓手这时当然是改浅钓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