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实,经烟火熏制而成。下面爱华网小编要介绍的是乌梅的功效作用及新用途。
乌梅的功效作用1、止渴
乌梅的酸味可刺激唾液分泌,生津止渴。常用来治疗口渴多饮的消渴(如糖尿病)以及热病口渴、咽干等。夏天可用乌梅煎汤作饮品,能去暑解渴。
2、止咳
乌梅酸涩收敛,能敛肺止咳而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症,常配半夏、杏仁等。但对实证要慎用。
3、止泻
乌梅能涩肠止泻痢,可用于脾虚久泻、久痢或大肠滑泻不止甚至脱肛不收。近年有人用《伤寒论》中的乌梅丸作基本方加减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4、止痛
一能安蛔止腹痛。蛔虫得酸则伏,用乌梅配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可治疗胆道或肠道蛔虫引发的腹痛、呕吐甚至四肢厥冷。二能活血止瘀痛。乌梅可软化骨刺,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而疗足跟痛。取乌梅200克,加水2000毫升煎40分钟,过滤去渣,加食醋200毫升,待药液温度适宜时,浸泡足跟,每晚1次,每次1小时左右(药液可重复加热使用)。
5、止血
乌梅炒炭可疗便血、崩漏属虚证者。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重用炒乌梅至30克配人参、茯苓、木瓜、赤石脂、禹余粮等煎服;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血尿、蛋白尿经久不消者,在辨证方中加入乌梅炭、蝉蜕各6~10克功效显著,这与实验证明乌梅可助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增强肾小管重吸收精微物质的能力等功能有关。
乌梅的新用途皮肤瘙痒
乌梅能润肤止痒、抗过敏,对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瘾疹、顽癣等有很好的止痒作用。方用乌梅6g、生
地黄30g、当归12g、赤芍10g、蝉蜕6g、益母草15g、川芎5g、白鲜皮15g、徐长卿15g,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
糖尿病血糖下降
乌梅、五味子、炙僵蚕各等分研末为丸,每次服4g,每日服3次,用药1~3周后“三多”症状可改善,血糖、尿糖可显著下降。
胃酸缺乏
乌梅组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致的胃酸缺乏、食欲不振等症有很好的疗效。方用乌梅6g、木瓜10g、白芍15g、沙参15g、黄芪20g、太子参12g、莪术6g、绿萼梅8g、生麦芽15g、丹参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重用乌梅(一般不少于30g)对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有一定疗效。方用乌梅30g、黄连3g、黄柏9g、细辛3g、花椒6g、干姜6g、桂枝6g、党参10g、当归10g、附子6g、白术20g、枸杞子10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1剂,分3次服,一般7日可见效。
神经衰弱
乌梅有除烦清热之功效,用于神经衰弱的治疗效果显著。方用乌梅20g、制附子10g、细辛3g、肉桂6g、黄连6g、琥珀6g、党参15g、干姜15g、茯苓18g、当归12g、酸枣仁30g、龙骨20g、牡蛎30g、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3剂可见效。
慢性肾炎
乌梅有助肾小管上皮再生,增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可改善肾脏血液循环,促进肾脏功能恢复,对慢性肾炎引起的血尿、蛋白尿有效。方用乌梅炭、蝉蜕各6g,辨证加入其他中药,如玉屏风散合六味地黄汤等,每日1剂,水煎服。
尖锐湿疣
用乌梅洗剂治疗尖锐湿疣收效明显。方用乌梅15g、马齿苋60g、蜂房15g、生薏苡仁30g、紫草20g、生黄芪15g、枯矾10g,水煎外洗,1~2周可见效。
足跟痛
以乌梅煎汤加食醋,生铁热煅治疗足跟痛取得良好止痛效果。方法:乌梅200g加水2000mk水煎40分钟,过滤去渣,加食醋200mk,用生铁块(300g左右)烧红放入药液,2分钟后取出。待药液温度适中,浸泡脚跟,每晚1次,每次1小时。一般7天可见效。
霉菌性阴道炎
乌梅外洗,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方用乌梅50g、白鲜皮15g、贯众30g,根据临床辨证,还可在上方中加入龙胆泻肝汤。每剂药煎2次,每次取汁200mk,每日洗2次,先熏后洗,再以带尾棉球浸药液(药液煎好后可先取出少许另存,以备浸棉球塞入用)后塞入阴道,6小时后取出棉球,每日1次。如能配合口服药,效果更好。乌梅口服剂量为10g~15g。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单用乌梅或在辨证组方中加入乌梅,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获良效。方用炒乌梅30g、人参6g、茯苓15g、木瓜10g、赤石脂10g、禹余良10g,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2~3剂可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