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的目的是在于通过某些手段区别不同考生在知识和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不同,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真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真题(一)
1.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富国强兵 D.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是( )。
A.环境安全 B.生态安全 C.社会公平 D.绿色产业
3.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发展,是以( )为核心。
A.构建和谐社会 B.政治建设
C.经济建设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是( )。
A.实践 B.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C.科学发展 D.实事求是
5.“国家统计局”是( )。

A.行政主体 B.经济主体 C.公民主体 D.社会主体
6.根据公文写作要求,“京政办发〔2008〕015号”此发文字号存在的问题是( )。
A.发文字号顺序颠倒 B.发文字号缺项
C.发文机关代字不清 D.序号写法错误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让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最充分的实现和满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本题选D。
2.【答案】B。解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安全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故本题选B。
3.【答案】C。解析: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故本题答案为C。
4. 【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科学世界观,与先前一切理论体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产生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并以指导实践作为最终归宿。可以说,实践孕育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永葆青春的不竭动力。故本题答案为A。
5.【答案】A。解析: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故本题选A。
6. 【答案】D。解析: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三部分组成。所以,“京政办〔2008〕015号文件”都属于发文字号,“京政办”属于机关代字,“〔2008〕”属于发文年份,“015号”属于发文序号。其中,序号不能编写虚号。故发文序号错误,答案为D。
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真题(二)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A.民主法制 B. 人民民主 C.法制健全 D.民主法治
2.“两个共同”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两个共同”是指( )。
A.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B.各民族共同抵制大民族主义、共同抵制民族分裂主义
C. 各民族采取共同的政策、实现共同的目标
D.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致富
3. 2011年3月28日,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我们必须增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 是增强政府的权威,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B.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必然要求
C.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D.是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的必然要求
4.王某因不服区公安分局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申请复议,市公安局认为处罚过轻,遂改为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王某以市公安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对王某的诉讼请求,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决定受理此案
B.要求原告将区公安分局列为共同被告
C.要求原告将被告变更为区公安分局
D.以被告不适格为由裁定不予受理
5.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
A.公民在年老时 B. 公民在疾病时
C. 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1. 【答案】D。
2. 【答案】]A。解析: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所以,“两个共同”是指各民族共同网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两个共同”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鲜明品格,也标志着我们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答案】C。解析:中共中央政治局子2011年3月28日下午就推进依法行政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 【答案】A。解析:《行政诉讼法》第25条第2款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本题中市公安局改变了区公安分局的处罚决定,其行政复议决定行为对相对人王某的权益产生了影响。因此应由市公安局作被告,王某的起诉符合条件,法院应决定受理此案。故应排除选项B、C、D。
5.【答案】C。解析:根据《宪法》第45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看过“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真题“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