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除了赏菊花、饮菊花酒,登高也是主要的纪念活动。此时正值秋季,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携家人或三五好友,登高远眺、沐浴在秋风中,该是何等畅快呀。
这里所说的登高是指爬山,它与专业登山不同,不需要昂贵的装备,不需要高深的理论,更不需要事前进行艰苦训练,只要有心情的时候迈开双腿,就足矣。
爱华阅读配图
别遗忘这种健身方式
爬山属于有氧运动,能使肌肉获得比平常高出10倍的氧气,从而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增多,增加免疫细胞数量,增强免疫力,帮助体内的致癌物、有害物质、毒素等及时排出体外。促进新陈代谢的同时,加快脂肪消耗,因此爬山也有塑形功效。
坚持爬山这种增强下肢承受力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关节功能,保持肌肉和运动器官的协调。以外还可以增加骨中矿物质的含量,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改善局部骨质的代谢,有利于刺激骨细胞的生长。
会爬山吗?
很可笑的问题是吗?当然不是。
爬山并非想象中动动双腿那么简单,里面蕴涵着很多知识与技巧。怎么上山?如何下山?可谓步步皆学问。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山,锻炼大腿前部的股四头肌。动作是膝盖由弯曲(小于90度)到伸直(180度)的过程,同时小腿的胫骨前肌(小腿正前方)、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小腿后侧)起到稳定支撑的辅助作用。
下山,膝盖由伸直到弯曲,主要发力部位是大腿后侧的掴绳肌。
上山时小腿肌肉群已经得到充分锻炼,下山时还要继续发力,容易吃不消造成下肢不稳定,所以下山的时候最危险,这就是所谓的“上山容易下山难”。建议大家充分休息后再下山,让这部分肌肉得以恢复。
专家认为,登山时全脚掌着地最省体力。错误的方法是,用前脚掌或脚后跟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