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菊花开,又是一年重阳时。
九九重阳,是敬爱爱老的日子。其实,老武汉人过重阳节,还有着许多讲究,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登高比脚力……让我们一同穿越岁月的烟云,赏菊登高话重阳。
民俗回顾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人将“九”看作是吉祥、长久的“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名“重阳”,也叫“重九”。武汉旧有出游登高、观赏菊花、佩戴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过重阳节的习俗。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唐·李白《九日龙山饮》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老武汉,黄鹤楼登高比脚劲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相传始于东汉。天高云淡、风清气爽、丹桂飘香的时节登高远眺,一切景象尽收眼底,该是件多么赏心悦目的美事。
三五亲友登山,缓步徐行,自有一种悠然的自在,而竞技登山比速度,也多了份特别的乐趣。上周,85岁的“武汉活字典”徐明庭老先生,给记者讲起旧时武汉老人“黄鹤楼登高比脚劲”的故事。aIhUaU.com/zl/转载请保留
徐老口中的黄鹤楼,是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竣工的黄鹤楼,只有三层,整个高度27米,除去紫铜楼顶,要攀登的楼梯不到24米,比现在重建的黄鹤楼矮一半还不止。“莫以为比脚力就是登楼那么简单,还有规定咧:首先,参赛者必须年过花甲,年轻的不能参赛;然后,所有人要按时到武昌长春观集合,人到齐后同时步行到蛇山西头的黄鹤楼,不准用拐杖;到了黄鹤楼,登楼时不能扶着楼梯扶手,哪个捷足先登上楼,就算哪个赢。”
哦,难怪叫比脚力,原来比的就是耐力加速度啊!“那个时候,路不好走,再加上老人们都有点想赢怕输的思想,等匆匆赶到黄鹤楼前,也蛮累了,再要爬上楼去,那要几好的身体素质啊!”徐老感慨,“所以,有些老人干脆在比赛早几天就不出门,在家里"养脚力"。”
“奔到蛇山头,再上黄鹤楼,脚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