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娄子 工作中,你捅过多大的娄子?结果你怎么样了?

我属于那种内心敏感却又神经大条的人,捅娄子是经常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往往是因为粗心或者是知识水平有限,也多是些药开错、病历忘了签字、该给A的单子给了B之类随时能纠正,顶多扣点钱被骂几句之类的无伤大雅的事情。但是有三个大篓子一直让我刻骨铭心地记着,不敢稍忘。



第一个

那是大四的暑假。

我们院学制比较奇葩,物理化学之类的通识课程比正常医学院大约多一年,那时候才刚刚开始见习。
我自然去了心外。
见习嘛,自然要带我们这些小孩上手术体验体验气氛。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正好科里也缺人,就时不时派我上去打打下手。

那是我人生上的第二台手术。
手术不难,也就是个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我站在二助的位置上,当时我连最简单的打结都不太会,主要负责帮器械护士递递东西,抑或当个人肉拉钩桩,总之就是废柴一块。
既然是废柴,就难免被喷。在之前一天,第一次上手术台的时候,手术衣都不会穿,被喷成狗了。这一次同样,因为穿手术衣的时候背后差点碰到了无菌区域,被喷的连妈都不认识了。

就这么战战兢兢地熬到了一半,主任和助手已经开始在把人工瓣膜往心脏上缝了。两人行云流水地缝合着,我主要负责把用完的针拿给器械护士让她重新穿线,再拿给主任。
就在拿的时候,突然左手食指痛了一下。
我看了看,没发现什么问题。仔细把手套用力扒拉了一下,才发现上面破了一个非常小的小洞,而手没有出血,应该只是戳到皮肤了。

根据手术的无菌原则,这个时候是必须更换手套和戳到我的针头的。
但当时自己已经被喷怕了,心想再说自己犯错肯定要滚下手术台了。而且我自己没有出血,上台前也按规定彻底洗手三遍,这么小的一个洞,感染只是小概率事件,而且最多也就发发烧吧,应该没事。
现在回头再想,确实是无知者无畏。

我没有说这事,后面的手术过程中,我也尽量避免使用左手,基本只用右手干活。
直到手术结束,平安无事。
第二天交班,监护室交班的时候我一直胆战心惊,听到呼吸平稳、体温正常的时候终于松了一口气。继续该干嘛干嘛去了。

但是第四天交班的时候,值班医生汇报:患者昨夜突然开始发热,最高温度39℃。
第五天的时候仍然高热。
又过了几天,验血、心超,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主任在交班的时候特地问当时他的助手——也就是带我的老师,是不是手术中手套破了。老师想了想,说没印象,可能破了没发现。主任发了一通火,又在全科强调了一遍手术规范。
我躲在角落,主任可能已经忘了有个见习生也上了那台手术了。

大约一周后,ICU治疗无效,患者自动出院。
在我们这自动出院,通俗点的说法叫做,回家等死。

这件事情也没引起太大注意,毕竟科里每年一两千台手术,治疗无效或死个几十个太正常了,大家也就当做是个医疗意外过去了。

只有我知道,是因为自己,才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后果。
从那以后我对手套及器械的无菌异常敏感,稍微感觉不对立刻就换,甚至干出过连换三次手套的事情,哪怕被护士长骂的狗血淋头也毫不悔改。
每次换手套的时候,总会想起当年,自己用力扒拉着胶皮手套,看到的那个小洞。
那是我的懦弱。



第二个

那是正式实习的时候。

在泌尿外科,一个肾癌的阿姨。
阿姨以前是个影像科医生,已经退休。这次是儿子和媳妇陪着来看病的。

后来一个下午,手术日,我们组的手术很快做完,其他人被拖去别的组帮忙,我就上来歇着了。
正在写病历,她儿子拿着病理报告过来了。
医院里,每天下午,会有工人师傅从检验科、病理科、影像科、超声科等辅助科室拿所有的检查报告,分发至全院各个病区的医生办公室。
当时我很奇怪,怎么病理报告在他儿子手里。
他儿子说,大夫你帮忙看看,这样能看得出来是癌症不?
我拿过报告,看了一下。

病理活检报告是诊断肿瘤最关键也是最权威的检查,那份检查上,所有的相关肿瘤指标都疯狂增高,基本都是强阳性,表明这是一个100%的恶性组织,但是结论却是“良性肿瘤”。
我感到非常奇怪,再三确认了这确实是我们医院病理科专用的报告纸之后,跟他说,这个只要学过医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是癌症。

他抹了一把头上的冷汗,说这是我找病理科的朋友改的,那么怎么才能改成良性呢?
我就详细解释了一下,哪些指标应该是怎么改才符合“良性”。
他拿本子记下来之后,匆匆离开去病理科了,结果却把这一份报告留在了我这。

我当时也许是手术做的脑子昏了,第一想法竟然是,他是不是要骗保险公司或者工作单位?因为阿姨一直情绪稳定,配合治疗,又是医生,看起来不像不知道病情的样子。
也没有在意这些小插曲,正好这时候该去病房分发各个患者的CT和X线片了,就把病理报告也顺手拿去了患者那,想给她媳妇。
结果她媳妇不知道去哪了,我就很自然地给了患者本人。

回到办公室继续写病历,过了一刻钟,他儿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拿出一份最新的伪造报告给我,说,大夫你看看这份成不成?
我看了看,点点头,很完美。
他说,好的,原来那份呢,我去处理掉。
我说,给你妈妈了。
他脸色大变,赶紧往病房冲过去。我愣了一下,立刻反应了过来,也赶忙往病房跑去。

