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看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作文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调成泛黄色调,温火热煮青葱岁月,《中国合伙人》里有旧时代热血青春;三个青年从一无所有到身家万贯,这是一部励志大片;横跨几个年代,里面有时代的断截面;还有始乱终弃的爱情,有始至终的友情……陈可辛想说的东西很多,但什么都没讲彻底。或许,其实是这样,他并不想说这么多,他只是觉得要堆砌这么多,因为这些对票房可能有益。经过《武侠》和《血滴子》(监制)或小或大的失败教训,他对失败产生前所未有的恐惧,迫不及待想找个机会消除挫败感。

  陈可辛擅长刻画情感,以及更大一点的群体情怀,他所有的电影都在围着情感打转,即便在尝试拍摄中国式大片时,类型电影的框架也压制不住他对情感的突出关注。这是陈可辛最大的优点,他懂得人性的复杂,情感的美好与哀愁。可惜在《中国合伙人》里,他并没发挥出上好状态,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的性格和关系变化,包括他们各自的爱情,除了偶现的动人妙笔,几乎全靠旁白帮忙。在讲述方式上,我没见过这么笨、这么匆忙的陈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厌烦,简直退化到早期作品《双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滥。设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仅借助于画面和情节,他们三人的性格和情谊差不多会坍塌。过于依赖旁白,就像强行灌输的评述,生硬地为观者构建对主角们的印象。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看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作文

  作为北上拍片的港区导演,对于影片营造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质感,当给予一些表扬,这也是陈可辛从不失手的地方。不像别的香港导演到了内地,港味与陆味仓促杂交,如蹩脚的国语配音一样令人难受,陈可辛的《如果·爱》、《武侠》,包括这部《中国合伙人》,并没出现不自然的怪异问题。当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内核精神。王阳是个文青,留着长发,有观众向陈可辛提问,王阳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知道诗人海子是谁。这个无关紧要的事实,泄露了很多秘密,可解释三个人物没有人格(不一定是高尚的)魅力的原因。陈可辛终究对人物的外在和内在设定有距离感,他做了功课,但视野和经验不够。王阳的文青范,孟晓骏的世家子弟样貌,成冬青艰难求学的漫画式描述,均流于类型片的套路化,尽管他们的形象借鉴了现实人物。

  校园、创业、泡妞、决裂,自从预告片曝光,就可推断《中国合伙人》可能和大卫·芬奇讲述Facebook创始人故事的《社交网络》有关联。出来的成品,果然证实了这个猜测,《中国合伙人》偷了《社交网络》不少东西,这真令人尴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师对峙的戏及对整个电影的牵引作用,和《社交网络》如出一辙。甚至可以再一步推断,《中国合伙人》的诞生,就是《社交网络》催生的产品。主创照着《社交网络》的样子,找适合的故事,左转右拐到了新东方俞敏洪他们的头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7542071/616413259.html

更多阅读

徐小平谈中国合伙人:俞敏洪崇拜徐小平?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作者:本刊记者李超 发自北京日期:2013-05-31在《中国合伙人》的戏里戏外,徐小平是始作俑者,而俞敏洪最终捧场,合伙人的故事还在继续。15年前,俞敏洪牵头指导别人出国,15年后,徐小平牵头帮助别人回国徐小平在家中(图/梁辰)《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观后感 乡村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为当代中国农民塑像——《乡村里的中国》观后感刘永辉著名摄影家焦波是个闲不住的人,相信了解他的人都会认同这一点。可2012年初开始,他却在山东淄博沂源县一个小山村里“隐居”了一年。不过,如果你以为他是真的休闲,那就错了。这一

《中国合伙人》励志片中的经典音乐 梦想合伙人经典台词

《中国合伙人》是让我蛮意外的一部电影,不过也在期待之中。意外是在这个出烂片的国产片的时代,看到这样一部电影是难的,期待中是因为他的导演是我喜欢的陈可辛。你可以简单地说这是一部励志片,有着好莱坞式的调调。你也可以把它看做

Wearetooyoungtoonaive--观《中国合伙人》有感 weareyoung歌词

Wearetooyoungtoonaive----观《中国合伙人》后感“美国人民需要我!”坐在电影院了看到这段时,我笑的很欢。这三个不自量力的年轻人竟然在燕京大学的某间教室里说:“我们要改变自己,我们要改变世界!”说完后,黄晓明饰演的成东青便立志要

声明:《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看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作文》为网友小村港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