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认为吃饭若是不喝汤,就称不上一顿饭,而且吃得不舒服。 很多人以为,喝汤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殊不知,只有科学地喝汤,才能既吸收营养,又避免脂肪堆积。在这方面,我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
若饭前不喝汤,吃饭时也不进汤水,则饭后会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体液丧失过多而产生口渴,这时才喝水,反而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饭前喝汤有益健康,并不是说喝得多就好,也要因人而异,也要掌握进汤时间,一般中晚餐前以半碗汤为宜,而早餐前可适当多些,因一夜睡眠后,人体水分损失较多。进汤时间以饭前20分钟左右为好,吃饭时也可缓慢少量进汤。”
喝汤的温度不宜太烫
专家说,喝汤的温度不宜太烫,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甚至消化道黏膜恶变,因此50℃以下的汤更适宜。对于煲汤时间,专家提醒说,不要过长,长时间加热能破坏煲类菜肴中的维生素,加热1--1.5小时,即可获得比较理想的营养峰值,此时的能耗和营养价值比例较佳。另外,很多人喜欢用汤水泡米饭。
专家指出,这种习惯非常不好。日久天长,会使自己的消化功能减退,甚至导致胃病。汤与饭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中没有被嚼烂,就与汤一道进了胃里,这不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头上的味觉神经没有得到充分刺激,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不多,并且还被汤冲淡,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时间长了,便会导致胃病。
在汤的制作细节上也要注重科学
想要喝汤喝出健康的身体,在汤的制作细节上也要注重科学。专家说,要熬好汤,必须选鲜味足、异味小、血污少、新鲜的动物原料,这些原料不但营养最丰富,味道也最好。熬汤时要旺火烧沸,小火慢煨。这样才能把食品内的蛋白质浸出物等鲜香物质尽可能地溶解出来,使熬出的汤更加鲜醇味美。用水量一般是熬汤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而且要使食品与冷水共同受热。熬汤不宜用热水。
此外,熬汤时不宜先放盐,因为盐具有渗透作用,会使原料中的水分排出,蛋白质凝固,鲜味不足。熬汤时温度长时间维持在85至100摄氏度,如果在汤中加蔬菜应随放随吃,以免维生素C被破坏。汤中可以适量放入味精、香油、胡椒、姜、葱、蒜等调味品,但注意用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汤本来的鲜味。
各种汤的好处
(一)鸡汤抗感冒:鸡汤特别是母鸡汤中的特殊养分,可加快咽喉部及支气管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黏液分泌,清除吸呼道病毒。
(二)骨汤抗衰老:骨汤中的特殊养分以及胶原蛋白等可疏通微循环。50岁开始是人体微循环由盛到衰的转折期,多喝骨头汤往往可收到药物也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鱼汤防哮喘:鱼汤中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可以阻止呼吸道发炎,并防止哮喘病发作,对儿童哮喘最为有益。
(四)菜汤抗污染:各种新鲜蔬菜含有大量碱性成分,并溶于汤中,喝蔬菜汤可防止血液酸化,并使沉积于细胞中的污染物或毒性物质重新溶解,随尿排出体外。
(五)海带汤御寒:海带含有大量的碘,有助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具有产热效应,提高人体基础代谢,并使皮肤的血流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