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恕己则昏
文/袁文良
宋代范仲淹之子范纯仁,从布衣到宰相,像其父亲一样清正廉洁,他每次引荐人才都是根据天下公议,并且不让被引荐者知道是他引荐的。对此,有人不解地劝他说:“你身为宰相,怎么能不罗致天下的人才,使他们知道出自自己的门庭之下呢?”而范纯仁却说:“只要朝廷用人不遗漏正直的人,为什么一定要让他知道是我所推荐的呢?”范家子弟有了顶职的机会,他也是先让给远房的人所以到他去世时,他的小儿子与其五个孙子仍未谋上“一官半职”。此外,范纯仁经常说:“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意思是说,人虽然非常愚笨,可能够自我批评则仍然是明智之人;人虽然很聪敏,却放纵自己所以是不明智的。并要求身边的人“以批评别人的心态来批评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态来宽恕他人”。
人之通病,古今相似。比如有的领导干部讲起廉洁从政也是头头是道,说起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也是咬牙切齿,但对自己接受贿赂等腐败违纪问题却振振有词地辩解开脱,甚至找借口说是朋友间的“礼尚往来”,这恐怕可谓是当前违纪问题仍然存在的原因之一。
严于律己和责己,真正做到 “每日三省吾身”,才算是真正的自爱。对腐败问题不认帐,对违纪问题找借口,或自以为手段高明,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恐怕只能说是自愚自弄。最近一段时间揭发出来的“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大小贪官,应该说都是聪明人、能干的人,否则怎么能成为省级、厅级的高官?又怎么能坐上那些重要位置的交椅?然而,这些人却发昏到以身试法,其关键就是“恕己则昏”,“物腐而后生虫”的道理也正在于此。
腐败者用来“自恕”的种种借口,无论多么巧妙动听,也无论多么充分无奈,都骗不了眼睛雪亮的群众。比如某地前一时期因涉嫌违纪被查的两名干部,在某年春节前收受了一个企业老板说是 “为了感谢领导关爱”、“只是拜个年”而送上门的不少高档烟酒和钱物。在接受组织调查时,一个说“自己以为春节期间彼此送点礼物不算什么,是很正常的人际交往”,而另一个则说:“对企业的感情投资是多种多样而且错综复杂的,摸不准哪些属于受贿。”言下之意是说,两个人的违纪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属于“没把握好界限”,因而应该“情有可原”。但在群众看来,这纯粹是自欺欺人之谈。试问一下,那个企业老板为什么单单给他们“拜年”?如果真的是 “礼尚往来”,那两位领导干部又用什么来“还”那位企业老板价值不菲的“厚礼”呢?可见“不懂法”、“摸不准”之说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借口”。
只有于律己,才能够防患于未然,也才能够有敢破除陋习的信心和勇气。试想一下,如果当年的范纯仁使被他引荐的人知道是自己引荐而成的,那些被引荐的人为了“报恩”或是不为了以后 “步步高升”,必定会在逢年过节时“进贡”一些银两表示一下“小意思”,这样一来,范纯仁到底是为国家荐才还是谋私卖官,恐怕就难以说清楚了。所以我们说,不单单是范纯仁的两句名言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借鉴,就是他那种严于律己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称道的。
通联:(450052)郑州市淮河路53号院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袁文良
电话:13598831881 E-mail:ywl72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