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之腊月二十九:过赶年

   春节习俗之腊月二十九:过赶年

  春节民俗之小除夕

  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使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

爱华阅读配图

  7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虽然中国人习惯于将“灶神”尊称为“灶王爷”,不过早期的灶神却是位女性。

  最初的灶神“着红衣,状如美女”,是个漂亮的红衣女郎。后来,又说灶神是昆仑山上的“种火老母之君”,她专门管理人间住宅,记下每家人的善恶,夜半上奏天庭。后世觉得种火老母比红衣女郎更持重而富有亲和力,便渐渐用灶神奶奶取而代之。汉代以后,出现了男灶神,在民间的神祠中,也常有灶王爷与灶王奶奶并肩而坐。但这却让后人错误地理解为,灶王奶奶是为灶王爷创造的配偶神,而非灶之主神。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天津市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为了除旧迎新,中国民间还有在小年“扫尘”的习俗。林希说,扫尘主要是将所有的房间彻底清扫一遍,老百姓称之为“扫尘”“掸尘”,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习俗之腊月二十九:过赶年

  民俗专家表示,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

  “过小年”不仅是汉族的习俗,满族、蒙古族等一些少数民族也过这个节日。满族和汉族一样,在这一天要“送灶王爷上天”和打扫房舍,而蒙古族这一天则是“送火神”,布置蒙古包内外,给骏马备新鞍、扎红缨,把放上哈达的牛羊送给亲朋好友。

  土家民俗过赶年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也叫“调年会”。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或几天过春节。

  有关土家族“过赶年”的传说:

  1.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调东南沿海出征抗倭,军令紧急,便提前过年,奔赴前线。士兵英勇作战,立下了“东南战功第一功”,后人为纪念此次出征,便将年节提前,习以为俗。

  2.土家族先民贫困,年三十日还要给富人做工,提前过年,以便同家人团圆。

  3.旧时每到年关,官军遍来驱赶百姓,土家人提前过年,吃团圆饭,以便逃生。

  4.土家先辈抗击外来侵略,提前吃年饭,以迎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7489971/673527777.html

更多阅读

春节习俗之腊月三十:除夕

   春节习俗之腊月三十:除夕  【腊月30、除夕】春节民俗之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合家欢”。人们从一大早开始便忙碌起来,剁肉馅,包饺子,备菜肴。到了除夕之夜,一家人欢

2013各地春节习俗之山西

  太原年俗  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旧日,腊

2013各地春节习俗之广西

  南宁地区春节习俗  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还要进行挑新水、

2013各地春节习俗之河南

  送神慌年忙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

2013各地春节习俗之江苏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 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

声明:《春节习俗之腊月二十九:过赶年》为网友对对对对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