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 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知识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最为常见的食物中毒,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对于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知识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方式

  (1)生熟交叉污染

  生的肉、水产品或其他食品原料、半成品,往往带有各种各样致病菌,在加工处理过程中如果生、熟食品混放,或者生、熟食品的工用具混用,就会使熟食受到致病菌的污染,而熟食在食用前一般不再经过加热,因此一旦受到致病菌污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

  (2)患病操作人员带菌污染

  一旦操作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化脓,或患有感冒、腹泻等疾病,会携带大量致病菌。如果患病的操作人员仍在继续接触食品,极易使食品受到致病菌污染,从而引发食物中毒。

  (3)食物未烧熟煮透

  生的食物即使带有致病菌,通过彻底的加热烹调,也能杀灭绝大多数的细菌,确保食用安全。但如果烹调前未彻底解冻、一锅烧煮量太大或烧制时间不足等,使食品未烧熟煮透,就会导致致病菌未被杀灭,从而引发食物中毒。

  (4)食品贮存温度、时间控制不当

  细菌达到一定数量就会引起食物中毒,而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一般致病菌在25—35℃的温度条件下,每过15~3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即细菌数量翻一番。如熟食上原有l00个致病菌,存放在室温条件下,经过4小时,就会超过100万个,足以引起食用者发生食物中毒。而细菌在低于5℃的温度下。基本停止了生长繁殖;在高于65℃的温度下,也基本无法存活。

细菌性食物中毒 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知识

  (5)餐具清洗消毒不彻底

  盛放熟食品的餐具或其他容器清洗消毒不彻底,或者消毒后的餐具受到二次污染,致病菌通过餐具污染到食品,也可以引起食物中毒。

  二、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针对上述常见的发生原因,应从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首先是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其次是控制细菌生长繁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杀灭病原菌。具体的措施包括:

  一是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

  (1)保持清洁

  保持与食品接触的砧板、刀具、操作台等表面清洁。

  保持厨房地面、墙壁、天花板等食品加工环境的清洁。

  保持手的清洁,不仅在操作前及受到污染后要洗手,在加工食物期间也要经常洗手。

  避免老鼠、蟑螂等有害动物进入库房、厨房,并接近食物。

  特别提示:熟食操作区域以及接触熟食品的所有工用具、容器、餐具等除应清洗外,还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

  (2)生熟分开

  处理凉菜要使用消毒后的刀和砧板

  生熟食品的容器、工用具要严格分开摆放和使用。

  从事粗加工或接触生食品后,应洗手消毒后才能从事凉菜切配。

  特别提示:生熟食品工用具、容器分开十分重要,熟食品工用具、容器应经严格消毒,存放场所与生食品应分开。

  (3)使用洁净的水和安全的食品原料

  熟食品的加工处理要使用洁净的水。选择来源正规、优质新鲜的食品原料。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

  特殊提示:操作过程复杂的改刀熟食、凉拌或生拌菜、预制色拉、生食海产品等都是高风险食品,要严格按食品安全要求加工操作,并尽量缩短加工后至食用前的存放时间。

  二是控制细菌生长繁殖

  (4)控制温度

  菜肴烹饪后至食用前的时间预计超过2小时的,应使其在5℃以下或60℃以上条件下存放。

  鲜类、禽类、鱼类和乳品冷藏温度应低于5℃。

  冷冻食品不宜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化冻,保证安全的做法是在5℃以下温度解冻,或在21 ℃以下的流动水中解冻。

  特别提示:快速冷却能使食品尽快通过有利于微生物繁殖的温度范围。冰箱内的环境温度至少应比食品要达到的中心温度低1℃。食品不应用冰箱进行冷却,有效的冷却方法是将食品分成小块并使用冰浴。

  (5)控制时间

  不要过早加工食品,食品制作完成到食用最好控制在2小时以内。

  熟食不宜隔餐供应,改刀后的熟食应在4小时内食用。

  生食海产品加工好至食用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

  冰箱中的和平生鲜原料、半成品等,储存时间不要太长,使用时要注意先进先出。

  特别提示:生鲜原料、半成品(如上浆的肉片)可以在容器上贴上时间标签以控制在一定时间内使用。

  三是杀灭病原菌

  (6)烧熟煮透

  烹调食品时,必须使食品中心温度超过70℃。

  在10-60℃条件下存放2小时的菜肴,食用前要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已变质的食品可能含有耐热(加热也不能破坏)的细菌毒素,不得再加热食用。

  冷冻食品原料宜彻底解冻后加热,避免产生外熟内生的现象。

  特别提示:肉的中心部位不再呈粉红色,或肉汤的汁水烧至变清是辨别肉类烧熟煮透的简易方法。

  (7)严格清洗消毒

  生鱼片、现榨果汁、水果拼盘等不经加热处理的直接入口食品,应在清洗的基础上,对食品外表面、工用具等进行严格的消毒。

  餐具、熟食品容器要彻底洗净消毒后使用。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盛器、双手要经常清洗消毒。

  特别提示:餐具、容器、工用具最有效和经济的消毒方法是热力消毒,即通过煮沸或者蒸汽加热方法进行消毒。

  (8)控制加工量

  应根据自身的加工能力决定制作的食品数量,特别是不要过多地“翻台”。这是一项综合性的措施,如果超负荷进行加工,就会出现食品提前加工、设施设备、工具餐具不够用等现象,从而不能严格按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进行操作,上述各项关键控制措施就难以做到,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看过“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知识“的人还看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036771/175245271.html

更多阅读

幼儿园食堂个人总结 幼儿园食堂管理制度

幼儿园食堂管理制度目录一、餐具用具卫生消毒制度二、粗加工管理制度三、食堂卫生检查制度四、配餐制度五、食品卫生“五四制”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七、食品卫生安全保卫制度八、食品采购、验收、储存、加工制度九、

白扁豆不能和什么同食 什么人不能吃白扁豆

 什么人不能吃白扁豆?  《食疗本草》中说的是“患冷气人勿食”,陶弘景认为患寒热病的人不能吃,《随息居饮食谱》中说患疟疾的人忌食。寒热病指的也就是疟疾,“冷气”也是一种病症名,是由于体内气虚生寒,脏腑被寒气所困,表现为腹胀

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如何应对食物中毒

  夏天容易吃到腐败变质的食物,引起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常在食后1小时到1天内出现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继而可出现脱水和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催吐是食物中毒处理的重要环节,但必须在中毒者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如果中毒

春季食物中毒 春季当心5类食物中毒

天气回暖,细菌也开始抬头,当心以下几种细菌或病毒引起的食物中毒: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嗜盐菌、肉毒杆菌、大肠杆菌。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因进食肉、动物内脏、蛋、鱼而引起。潜伏期6~24小时,表现为发热,黄绿色水样便,时有脓血、里急后重。

声明:《细菌性食物中毒 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知识》为网友亡心忘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