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学习中无法自拔 沉浸在阴谋论里难以自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谢邀。很有意思,题目本身就在邀请进行「揣测」。并且从已有的回答来看,多少都带有点恶意。真是应了那句话:当你用一个手指指着别人的时候,剩下的三根手指指向了自己。
——我想尽可能地不带恶意,来「揣测」一下「恶意」是怎么来的。
首先要说的是,揣测本来就是人情之常。谁都是没办法直接看到生活的实相的。以题目描述中的第一句话为例,某人用苹果手机。粗粗一想,这件事当中包含的可能性至少就有:
1,他可能不差钱;
2,他可能是果粉;
3,他可能很看重生活品质;
4,他可能希望被人认同;
5,他可能是随大流;
……
所有这些可能性都存在,并且不是非此即彼的,可能多少各有一点。但这样面面俱到地分析,未免太麻烦。满大街都是用苹果的人,每看到一个人都要把以上可能性全考虑一遍,脑子会烧糊的。——除非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特定的重要的人,我们愿意多琢磨。但琢磨再多,我们也仍然可能出错。——大多数时候,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就会对苹果的意义进行简化。比如一个人可能会这么想:「凡是用苹果手机的,都是土豪!」这是他在多次重复加工中形成的,最习惯的简化模式。
他这么去揣测,错了没有?当然错了,错得很离谱。但这样的错误无伤大雅,并且其实也无法避免。全世界的每个人每分每秒都在进行「揣测」。说得中性一点,就是对客观世界的无穷多种可能性进行一种主观的建构。没有这个机制,我们连基本的安全感都没有。——「我很重要」,这句话本身就是在揣测,事实上经不起推敲。也大可不必推敲。推敲下去能有什么好?——单位的领导今天对我爱答不理,我仔细推敲这里面的可能性,可能性有一百种,哪一种是对的?这么想下去,这一整天什么都甭干了,全得耗费在疑神疑鬼上。干脆武断一点说:这事跟我无关,大概是领导今儿心情不好。这么一想,这事才能放下。至于说,事实上有没有别的可能?当然有。揣测出来的结论不全面,不客观,甚至根本不正确,这都是后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都是武断的,也只能是武断的。
之所以这么啰嗦,是想先阐明一个前提:揣测,乃至于错误的揣测,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个东西。爱我的人对我百般宽容,讨厌我的人对我各种挑剔,本质上都在误解,揣测,以偏概全。你眼中的我,不过是基于我而生发出的一团幻影。我不能说:你没看见真正的我,所以你有问题。东东枪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为人为文不必奢求被理解,误解乃是人生常态。他看得是很透的。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假如不能对「人不知」这件事心平气和地接受,也就不必再进一步讨论了。否则,我们带着恶意看待这一事实,以恶意对恶意,只会生出更多的恶意来。
恶意这个词,本身就有点恶意。我想用一个更中性的词,叫「敌意」。敌意是一种态度。对于同样的一种揣测,一个人带或不带敌意,也可以表现为截然不同的说法。比如下面的:
1,他不差钱 / 他人傻钱多;
2,他是果粉 / 他是苹果的脑残粉;
3,他看重生活品质 / 他个装逼犯;
4,他希望被人认同 / 他骨子里是屌丝;
5,他随大流 / 他缺乏主见;
……
可以看出,揣测本来只是揣测,属于事实判断的范畴,但是引入了「敌意」,就变得难听起来,带有价值判断的褒贬。这些话符不符合事实另说(也保不齐符合事实呢),但态度上摆明就是要跟人干一架的意思,鸡蛋里也能挑出骨头来。——当然,一般人只是在脑子里这么挑一挑,不至于真的出口伤人。但就算只在脑子里过一遍,也带有划清界限的倾向。「这个人,是敌人」,这种态度实际上是在宣告这样的信息,「让我在脑子里把他批倒批臭,这样我就不需要跟他扯上关系了。」
有人说这是寻求优越感。我的揣测略有不同。我认为敌意的功能,在于跟人保持距离。
跟人保持距离,我想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因为我用一种有敌意的态度面对你们,你们被我树立成了敌人,我也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孤立我自己。这样一来,实际是让我更安全了。
打个形象的比方。一个男生可能会把一个女孩看成「女神」,在努力追求她,这种姿态在某种意义上是很要点勇气的,因为他把自己放到了一个不太安全的位置上:「我希望跟她近一点,但如果我被拒绝了,我会因此受伤」。而另一个勇气不足的男生,则可能会说:「我靠,她这样都能当女神?你看她脸上全是雀斑!」——他毫不客气地表现出对这个女孩的敌意,不单是为了优越感,也是在保护自我的价值:「她不可能拒绝我了,因为我已经在心里拒绝了她」。这样一来,他在人际中就可以免于遭受一次(在他看来是很严重的)挫败。就像小孩子下棋下到一半,眼看有可能要输:「下棋是呆子的游戏,我不玩了!」攻击并不一定是为了踩倒别人,有时只是撤退前的虚晃一枪。
虽然是一种自保的策略,但也会有牺牲。他因此失去了一段可能的关系。
这段关系对他越重要,损失就会越惨。在过去,一个人的社交圈子就那么点,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来来去去都是同样的一群人。一个人如果总是用「敌意」保护自己,总在心里拒绝别人,他自己很快就会变得很孤独,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相比而言,今天——尤其是在网上——眼界开阔了,人际关系没有那么稀缺了,用敌意和疏远来自保就没有那么可惜。反正都是素不相识的人,有他们不多,没他们也不少(他们说不定也是这样看我的),我穿上一层敌意的铠甲,那又有什么不好?
