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综合征如何处理
造成“开学综合征”的原因主要是假期生活极不规律,舒适无度的生活让孩子留恋,也就使他们对开学后要面对的紧张学习生活忧心忡忡,产生抵触情绪和害怕开学的心理。其实这是孩子们普遍存在的对新学期的一种“畏难”情绪,在大多数学生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属于正常现象,并非在成绩不好的学生中才有。
家长们不妨试试“收心”攻略,让孩子适应开学节奏。比如,制定作息时间表;多沟通,消除孩子对暑期生活的眷恋;激发孩子好奇心、好胜心,引导其对学习生活的向往。
中小学开学综合症如何应对?
随着开学的到来,开学综合征又开始困扰中小学生。精力不集中、害怕上学、感冒发烧等现象频频发生。这是由于相对放假期间,学生们的生活习惯有了较大的变化,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基本上天天呆在家里,不是打电脑,就是看电视,还有睡大觉。由于缺乏锻炼,体质反倒差了,导致免疫力下降。还有个原因就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学习竞争激烈,普遍存在着精神压力大的现象,刚开学,心理就开始紧张,也会出现免疫力下降情况。但只要对“征”下药,开学综合征很快就会消除。
症状1:迟到,精力不集中
不少中小学老师反映,刚开学的几天课尤其难上,学生迟到现象较多,并且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甚至打瞌睡,课堂的气氛难以调动。有的学生虽身处课堂,但心思却还停留在假期的休闲活动中,对学习没兴趣。
●点评:这是开学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学生们结束了假期自由散漫的生活,突然回到课堂上,心理上会有一个调适的过程,尤其是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假期大多数学生都是睡到九十点钟才起床,开学后六七点钟甚至更早就要起床,生物钟被打乱,造成上课时精力不济、哈欠连天。
●支招儿:家长和老师要平静对待,尽快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督促他们按时睡觉、起床,不睡懒觉,一周左右这生物钟自然就准了。学生的自我调节也非常重要,比如对假期做个小结,与同学分享假期的趣事,预习新的课程。
症状2:害怕上学
这常见于幼儿园的小朋友。许多孩子家长说孩子在上学前几天变得脾气很坏,谁都不能提幼儿园,一提就不吃饭,又摔东西又哭闹,有的孩子一走到幼儿园门口就大哭大叫,死活不进大门。有的甚至是上街时路过幼儿园,都表现得很紧张。
●点评:这是幼儿园较常见的分离焦虑现象,多发生在一些自理能力较弱、性格较内向的幼儿身上。暑假期间,孩子每天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有着强烈的依恋情感,一旦要去幼儿园,情感上缺少了依恋和安全感,于是焦虑就来了。此外,幼儿园是一个大集体,孩子不能像在家里那样有求必应,一些学习和生活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可能得不到老师的奖励,这也是孩子对幼儿园排斥的原因之一。
●支招儿:锻炼孩子习惯离开家长,尽可能减少孩子的依恋心理,训练自立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多带孩子到社区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培养孩子的合群性。其次与老师协商,在孩子有了小进步、小优点时及时表扬他,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而增加其对集体生活的热爱。
症状3:自卑、孤独
这是很多高中、大学新生最容易产生的心理“小疙瘩”。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栋梁之才。可新生一旦迈入大学校园,发现原来自己是那么平庸、不起眼。有的原来是学生干部,现在新班里却没有职务,觉得很是失落和自卑。同学彼此不认识,老同学分开了,面对新面孔、新环境、新老师,感到孤独和寂寞,变得少言寡语。
●点评:这是高中、大学新生综合征的表现。考上大学的新生在原来的学校里都是学校的尖子,在校有老师宠着,在家被父母呵护着,心理上难免有优越感。进了大学之后发现自己非常普通,由此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从过去以自我为中心到学校集体生活,尤其要面对同寝室同学之间情趣爱好、饮食习惯、家境状况、作息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感到无所适从,同学之间关系处理不好,往往导致自我孤立。
●支招儿:可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图书馆等方式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及早树立在大学里的新目标。平时注意克制自己,学会容忍和接纳别人,加强相互沟通和交流,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学校应充分重视新生的适应性问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
症状4:免疫力下降
每次开学都有一些学生感觉上体育课吃不消,甚至在操场上举行开学升旗仪式都会有人晕倒,感冒发烧者更是多见。
●点评:假期里,学生的饮食、运动都缺乏合理的安排。缺乏运动的学生,突然面对紧张的学习,可能产生疲倦、周身酸痛等症状。还有的学生假期忙于补课,或外出游玩儿,弄得身心疲惫不堪,导致免疫力下降。
●支招儿:首先要调整饮食,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和杂粮,适当摄取蛋白质类的食物,避免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其次要适当锻炼身体,让生理、心理尽快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新学期如何应对“开学综合征”?
