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太公钓鱼的成语故事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太公钓鱼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八十老人姜子牙曾任商朝下大夫,因见纣王荒淫无道,便弃官逃往西岐本想自投西伯姬昌,又怕被人耻笑,所以暂时隐居在渭水河边的小村庄里,以待时机。一天,他正在渭河边钓鱼解闷,有一樵夫武吉担柴路过,,见他竟用直钩钓鱼,还离着水面三尺远,鱼钩上也没挂香饵,便问长者贵姓。姜尚答道:"姓姜名尚,字子牙,号正熊。"武吉叹了口气说:"真是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象你这样愚拙的人,还自号正熊,实不相称!"姜尚微微一笑:"老夫钓鱼是假待机进取是真。然而要钓王与侯,宁在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武吉道:"你哪像王侯倒像活猴。"说罢,就担起柴担进城去了。不料武吉进城失手打死了守门的军士招来杀身大祸,巧逢西伯姬昌路过,得知武吉是个孝子,家中有老母无人奉养,便赠与黄金十两,命他回去安顿好老母再来领罪。老母绝望,便带武吉来向姜尚求教解救之法。姜教他如此这般,从此武吉只在乡中干活,不再进城去了。aIhUaU.com

  光阴似箭,不觉又是一个春天。一日,西伯来到渭河边踏青打猎。忽听有人唱道:"凤非乏兮麟非无,但嗟治世有污。龙兴云出虎生风,世人慢惜寻贤路……" 姬昌命人将歌者找来,见是武吉,大喝道:"你怎敢欺我,不来领罪,反在此唱歌?"武吉便照实说了,并说这歌也是姜尚所作,姬昌认为姜尚必是贤者,便当即赦免了武吉的死罪,命他带路来河边寻访姜尚。姜尚为试姬昌的诚心,未理采而避入芦苇丛中。姬昌求贤心切,三日后,又封武吉为武德将军,再次带路,亲率百官一同再访姜尚,封为太公。后来太公辅佐文王,随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7964371/147356687.html

更多阅读

姜子牙钓鱼中的商业智慧 姜子牙钓鱼图片

在中国,姜子牙可是知名度很高的大政治家,但是,司马迁为什么要在专门为商人树碑立传的《货殖列传》里面,最先提到姜子牙呢?姜子牙和工商业有什么关系呢?姜子牙,名叫姜尚,子牙是他的字。又因为他的祖先曾经被分封到一个叫吕的地方,古人有以地名

姜太公 姜太公钓鱼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或姜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钓鱼文言文

江畔钓鱼人笑痴,鱼虾不惧任游嬉。我非有意伤鱼命,只问鱼儿你可知?既然博客取名叫姜太公钓鱼,那今天我就来讲讲太公钓鱼的典故。姜太公何许人也?怎么叫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其实姜太公就是民间传说赫赫有名的姜子牙。历史上却有其人,据正史

歇后语姜太公钓鱼的联想 姜太公钓鱼游戏机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

姜太公遇周文王到底是多少岁 姜太公遇文王解签

姜太公遇文王有的说是八十多岁,有的说是七十二岁,众说纷云,至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等等故事,那更是后来人的嬉侃,没有什么根据。 据史料记载:商末有个特殊的天文现象那就是“五星聚于房”。根据现在电脑计算,30*28*60=平均约5万年才一次

声明:《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太公钓鱼的成语故事》为网友锋芒毕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