所以网上的「恶意揣测」比现实中多。「认真你就输了」,网络天然就是保持距离的地方。
但是你可能也看出来了,敌意并不是彻底的拒绝。事实上,敌意中也包含了亲近的意愿。
还拿男生的比方。一个彻底疏离不感兴趣的男生,压根都不会产生出冷嘲热讽的敌意。那些激烈表达着「她怎么可能入我的法眼」的,明眼人一望即知,心里恐怕正蠢动着心思。那念头一定是先进入了一个人心里,呆不住,才会被激烈扭打着向外赶。爱和恨往往是一体两面的东西。
说敌意是自我保护,再往深一层,但那也是因为先察觉到了危险的征兆。
这里说的「危险」,如前所述,就是想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渴望。我需要你,这愿望中恰恰潜藏着被拒绝的不安,于是才要自保。说来相当拧巴——我需要你,所以我拒绝你,这样你就不能伤害我了——然而对很多人来说,这就是习惯成自然的一个模式,习惯到连自己都无法觉察。
所以有敌意的人,多半心里有过不易察觉的纠结。一方面对人有兴趣,有需求,想要亲近,另一方面又无法承受被人看轻的风险。所谓的恶意揣测,就是这样一种纠结下的产物。
所以如果你曾经被人恶意揣测过,不妨这么想:首先这个人对你感兴趣。——对于完全不感兴趣的人和事,他根本都不会放到眼里,更不会下工夫「揣测」。揣测本身,就代表了某种潜在的好奇,和深入了解的渴望。就算是痛心疾首地怒骂:「你是傻X,取消关注!」,你其实也能看出来,他本身还在关注你,想要你听见他的声音。但这种亲近的愿望,由于他的原因,不但未能贯彻,反而最终表现成为它的反面。——这是他自己的遗憾,与你无关。你大可不必以同样的恶意回应之。
往大了说,这纠结是网络时代人际关系的一种映射。互联网是这样一把双刃剑:它让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便利,同时也越来越不值钱。为此,很多人最终都选择穿上敌意的铠甲,敌意的一面是渴望,另一面则是不安。我们与他人的距离从未像今天如此之近,但也从未如此之远。
更多阅读
我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长垣一中 13级1班 赵松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题记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以学习为乐的观点,没错,在现实的生活中学习带给了我很多快乐。古诗早晨,我与常建一起入古寺,陶醉在“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后禅
我是一个电影迷美剧狂,总是沉醉于戏中无法自拔 沉迷阴阳师无法自拔
终日被戏中剧情缠绕感受着戏里主角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分离悲伤,为他们想爱而喜悦祝福他们,期待幸福我纠结过为什么有情人不能总成眷属我害怕过生命中的生离死别我担心过爱人没能及时说爱你我担忧过还没相爱就已离别可惜 不是每部电影
学习中遇到挫折怎么办?
人生旅途多挫折,学习生活中也有挫折,有的还比较严重,相信同学们会举出很多例子。所谓挫折,是指一种矛盾出现后心理和情绪上的逆向反应。这种矛盾现象,往往是心里所想和实际状况距离过远所导致的。这在学习生活中是常遇到的。在学习中遇
日照绿茶别在学习中丢失了自我
今天在网络上看到了《日照举办黑茶生产技术和清洁化加工培训》的消息,据说这次培训还有7家茶企作为项目的实施单位,看来这次日照的黑茶培训结束后是要有个培训结果出来了,那就是日照黑茶将投入生产。去年笔者又在网络上看到
在学习中寻找经营自信
6月20日至21日,2013中国化妆品零售峰会(徐州站)暨奥洛菲零售商学院开学典礼在江苏徐州海天假日大酒店如期举行。围绕如何提升化妆品专营店经营能力这一话题,《化妆品观察》主笔冯建军、上海森潘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