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松文化漫谈 中华荷文化漫谈

中华松文化漫谈 中华荷文化漫谈

   荷花是国人喜爱的名花,有“花中君子”之誉。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荷、赞荷、咏荷、画荷,为之心神相系,梦绕魂牵。留下了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诗书画文,其中不乏千古绝唱,无价墨宝,形成了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荷文化系列。

一、花中君子

荷为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莲花、芙蓉、芙蕖、菡萏等,更有凌波仙子之雅号。其自生或栽培在池塘或水田内,根状茎白色,称作藕,横生泥中,长而肥厚,截面多孔,富含淀粉;种子椭圆形,称莲子。藕和莲子均可食用,富营养;叶大而圆,绿色,可代茶饮用,又是上乘包装材料;花硕大,花样多,单只莲最常见,两朵并开者,称并蒂莲,三朵并开者称品字莲,尚有四面莲等;花有深红、浅红、粉红、淡黄、纯白等多种颜色,极富观赏性。藕、藕节、叶、叶柄、莲蕊、莲房入药,能清热止血;莲心入药,能清除心火、强心降压;莲子入药,能补脾止泻、养心益肾等。可谓周身皆宝。

荷在我国古籍中也现身甚早。《诗•郑风•山有扶苏》中,有“山有扶苏,湿有荷华”之句;《陈风•泽陂》中,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之语。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对荷更是情有独钟。他在《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与之相依相融,足见诗人对荷爱之深切。高人雅士人多爱莲花,所以其有“花中君子”之誉。

中国是荷花的故乡之一。在仰韶文化遗址中,便发现有距今五千年以上的莲子实物。荷花在俄罗斯、朝鲜、日本、印度、越南和南亚以及大洋洲等地区均有分布。

二、文化意象

荷花是我国古典文学重要题材。唐代诗人王昌龄《采莲曲》云:“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把采莲女撷取碧池莲花的情景,描绘成一幅动人的图画。诗中所创造的荷叶与罗裙一色、荷花与人面难分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心驰神往。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微观体察,以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宏观景色,展示出荷花魅力无穷;而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妙笔,更将荷花与美人的邂逅描写得轻松澄明,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荷花不仅有情有义,有色有香,更难能可贵者是其有节有操。从唐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称颂,到宋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赞美,尤其是“香远溢清,亭亭茎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夸赞,其高尚、圣洁、祥和、宁静、高雅、善良的形象呼之欲出,令人生敬。而观荷赏荷,是美好的享受,更是意境的流连。现代文学大师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便是在朦胧月色下赏荷的感受。他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真是有光有影,有声有色,联想丰富,笔触细腻,无疑是写荷的美文妙笔。

荷花不仅入诗入文,同时也入联入画入饰。风景名胜之有荷可赏之处,多有以荷为题的佳联。如山东济南大明湖前薜荔楼上,有联曰“四面荷花三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7951671/237250866.html

更多阅读

中华文化与鞑靼文化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与鞑靼文化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人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内有无穷宝藏,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吸取文化给养。中华文化之光,像繁星一样充满天地。如中华文化中的孔子,充满人性和哲理,为万世道德典范;老子,指出天人合一

声明:《中华松文化漫谈 中华荷文化漫谈》为网友正能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