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观象台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5月18日当天,半价开放。院内摆放新制作的临时展览《中国古代对太阳的观测与发现》。
5月18日当天,小学生可以在北京古观象台参加有奖“中国古星图填图比赛”。
北京古观象台介绍
北京古观象台始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明代称作观星台,清代称作为观象台,至今,在台体南侧的门洞上方还留有石刻“观象台”三个大字。古观象台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也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台上陈列着八架气势雄伟、铸造精湛的清代天文观测仪器,从明正统初年至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世界上现存古天文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久的天文台。
台体西侧是以紫微殿、东西厢房和晷景堂为主的附属建筑群,建于公元1442—1446年。紫微殿内正中悬挂着匾额“观象授时”,据查是乾隆皇帝的手书,两侧有一幅对联“敬协天行所无逸;顺敷星好敕时几”。紫微殿和东、西厢房内陈列着《中国古代天文学》展览。展览从三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和中西天文学交流。
一、中国星空: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勤于观测,留下了丰富的天象纪录、星表和星图,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该展览以对各种天文现象的观测为故事线,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展示天文现象的奇妙,展览分三个部分:1、天象观测:日、月、五星及彗星、流星、超新星;2、中国星象:可参与互动的古代星图;3、观象授时:中国历法的基本要素。展示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让观众在了解科学方法的同时学习科学的精神,从中体会独具特色的中国星空文化。
二、西学东渐
主要介绍欧洲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展览分5个部分:1、历史上著名的中西方天文学家及西学东渐的使者;2、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天文学;3、《崇祯历书》中的西方天文学;4西方天文仪器传入中国;5、《谈天》-中国天文学的近代转折。从中让观众了解到欧洲的近代天文学成果是如何传入我国的。
(爱华阅读配图)
三、仪象神韵
主要介绍北京古观象台的历史,展览分5个部分:1北京古观象台在世界天文台中的位置;2明朝观星台;3清朝的观象台;4灵台劫难;5古台新貌。展示古台十余架精美的大型青铜古代天文仪器,在介绍其科学原理的同时告诉世人,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曾经被外国列强瓜分掠夺,提醒国人勿忘国耻,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紫微殿正前方摆放着由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制造的正方案(复制品)。院内陈列着浑仪、简仪、日晷、月晷、星晷、圭表、玲珑仪、天文学家铜像和天文画像石等。
北京古观象台历史悠久,台体、院落建筑完整,仪器配套齐全,是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在国内外享有巨大声誉。如此完整配套的巨型天文古仪在世界上已是独一无二的了,它不仅是中西古典天文仪器的历史遗存,也是中国古代冶金铸造、机械工艺的重要遗存。
北京古观象台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东城区科普教育基地”,举办丰富多彩的天文科普活动已经成为古观象台的特色,天文知识竞赛、古星图填图比赛、天文培训班、天文小组、“古台之友”团支部、中秋赏月观星活动、特殊天象观测活动、野外认星活动及冬、夏令营等活动已经成为古观象台的传统活动项目,深受天文爱好者、青少年的喜爱。
开放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
宣教部电话:65268705 ;65269468
门票价格:成人 10元; 学生 5元
1.2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持老年优待卡者和残疾人士免票参观。周五中小学生团体(30人以上)免票,需事先联系。
乘车路线:乘坐1、120、802、728、52、126路等在北京站口东下车;乘10、20、403、420、122、29、59、52、673、729路等在北京站东下车;乘43、44、750、800、特2等在建国门南下车均可到达。乘地铁建国门站下车,出C口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