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0年即位,在位35 年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温,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改国号“元”。死于1294年,时年80岁。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讳忽必烈,睿宗皇帝第四子。母庄圣太后,怯烈氏。以乙亥岁八月乙卯生。及长,仁明英睿,事太后至孝,尤善抚下,纳弘吉刺氏为妃。
岁甲辰,帝在潜邸,思大有为於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治理天下之道)。岁辛亥,六月,宪宗即位,同母弟惟帝最长且贤,故宪宗尽属以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遂南驻爪忽都之地。
邢州有两答刺罕言於帝曰:“邢,吾分地也,受封之初,民万余户,今日减月削,才五七百户耳,宜选良吏抚循之。”帝从其言。承制以脱冗脱及张耕为邢州安抚使,刘肃为商榷使,邢乃大治。岁王子,帝驻桓、抚间。宪宗令断事官牙鲁瓦赤与不只儿等
总天下财赋于燕,视事一日,杀二十八人。其一个盗马者,杖而释之矣,偶有献环刀者,遂追还所杖者,手试刀斩之。帝责之曰:“凡死罪必详谳(详细审问)而后行刑,今一日杀二十八人,必多非辜。既杖复斩,此何刑也?”不只儿错悍不能对。太宗朝立军储所于新卫,以收山东、河北丁粮,后惟计直取银帛,军行则以资之。帝请于宪宗,设官筑五仓于河上,始令民入粟。
宋遣兵攻虢之卢氏、河南之永宁、卫之八柳渡,帝言之宪宗,立经略司於汴,以忙哥、史天泽、杨惟中、赵壁为使,陈纪、杨果为参议,俾屯田唐、邓等州,授之兵、牛,敌至则御,敌去则耕,仍置屯田万户於邓,完城以备之。夏六月,入觐宪宗於曲先恼儿之地,奉命帅师迎征云南。秋七月丙午,牙西行。岁癸丑,受京兆分地。诸将皆筑第京兆,豪侈相尚,帝即分遣,使戍兴元诸州。又奏割河东解州盐池以供军食,立从宜府于京兆,屯田凤翔,募民受盐入粟,转漕嘉陵。夏、遣王府尚书姚枢立京兆宣抚司,以孛兰及杨惟中为使,关陇大治。又立交钞提举司,印钞以佐经用。秋八月,师次临洮。遣玉律术、王君侯、王鉴谕大理,不果行(未能实行)。九月壬寅,师次忒刺,分三道以进。大将兀良合带率西道兵,由晏当路;诸王抄合、也只烈帅东道兵,由白蛮;帝由中道。乙巳,至满陀城,留辎重。冬十月丙午,过大渡河,又经行山谷二干余里,至金沙江,乘革囊(皮制气囊)及筏以渡。摩娑蛮主迎降,其地在大理北四百余里。十一月辛卯,复遣玉律术等使大理。丁酉,师至白蛮打郭寨,其主将出降,其侄坚壁拒守,
攻拔杀之,不及其民。庚子,次三甸。辛丑,白蛮送款。十二月丙辰,军薄大理城。初,大理主段氏微弱,国事皆决於高祥、高和兄弟。是夜祥率众遁去,命大将也古及拔突儿追之。帝既入大理,曰:“城破而我使不出,计必死矣。”
己未,西道兵亦至,命姚枢等搜访图籍,乃得三使尸既瘗(埋葬),命枢为文祭之。辛酉,南出龙首城,次赵睑。癸亥,获高祥,斩于姚州。留大将兀良合带戍守,以刘时中为宣抚使。与段氏同安辑大理,遂班师。
岁丁巳,春,宪宗命阿兰答儿、刘太平会计京兆、河南财赋,大加铭考,其贫不能输者,帝为代偿之。冬十二月,入觐于也可迭烈孙之地,议分道攻宋。以明年为期。
岁戊午,冬十一月戊申,杩牙于开平东北,是日启行。
岁己未,春二月,会诸王于邢州。夏五月,驻小暇州。征东平宋子贞、李昶,访问得失。秋七月甲寅,次汝南,命大将拔都儿等前行。备粮汉上,戒诸将毋妄杀。命杨惟中、郝经宣抚江淮,必
元世祖忽必烈电视剧 元世祖忽必烈
更多阅读
《阿克巴大帝》 《忽必烈大帝》
《阿克巴大帝》〇泉名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到了。在网上看电影避暑依旧。今日看的是印度电影《阿克巴大帝》(JodhaaAkbar),花了三个小时看完以后,我的脑海里只剩下一个词——美轮美奂。对印度电影的印象,除了电影时间特别长之外,就是小时候
《忽必烈汗》与柯尔律治的梦 忽必烈汗文言文翻译
博尔赫斯 《忽必烈汗》那首片段的抒情诗(54行合辙压韵、长短不等、韵律铿锵的诗句)是英国诗人柯尔律治在1797年一个夏天梦中偶得之作。柯尔律治写道,他在埃克斯穆一个农
电视剧《忽必烈传奇》又名《建元风云》 好看! 建元风云电视剧全集56
关于这部电视剧,容我先从重庆钓鱼城说起吧!2011年,YYDJ和XH姐带着我和Chn同学到重庆旅游,有幸目睹已成绝响的清丽景象。除各红色景点(这也是和同学们串联后首次故地重游)外,我们还去了钓鱼城。参观后最大的感觉是,钓鱼城军民太伟大了,抵挡住
元世祖忽必烈主要的历史贡献 毛泽东的主要历史贡献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之间的六帝 太祖铁木真(1162-1227)1206年称汗,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在位22年 /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 太宗窝阔台(1186-1241)1229年即位,在位13年 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
小议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忽必烈汗 柯勒律治
小议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1798年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S.T.柯勒律治在梦境中创作了他的代表作之一的《忽必烈汗》(只留下残片54行,堪称诗歌园林中的“断臂维纳斯”)。诗人曾在自述中提到过这首诗的写作过程:“1798年夏季,健康状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