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姓何氏,东莞之员冈人,生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盗场管勾。中原兵起,岭海骚动,弃官归乡里,慨然以生民为念。
岁乙未,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部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乏,大肆焚掠。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
时中原大乱,南北阻绝,真益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舟师取广东。时永忠在福州,先遣人以书谕真,曰:“元君失驭,天下土崩,豪杰之士,乘时而起,或假元之号令,或自擅其兵威,暴征横敛,蚕食一方,生民涂炭,可谓极矣。今天予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惟两广僻在遐荒,未沾圣化。予受命南征,顺者抚绥,逆者诛殛。恐足下来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遂航海趋广东。三月甲戍,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遣使奉表迎降。
初,汤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且遣人回报真。至是,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上赐诏褒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二: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流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论矣。顷者,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不烦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堵,可谓识时达变者矣。”真叩头谢曰:“昔武王伐暴救民,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臣本蛮邦之人,迩者逢乱,不过结聚乡民,为保生之计,实无他志,今幸遇大明丽天,无幽不烛,臣愚岂敢上违天命。”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联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用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减上云令名德之舆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
七月乙巳,封何真为东莞伯。
(节选自《国初群雄事略》)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 构:招致
B.先遣人以书谕真 谕:上对下的文告
C.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 籍:登记
D.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 诣:前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 慨然以生民为念
B.豪杰之士,乘时而起 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
C.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 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
D.易乱为治者上也 顷者,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何真“保民达变”的一组是(3分)
①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
②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③少英伟好书剑
④受命南征,顺者抚绥,逆者诛殛
⑤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
⑥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
A.①④⑥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真年少不幸,八岁便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抚育孤儿,始终没有改嫁。
B.元末大乱,广东土匪乘势而起,为抵御土匪的骚扰,何真组织了自己的武装。
C.何真原本率部降元,后因廖永忠信中的言辞咄咄逼人,何真不得已,改向明军投降。
D.明太祖褒奖了何真,对其在动乱时节组织武装保境安民的举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联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用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减上云令名德之舆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3分)
②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3分)
5.【答案】B
【解析】谕:文中为动词,告诉。
6.【答案】C
【解析】C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向。A项,两个“以”前为连词,前后动作的连接,顺承,可不译;后者为介词,译为“把”。B项,两个“而”都为连词,前者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后者表转折,译为“却”。D项,前“者”为代词,译为“……的人”;后者为音节助词,用在表时间酌词语后补充音节,无实义。
7.【答案】B
【解折】①说何真曾任官职;③说何真的外貌和爱好;④说的是廖永忠。
8.【答案】C
【解析】C项,“何真不得已”一说误。对何真而言,只要是正统的破权即可,在这个前提下,投降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安居、安宁.(这也正是朱元璋最看重他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所以何真是—个小小使者就可以改动降表,就可以决定向谁投降。
9.断句和翻译:(10分)
(1)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用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诚/上云/令名/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