午后的阳光透过病房的玻璃照在阿姨身上,阿姨带着老花镜,正在认真地看着报告。
看到儿子和我,抬起头,艰难地对我们笑了笑。
我的心也坠入了谷底。

后来他们并没有太为难我,很快就出院了。
我一直在责备自己,没有去和患者及家属交流一下,犯下了这么致命的错误。
所以后来分给我管床的病人,我都尽量去聊聊天,扯扯淡,更全面的了解一下他的情况。
到现在,我都忘不了那个艰难地笑容。



第三个

后来,我又轮转到了泌尿外科。

这次是一个肾移植手术。亲体肾移植,母亲捐肾给21岁的儿子。

手术是在两个手术室同时进行的,一个组负责取母亲的肾,一个组负责把肾给儿子安上去。我在儿子那组。
手术非常顺利,大概下午三四点就基本结束了,我因为一直在台上没吃中饭,饿的难受,只想着快点收尾吃饭。
主任把肾装上去,血管输尿管接上就下台走了,主治带着我们扫完出血点,插好引流管,把最里面的筋膜层关上也下台去了,留下我和另一个住院医最后关肚子。

这种属于毫无技术含量的活,我们俩飞快地把肚子关上缝好。

在缝肌肉层的时候,里面有血渗了出来。
我看了一下身前的引流管,流出血好像也有点多,颜色也比较鲜艳。
我也没太在意,年轻人嘛,积血多一点很正常,而且我们一直压着他肚子,引流管又是腹内积液唯一出口,引流多是好事啊。
我和那个住院医交流了一下,我们都觉得应该没什么事。这种肌肉出血也很常见,可能是针缝合的时候扎破了内层肌肉上的小血管,关好肚子就没事了。


缝完皮肤的最后一针,我又看了一眼身前,放着引流管的手术贴膜袋子,血更多了,引流管泡在血里面。
我还是没有在意,贴好保护胶布,准备搬人下台。
器械护士已经麻利地把手术器械全部撤下台,只留了一把用来剪胶布的剪刀还在台上,她自己也脱掉了手术衣。
麻醉去把接手术病人的病床推了过来,资历最老的巡回护士把引流袋拿给我,准备搬人。

这时候,她说了一句:这血怎么这么多?
我低下头,盯着看了五秒钟,袋中的血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上涨。
我把引流管拿起来,管子在往外喷鲜血。

这代表着肚子里有血管正在活动性出血。


所有人都吓傻了,呆在那。一秒钟之后,我立刻大喊:快喊X老师和主任!

体内出血,用手堵管子肯定是没用的,我立刻开始撕胶布,准备重新打开切口。
所有的器械都撤了,巡回护士赶紧出去找消毒过的器械。
不幸中的万幸是,主治去吃饭,在刚好路过手术室门口,马上冲了过来,手术衣也来不及穿,找出一副无菌手套戴上,抄起台上那把唯一的剪刀,我们三人靠着六只手和一把剪刀,硬生生撕开了三层严密缝合的切口。
在肚子里已经是一片汪洋血海。
吸引器早就被扔了,我们只有把手伸进血水里找出血点,一阵摸索后,主治终于找到了出血的血管,死死按住。

捅娄子 工作中,你捅过多大的娄子?结果你怎么样了?
从我大喊开始到主治压住血管,大概不超过2分钟。

麻醉给他测了血压,是40/20,正常人是120/70。
还测了血红素,这次更加干脆,已经完全测不出来了。

又过了2分钟,巡回护士拿来了手术器械,重新接上了引流管。我们把血吸干净,才发现是用来封闭静脉的血管夹脱落了。
主任事后赶来,感慨说,自己这么多年,第一次碰到关肚子了的时候,血管夹还能脱落。

好在本市血站就在我们医院,迅速拿来了血,输上,血压逐渐恢复。
就这样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结束,我下台后,才发现自己腿已经彻底软了,照镜子,脸色惨白。
送患者回到肾移植专用监护室,母亲早已在里面,外面他们一大家子人在焦急地等着。

主治去和家属谈话,我记得那天后来,我坐在办公室,一直呆滞地在重复一句话:
要是我再晚发现十秒钟,这家人就彻底就毁在我手上了。


一直到现在,每次想起那个往外喷血的引流管,都是背后一阵阵的冷汗。
我有三次机会去检查,都因为自己的自大,也盲目相信主任和老师们肯定没问题,以为只是个肌肉上的小血管,从而把三次机会错过了。
结果,就是这么巧,血管夹脱落。

后来的手术,经常为了清扫出血点而多站上三四个小时。哪怕腿肿的走不了路,也不会抱怨。
台上少一点功夫,台下要花几倍的时间去弥补,甚至再也没有机会去纠正。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说出来舒服多了,要喷随意,不匿。
谢绝转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00103/6553.html

更多阅读

程益中:中国最大的糟粕,就是所谓做人的学问

程益中:中国最大的糟粕,就是所谓的做人学问这是徐刚老总发的一条微信,特转发与大家分享。作者程益中(《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创办人之一)。本文为作者答记者问。1.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是我过去的沧海,而体育画报中文版是我现在的桑田,沧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中石油 应对最大的潜在风险

  今年第二季度,油气行业50宗最大交易的总价值为480亿美元,其中242亿美元是由以中国和俄罗斯为首的新兴经济体的公司支付的。  文|颖一      出处|《英才》杂志8月刊  从东南亚的新加坡,到中东的伊拉克,再到南美的阿根廷…

工作给你的额外“红利”(二):工作是提升自己的道场

系列专题:《谁为你买单》   作为职场老人,经验多了,能力有了,一些规律也把握了,因此,可以给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个时候,员工也不只是在付出,只要摆正心态,他们还是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并提高自己的。陈晓是一位编辑,在出版社工作的时

声明:《捅娄子 工作中,你捅过多大的娄子?结果你怎么样了?》为网友丹青点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