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立足现在这个时间点,单从舆论监督的层面,我们也能看到很多积极信号:
从很多年前央视仅有的一个栏目《焦点访谈》,到央视各频道各栏目对上至各大部委的批评,再到近来传闻的《新闻联播》改版,要增加舆论监督内容,我们又该有什么遐想?
而主流媒体之外,网络舆论监督的能量更是由包含诸位同学在内的年轻人充分地发掘了出来,标志性事件更是不胜枚举。 除 了这些信号,还有些实例可供借鉴,凤凰卫视主持人梁文道2008年曾在《南方周末》发表过一篇文章,就提到:“人人称羡的香港廉政,其实它也只不过有二十 多年的历史罢了,在我成长的上个世纪70年代,香港还是个警察四处索贿的地方。你能够相信吗?政治的改革,社会的变化,固然要放在足够长远的尺度下衡量; 可一经启动,它有时又会迅速得出人意表”。
退一步讲,即使政治清明的进展真的没有那么快,大家能够想像一个看上去奇特但极有可能发生的现象吗——
一个同学,在学校时,能够针砭时弊,为政治清明呐喊助威;毕业后,如果成了公务员,尤其是“熬出头”的公务员以后,就去履行自己学生时代深恶痛绝的事情——这种生活就算有名有利也不会给你带来“快乐”吧?
或许有人会讲:“我没那么高尚,而且对我来讲,有名有利就够了,真的够了。”
此处便要再次引用电影台词,《国家宝藏2》中尼古拉斯·凯奇在挟持总统时的一段对话——
凯奇:别忘了,你是美国总统,先生。无论是出于人性,还是你亲口承诺的护宪誓言,或者是出于历史赋予你的责任。我相信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先生。
总统:现在的人已经不再相信品德了。
凯奇:他们在心里相信。(原文是They want to believe.)
看来,永远别高估了“名利”在你心里的分量,也别低估了内心深处那些高尚的东西——即使你平时脏话连篇,即使你在公交车上从不给老人和小孩儿让座,即使你曾经用什么手法算计过自己的同学甚至好友,也不要低估了品德在你内心深处的力量——只有名利,不会让你心安理得。
所 以,对于想成为或者即将成为公务员的同学们,一方面,不鼓励大家过于锋芒毕露地对抗当前规则,这既实现不了维护公众利益的初衷,还对自己有害——在这方 面,确实得学会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希望大家能体会到、能推进——或者至少跟得上——政治的日渐清明,别再幻想熬出头之后的锦衣玉食,而是多想想自己将来 会以怎样的方式做公务员——一个服务型政府的雇员。
之 所以把这些话拿来与大家谈,还是源于对同学们的信心,因为这两年大家实在给自己挣足了面子:不要说平时经常发生的由“网络热炒”转化为“保障事件处理公信 力”乃至“影响公共政策”的个体事件,就是奥运火炬传递、汶川地震、奥运会这种级别的大事里面,也总有同学们的身影,让人不由得对新生一代心存敬意。
现在,虽然那些批评同学们的声音仍然不少,而不合时宜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似乎又在渲染很多同学的素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眼看着大家又快要成为被人同情和批评的一代。
但同学们自己总得相信:事情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差——
一是大家当前面临的困难没有那么大,至少还是可以克服的。
二是宏观环境没有想象的那么差,至少你可以用更加清明的心境来适应它,甚至在某个微小的层面上改造它,而且你终将成为有作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