每年一开学,总有一些孩子会出现头晕手麻肚子痛,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上课走神、厌学等现象。心理专家指出,这是典型的“开学综合症”,是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的病态表现。
“开学综合征”又叫“开学恐惧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疲倦无神,同时还伴有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心理辅导专家说,开学综合征是人的一种自然的心理状态,并非是孩子故意对学习的怠慢,建议教师和家长首先要从日常基本的行为习惯养成入手,引导孩子逐步调整到正常的学习状态上来。
心理辅导专家介绍: “特别要帮助孩子纠正一些暑假当中养成的不良习惯,如熬夜、睡懒觉、饮食不规律、精力自由散漫,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规律制定时间表,督促孩子严格执行,保证孩子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当中。
心理专家表示,“开学综合征”调节不当可能会导致孩子长期厌学。新学期伊始,老师、家长最好不要用理想化、完美化的眼光去期待孩子的未来,而是要与孩子共同拟订合适的新学期目标,用合理、有序的计划唤醒孩子的学习意识,以清晰的目标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心理辅导专家说:“就是学习能力和方法的适应性训练,做好适当的阅读能力的训练,以及作息能力的训练,一定在规定的时间里面,让学生尽快的适应到咱们开学之后学校的学习节奏上去。”
家长和老师,要特别关注开学前后孩子的情绪变化,对于已经出现了不良症状的孩子,要认真分析原因,及时疏导;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通过与孩子加强交流,来减轻其内心的压力。
心理辅导专家介绍说: “开学以后建议老师们多设置一些积极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尽快的适应新的角色,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兴趣,同时鼓励孩子积极制定新学期的规划,将精力逐步转移到学习上来,尽快的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
开学了 如何帮孩子摆脱“开学综合症”
寒假原本是学生休息调养、消除脑力疲劳、养精蓄锐的过渡休整期。但是,一些学生在假期里由于作息紊乱、过渡玩耍等导致体质下降、体重猛增、生活懒散等问题。其中不少人还带着“玩散了的心”消极地迎接开学,到学校后却又无法投入到新学习生活中。记者在昨日西南中心小学的开学典礼上,看到不少学生经过一堂班会课后,仍旧哈欠连天。
“每个学期开学之初,都有大约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开学综合征’,如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昏昏欲睡,慵懒倦怠,喜欢抱怨,甚至厌学。”华侨中学严老师说,大多数学生需要一个星期左右来恢复上学状态,而自制力越弱的学生,“开学综合征”会越明显,需要恢复的时间也就越长。
“刚开学的前两周时间,学生都很难从懒散疯玩的假期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一些低年级的学生甚至对回学校产生抵触情绪和恐惧心理,甚至还会生病。”西南中心小学一资深教师说,其实“开学综合征”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状态,根据儿童心理学解释,其具体表现为假期玩的习惯难以消除,如早晨睡不醒、心理焦躁、读书没劲,严重的会出现晕课、逃课的现象。
家长:正面引导孩子缓解焦虑
“假期最后几天孩子依旧睡到到大中午,看得我都着急,真担心他开学后没有精神上课。”徐女士道出了许多家中的担忧,如何引导孩子尽快摆脱“开学综合征”成为家长新学期最关心的问题。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开学仍然打不起精神来,心里非常着急,容易给孩子施加过大压力,这其实不利于孩子克服‘开学综合征’。”教育专家谢女士说。谢女士认为,假期里,大多数孩子睡得晚,起得也晚,难以适应开学后早起早睡的生活规律,这是诱发“开学综合征”的主因,因此帮助孩子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就是克服“开学综合征”的最有效方法。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正面引导。”谢女士建议,开学前,家长应多和孩子谈心,聊聊新学期的打算等比较贴心的方式来缓解孩子面对新学期的焦虑;对于那些表现出明显“开学综合征”的孩子,家长可以用共同回忆以前的“辉煌”或者上学的快乐,来激发孩子对新的学习生活的向往和兴趣,这种积极的引导有助于孩子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老师:激发学习兴趣确定新目标
对于如何尽快帮学生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不少老师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
昨日,西南中心小学的第一堂课是班会课,各班老师和学生都在热情地交流着寒假的快乐生活,畅想新学期的愿望。“开学初与学生交流假期生活中的各种趣闻趣事、难忘的经历,是联络师生感情的有效方式。”西南中心小学副校长刘秀英说,“同时作为一年的开始,引导学生谈谈新学期的一些设想,老师、学生一起讨论,共同提出一些美好的发展愿景,也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前进的动力。”
