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了为什么诸如“板凳长扁担宽”这样的绕口令如此难说。研究发现大脑会瞬间控制以统一协调舌头、下巴和喉头,就像协调指挥一场交响乐一样,从而保证准确的说出我们想要说的话。正如管弦乐队依靠指挥官协调拉、吹和敲打形成音乐一样,说话也要求大脑精确地指挥将不同部分结合起来。
同样的,正如管弦乐队某个谈奏者可能会误会指挥官的手势,当大脑传达信息给肌肉以便发出不同的声音时,也可能造成某种混乱。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小组发现了治疗言语障碍潜在的重要启示。
这项研究阐明了人类特有的、但我们对其知之甚少的一种能力。“作为人类,说话是非常重要的,几乎每个人都要学会说话。”
这一复杂性来自于口头词句需声道的多个不同“发音器官”协调合作,包括嘴唇、舌头、下巴和喉头。然而,在此之前,科学家对这些独特的发音器官是如何精确地协调合作的知之甚少。
为了阐明言语发音背后的原理,常博士和他的同事记录三名正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接受脑部手术的病人的脑电活动。通过移植一个电极阵列到病人大脑外表面头骨下方,研究人员能够记录与各种常见英文音节发音有关的神经活动。他们利用这些信息确定语音感觉运动皮层的空间组织,该皮层会控制人说话时嘴巴、舌头、下巴和喉头的运动。这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副展示大脑哪部分区域控制声道哪部分器官的地图。
研究人员还采用了一项非常成熟的新方法,名为“状态-空间”分析,以观测某人说话时,语音感觉运动皮层发生的神经活动复杂的空间和时间模式。这项研究展示出大脑语音感觉运动皮层令人惊讶的高度复杂性。
研究人员发现该皮质区域存在一个层级性和周期性的结构,后者会对嘴巴、舌头、下巴和喉头进行瞬间和统筹的控制。例如,研究人员发现发出辅音所涉及的神经样式与发元音涉及的样式完全不同,即使它们使用的是声道的同一部位和器官。
这些差异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会发生口误。在所谓的首音误置中,我们往往会混淆两个辅音或者两个元音,但是很少会错误的将元辅音互换。
这一发现还展示了大脑并不是通过之前预想的单词发音的相似性进行协调发音,而是通过发音所需要移动的肌肉而实现整体协调。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研数据区分了前舌辅音(例如sa),后舌辅音(例如ga)以及唇音(例如pa);元音则分为要求嘴唇变圆形与否,例如ooh(嘴巴需要变圆),或者ee(嘴巴无需变圆)。
“这暗示着绕口令其实是非常难说的,因为它在大脑里的表现是高度重叠的。例如,sss和shh都被大脑识别为前舌音,因此与由舌头不同部位发音相比,它更容易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