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结婚时,婚礼都选择上午,一对新人穿着婚服,相互交换戒指,在人们的祝福声中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结婚称之为“成亲”,在电视中,我们看到的古代人举办婚礼都在黄昏进行,婚礼结束后,亲朋好友吃酒席,而后闹洞房。最后新郎新娘一起度过他们的洞房花烛夜。那么古代人为什么选择在黄昏的时候举办婚礼呢?
爱华阅读配图
古代婚礼
古代人结婚,新郎要穿黑色礼服,在黄昏的时候带着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在队伍的最前方,还有人专门拿着灯笼开路。古代没有电灯,只有蜡烛或者煤油灯,晚上黑漆漆的一片,路又如现在的公路平坦,人们还要抬着轿子迎娶新娘,这实在是太不方便了。即使如此,古代人举办婚礼还非要选择在黄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据了解,在远古时期,民间有抢婚的习俗,为了防止别人抢婚,成亲不敢太张扬,于是便选择在黄昏的时候举行婚礼。后来,随着阴阳学说的发展,黄昏成亲被这样解释:古代人认为,黄昏是昼夜交替的时候,也是调和阴阳之气最好的时候长。而男为阳,女为阴,如果男女在此时借助天时地利而结合,今后必然大吉大利,幸福美满,所以当时的婚礼称为“昏礼”。在黄昏举办婚礼一直延续的唐朝才被打破,如今已经完全消失,选择在白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