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券与融资交易规模陡增、收益率显著下降以及信用利差急剧收窄,三者同时出现,再配以大量新增资金的涌入,可作为判断债市是否出现泡沫的标准。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分享中国债券违约的风险有多大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债券违约的风险究竟有多大?中国债市已显现泡沫的某些迹象。但我们不必过分担心债券违约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我们可以加强宣传引导,完善立法,并建立债权人保护机制,提高抵押物处置的可操作性,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强化评级公司等中介机构的作用,重视信息披露和监管协调。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推动CRM等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运用。
当今,中美货币条件均处宽松状态。虽然美联储于2015年底启动了加息进程,但从目前进展看,2016年加息的次数可能远逊预期。反观中国,一年多来,6次降息,多次降准,加上公开市场操作等其他工具的运用,导致货币、信贷大幅扩张。宽松的货币条件,使货币市场利率处于低位,债券收益率下降,而信用利差大幅收窄。这种低利率环境,有利于企业融资,而投资者为了搏取高收益,竞相认购低等级债券,并加大资金杠杆,从而使得信用利差进一步下降。在货币政策预期发生变化、债券发行压力加大以及信用风险蔓延时,极易造成市场波动,而这种波动,反过来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
债券风险溢价大幅收窄
近来,关于债市泡沫的议论不绝于耳。有人认为,中国债市的杠杆率并不高,所以对泡沫的过分担心是杞人忧天。反对者则坚称,有些地产债的发行利率甚至与政策性金融债相当,是过度炒作,而个别机构的投资杠杆已达数十倍,若再不控制,可能崩盘。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全球债市也是前有2015年4月下旬的欧、美、日债券狂跌,后有2015年12月中旬发生的美国高收益债券的集中抛售。在此背景下,如何评估当前的中国债市,显然具有特别的含义。
先看杠杆率。当前整个债券市场的杠杆水平并不高,2015年初1.081倍,现为1.1倍。分别看,交易所杠杆率1.37倍,虽较银行间市场的1.09倍超出许多,但也只是近年的平均水平。所以,整个市场的杠杆率,并不值得担心。
这是容易令人迷惑的地方。杠杆率指标有时会漏掉关键信息。因债券托管规模远高于融资余额,且二者通常变动巨大,所以需单独分析。
数据显示,银行间债券回购余额3.6万亿,较一年前增2.04万亿,幅度127.6%。这并未显著改变银行间整体杠杆率水平:银行间债券托管量的基数32.5万亿,而回购融资余额基数仅1.6万亿,前者是后者的20倍,因此,虽后者增速远高于前者的28.8%,影响仍有限。而在其背后,杠杆融资快速增长的信息被部分屏蔽了。
融资余额是观测杠杆融资的存量指标,融资交易量则显示流量。历史上,银行间市场回购融资量的增速较为平稳,2007年至2011年均在20%左右;但2012年打破常规,回购交易较2011年突增42%,结果2013年出现了钱荒!当年进行调整,增幅仅在个位数;2014年再次增长42%,交易量由158万亿增至224万亿;2015年回购交易量突破450万亿,增速达历史性的100%以上。交易所增速更快,2007年以来大都超过50%,个别年份甚至在200%。银行间日均回购交易由1万亿增至2.5万亿,而隔夜回购占比远超90%,显示市场对资金宽松的持续性信心十足。
债券违约风险有多大?
中国的债务问题近来也受到特别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6年4月份推出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以不同寻常的篇幅,专门分析了中国企业的债务负担和银行业不良贷款。之后,5月7号出版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谈到了债务泡沫破灭的问题。以上种种,恰逢4月份以来国内债券市场调整和违约事件频发,以致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关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