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如何在文言文训练中有所提升

   文言阅读能力的提升还需要了解考试中的出题思路。

  天津市中考文言文阅读一般设置三道题,从词语、句子和对文章的理解三个角度考查。

  文言语段内容一般涉及两类,即写人的和写事的。

  南开中学 常虹

  写人的是考查学生从人物活动的事件中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写事的文章是考查学生通过事件概括出事件的意义。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如何在文言文训练中有所提升

  一、以2009年德州考题为例,教你如何在故事中提取寓意。

  例1.(山东省德州市)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错:镶嵌。②纶:钓鱼绳。③是:正确。

  问: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

  阅读方法训练:

  第一步:通读全文,了解大意,读懂故事,不必逐字翻译。文章写了一个故事:鲁国有个钓鱼的人,在饵、钩、纶和钓鱼的位置上都下了许多工夫,可是鱼没钓到多少。

  第二步:特别注意结尾的议论句,它往往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的意思是:“钓鱼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装饰;事情是否急迫不在于说辞。”

  第三步:故事的寓意既要从故事中得出,又要超越故事,使道理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从故事中我们看出,钓鱼主要关注的应该是钓上来的鱼的大小和多少,而鲁国的好钓者过多关注的是钓鱼以外的事——饵、钩、纶和钓鱼的位置。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看重形式而忽视结果,在学习和工作中,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一切,所以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

  二、湖南株洲的考题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教你如何从文中意思概括总结,完成练习。

  例2.(湖南省株洲市)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急往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泣诉其故,且曰:“惟君所欲为。”秀才强忍痛,曰:“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无他语。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

  问:张秀才的优点是: ,但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的缺点是: 。

  阅读方法训练:

  第一步: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文中写了一件事,塑造了张秀才和邻人一家两组人物。故事情节是说:张秀才的邻居买了一支鸟枪,晚上试枪的时候误杀了张秀才的儿子,邻人听凭他处置,张秀才认为是天意,没有惩处邻人。

  第二步:读题目,考题考两点:1.张秀才的优点。儿子被杀而无怨言,其心胸非一般人能比,可以看出他有宽容之心。2.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的缺点。特别强调“现代人眼光”,是要表明这个人物的现实意义,他缺乏法律意识。

  第三步:整理答案。他的优点是:宽容或遇事冷静、善于调适心理等;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的缺点是:不依法办事或迷信等。

  文言文阅读在中考中的分值比重不大,却是拉开分数的关键,在初三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并进行有效训练,养成每天练一小段的习惯,这样一年下来一定会有收获。

  注: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爱华栏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7336671/475709359.html

更多阅读

初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答案 初二语文课外阅读训练

初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2、能抓住关键词,规范地答题。3、体会文章给人的启示。(一)晏子谏杀烛邹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训练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

非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训练之苏辙散文含参考译文 苏辙散文

非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训练之苏辙散文【含参考译文】(一)【福建师大附中,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黄州快哉亭记(节选)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

声明:《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如何在文言文训练中有所提升》为网友怀裏藏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