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得越多,越发觉得自己浅薄无知,越发变得沉默不语,我想会不会有一天,真正成了沉默者。当然,并不渴望在沉默里爆发,瞬间变得惊世骇俗,只愿安安静静的守着单调而冗长的小日子,做一位有心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女子。有人善意提醒,这样看似安静的生活和温水煮青蛙有何区别,我想心境和心静总是有区别的。又觉如此,陷入了某种无意义的辩解,倒不如置身事外,任由别人肆意评说。沉默,独有力量。
设想很多,琢磨很多,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不能顺畅的表达出真实的渴望,流露出最真的情感。有时候也会迷惑,究竟是技巧重要,还是真实重要?技巧或许会让人赢得更多的赞美与呼声,却逐渐失去了表达的欲望;真实让人觉得絮絮叨叨,提炼不到让人成长的精华,但生活原本就是这般散漫与零落。很多人告诉我们,要在真实和技巧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说得很简单,但做起来比较难,而且需要时间,需要耐力,很多人耐不住这性子。
外加,女孩子一旦轴起来,就特别容易变得不诣世事,或者说选择逃避,躲在自己的角落里,不愿被过多的规则所左右。这种时刻,便会强烈意识到为什么需要“富养女”,除了见多识广,能够抵御外界种种诱惑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持本真,那份不用乞讨而媚俗求得生存的本真。缓慢而快速的成长路上,接招各大难题,总觉自己还在稚嫩圈里来回打转,HOLD 不住那高大上的格局,破解不了宿命里深刻的命运密码。
转而产生诸多疑问,究竟怎样的女子,才能八面玲珑,才能才情俱佳,才能知百科明事理,才能达到理想的完美?或许,最好白天如林徽因四月天般的温暖,晚上有陆小曼的炽热;低谷时有张幼仪的隐忍善良,高潮时如孟小冬的辉煌;恋爱时如萧红般的全情投入,离开时象于凤至一样守护;年轻时有张爱玲俯瞰众生的傲气,老了可以有亦舒的生活品质。呵呵,又怎么能成真,成真了是否也就无憾呢?答案还是无解。
当文艺从蓝天白云之上掉入人间,甚至有了贬损之味,伪文艺开始大行其道。经常泡在豆瓣上,或读文章故事,或看书评影评,发现大量优秀的写手,文笔都不错,但总觉生活阅历还是太少了,经历的事情并不多,挖着挖着故事,便枯竭了。这枯竭,有时候是一阵子,有时候是一辈子。能够唤起共鸣的故事越来越少,他们便开始从内心去挖掘,开始从内心去说事,但总因阅历不够,内心挖着挖着也就空了。描绘的故事,总觉缺少了时间的沉淀,急于记录,急于表达,读多了,便有了一种轻薄之感。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便不再花大把大把时间泡在其中了。
那之后,恍然觉悟,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一定有它们深刻的含义。便放弃了从“艺”的追求,转入对“典”的品味。希望读的每一本厚重之作,都可以写篇文字,谈不上评论,只是观感,但发现连感观都无从下笔时,越发明白自己的浅薄,越发变得沉默不语了。一句重新开始,不知下了多大的决心,像是一场宣誓,说的人是自己,听的人也是自己。但你明白,前行或者后退,也还是只有你自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