另一位老师还介绍,在新学期开始时制定一个目标,既可以帮助孩子把原来“玩野”了的心收回来,又可以激励鼓舞孩子的斗志和上进心,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消弭惰性和厌学情绪。
“高三学生新学期开始就要投入第二轮复习了,学期初我们比较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多方沟通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节,保持不焦不躁的状态。”三水中学高三教师王玉辉说,开学这两周她主要是针对学生佛山第一次摸底考试的情况,调整上课计划,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如何调适孩子开学综合征
在开学伊始,不少同学却总是打不起精神来,出现了情绪低落、焦虑、上课犯困等现象。不少老师反映这是不少学生重返课堂时很普遍的状况,连资深老师也无法避免学生这种“开学综合征”的尴尬。
对于“开学综合症”的成因,有的分析心理学家指出,这与学生本身的适应、转换能力差有关,也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缺失有关系。
上学期间学生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一旦到了假期,过于“放松”的假期生活与过度“紧张”的学习节律落差太大,这样一紧一松,缺少缓解与过渡,从而出现一些不适症状。
而不良家庭生活方式与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会影响学生在假期中的生活极不规律,学习与休闲活动没有合理的计划。假期中舒适无度的生活方式会使孩子留恋,也就会对开学后要面对的紧张的学习生活忧心忡忡,于无意中产生了抵触情绪,产生害怕开学的心理。这是因为,中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没有成熟,适应和自控能力差等均是为“开学综合症”推波助澜的原动力。
[专家支招]
很多学生不爱开学,可是又不得不开学。那么该怎样调节呢?很多老师认为应该在开学前用十天进行作息时间和饮食的调节。百特学校的王校长认为,提前十天调节学生的身心意味着缩短了学生的十天假期,在假期里应提前五天进行调节为宜,另外用三天在学校适应。
首先要保证合理饮食,充足睡眠,以便恢复体力。作息时间方面,应以学校正常、放学的时间进行安排。饮食方面,应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等“清火”食品。
不少同学在假期报了补习班,王校长认为,在新学期开始时,应该把所学知识做一些复习。在哪里有了提高,在那些知识上有了进步,都需要进行总结。当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状况之后,孩子其实是很期盼在学校进行检验的。同学们不妨也做一些新学期的计划,把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写在纸片上贴在家里的门上,书桌前,把不适应期缩短,再缩短些!
另外,王校长还强调,孩子的被动适应和主动适应结果必然不同,尤其是对于那些初三和高三的学生,家长应多给鼓励,适当、适时为孩子创造宽松的环境。
如何处理“开学综合症”?
寒假都去哪儿了?“不想开学!不想上课!”每到开学季,心理门诊都多了一些咨询情绪问题和身体问题的孩子。按照网络流行的说法,他们都得了“开学综合征”。
实际上,“开学综合征”可不是心理学上诊断名词,它只是代表了临近开学时学生们的一种不适应状态。“对年纪比较低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种不适应可能表现为‘分离焦虑’,而对于大学生,则可称之为‘适应障碍’。”专家称年纪小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开学后可能会感到孤独和不安全,这种感受引发了他们的焦虑;而大学生面对离家的独立生活也会产生轻微的焦虑和抑郁,但完全不会上升到疾病层面。
这种焦虑可能还会有一些身体表现,常见的是失眠、肚子疼、没食欲、小便失禁。“当人处于紧张焦虑的环境中时,无论他自己有没有体验到这种焦虑,身体都会做出一定的反应来逃避这种焦虑,可能表现为头疼、失眠、肚子疼等,因为这样就可以暂时避免自己不想做的事(上学),这就叫‘躯体化’;而年纪大的孩子出现大小便失禁,暗示了他希望回到幼儿时期,也是希望能暂时逃避问题的消极心理防卫机制。”宋崇升说。
细心观察便会发现,那些容易得“开学恐惧症”的孩子性格都有相似点:依赖性比较强,有点懦弱,有点不成熟。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多一份关心和鼓励。
专家升建议,家长首先自己要有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开学前可以适当地和孩子聊起这个话题,但是应该传递给孩子积极正向的暗示,比如对孩子说‘开学又可以见到老师和同学啦’、‘开学后是不是又要秋游啦’等等。对于那些敏感、内向的孩子,家长此时应该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孩子有更多时间适应变化,鼓励孩子多交朋友,让孩子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另外,提前几天让孩子按照开学后的作息时间进行作息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