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格林尼治时间2012年6月30日的最后一秒钟,当人们正准备跨入新的一天时,很多网站突然中断了服务。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在这一秒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CPU利用率增长,最后不得不重启。同一秒钟,大型航空公司预定系统AmadeusAltea出现了异常,澳航等一些航空公司不得不临时中断了飞行计划。
这一秒,全世界正在经历“闰秒”的更迭。
设在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宣布,由于地球自转放缓的原因,今年全球将迎来史上第26次闰秒,时间在格林尼治时间6月30日午夜,科学家们将再度给钟表额外增加1秒钟时间,届时原子钟将会在23时59分59秒后停留一秒钟,让原子钟等上地球自转变慢的步伐。
也就是说,北京时间7月1日7时59分59秒之后,人们会经历一个特别的7时59分60秒。
地处陕西临潼的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着中国的标准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闰秒”的调整也将由这个中心来完成。授时中心副主任窦忠说,中心时频基准实验室现在已经准备就绪,将在北京时间2015年7月1日7时59分59秒和全球同步进行闰秒调整,届时会出现7时59分60秒的特殊现象。
据了解,这个过程并不用人力完成,而是由国家授时中心负责运行的我国时间基准系统,通过专用“闰秒”软件来自动完成闰秒调整。
届时,国家授时中心长波、短波、低频时码、互联网、电话和时间服务等各类授时服务信号或信息的时间,都将做相应“闰秒”调整,全国所有接收国家授时中心发播的标准时间信号、标准时码信息的精密时间用户,都自动完成调整。我们普通民众用的手机,时间也是来自通信基站,也会自动调整,一般手表则需要对照电视台、电台手调,电波钟表可自动调整。
什么是闰秒?
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
“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会带来时间的差异,“原子时”则是相对恒定不变的。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一至二年会差大约1秒时间。
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使用“协调世界时”来计量时间。当“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超过0。9秒时,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就负责对“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这就是闰秒。
闰秒怎么来的?
世界时
窦忠介绍,闰秒要从人们对时间的判断依据说起。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就以太阳东升西落来计算时间,也就是说以太阳为参考点的地球自转周期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时间判断标准,这就是“世界时”。二十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发现,地球自转有周期性的变化,这是由于地球上的季节性气流和洋流的运动,造成了地球自转在春季慢一些、在秋季快一些。因为“世界时”以地球自转为基准,一秒有多长,取决于一天有多长,也就是地球自转周期,若地球自转周期是稳定不变的,严格地一日旋转一圈,那么计量时间的世界时单位1秒(即1/86400日)就是固定不变的,但由于自转周期不稳定,“世界时”并不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