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企业总要确定一个合理的用工总量标准——定员。定员管理既要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也要合理控制生产经营成本,那么,企业定员究竟该如何“定”与“管”呢?
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是通过将工作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来实现的,一般意义上讲,人多好办事,人多力量大。然而,企业用人是需要付出成本的,用工总量越大,劳动成本也就越高,可见人员数量并非是多多益善;反之,企业也不能因为要控制成本而过度精简人员规模,否则员工不堪重负,生产经营任务将无法完成。
定:静态测定,动态调整
企业定员的确定并非凭空想象而来,而是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测定,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按任务量来测定。根据企业、部门、岗位在某一时段的任务量来测算定员,这一时段既可以是对过去某一时段工作任务量的统计,也可以是对当前工作任务量的分析,还可以是对未来某一时段工作任务量的预测,主要有两种方法:
(1)按设备或服务量来定。主要依据员工直接操作、维护、管理的设备数量,或者直接服务的客户数量来定,一般适用于生产、营销人员的定员测算。值得一提的是,在按设备量测算定员的时候,不光要考虑数量,还要考虑设备质量、工作环境、服务区域的远近等因素。同样的设备数量,在不同的设备条件、工作环境、地理位置影响下,工作任务量也不尽相同。例如,输电线路的维护,同样长度的线路在平原、山区、丘陵、沙漠、沼泽等地段的维护任务量是有差异的;就算同是平原地段,雷电发生频率、河流湖泊分布等气候、地理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维护任务量。因此,在按设备量测算定员时,一定要综合考虑数量、质量、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精细化地分类确定不同状态、环境下的设备定员水平,切勿一概而论。
(2)按工作量来定。主要依据员工职责的多少、工作任务量的大小,以及完成工作所耗费时间的长短来测算定员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工作量并不总是恒定的,有时会受时间、季节、订单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呈现波动,究竟是按峰值、谷值还是中间值来定员,就需要根据行业、专业、工作性质及市场劳动力供求的具体状况来确定。
二是按相应比例来测定。针对工作强度难以量化或者某些辅助类、管理类的岗位,定员测算可以按照企业、部门或某一专业类别占总定员的比例来确定,既避免了工作强度难以量化的问题,又便于动态调整定员,例如企业管理人员定员标准。aIhUaU.com/zl/转载请保留
以上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测算定员,都是依据企业过去、现在或将来某一时间点的设备量、工作任务量、工作效率来计算确定的,从时间、设备量、工作量,到对员工工作效率的统计、估算、预测,都是静态的,因而最终测算出来的结果也是一个静态的标准,而且这个标准一旦确定,将会在相当长一个周期内发挥作用。
然而,企业经营环境在不断变化,设备量、工作任务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企业的定员标准也不可能是一个恒定不变的静态标准,而是要根据经营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动态地调整。企业每年年底或年初应根据经营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在分析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预测下一年度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动态调整定员标准,并将其作为年度人力资源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新定员标准确定的依据不仅要考虑工作任务量的变化,而且还要考虑到员工工作效率的变化。
因而,企业定员标准的确定是一个“静态测定,动态调整”的过程。但不论是静态测定,还是动态调整,企业都要认识到完善的基础信息是科学合理确定定员水平的重要依据,因而应高度重视基础信息的积累,从全面性、完整性、准确性三个方面确保信息质量,从而为定员测算提供支撑。
管:动态配置,静态约束
定员标准的确定只是为企业加强人工成本控制提供了一个硬约束,如何在这个硬约束的前提下有效完成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则还需要加强定员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经营形势与任务的变化既有意料之中的,又有突如其来的。当企业经营形势与任务发生变化,原有的劳动定员标准不能满足现实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时,定员管理要如何进行动态调整,使其既控制定员增幅、又适应现实变化要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