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女权主义(英语:Antifeminism)被广泛定义为反对部分或全部形式的女权主义。随着时间和文化的变化,它同时吸引了男人和女人。 一些反女权主义者指出女性角色的改变对家庭来说是一种破坏性力量,另一种观点认为女性角色的改变是一种威胁家庭的社会灾难,而家庭解体容易使个体脱离到社会的混乱当中。有人认为女权主义否定天生的性别差异,而且企图重新改造人类,让人们违背自己天生的生物性倾向。还有一些人认为,尽管女权主义者声称自己支持平等,但忽略了男性独有的权益问题。还有人认为,女权主义已经达到了目标,而现在开始赋予女性特殊权益,或特定事务的特殊豁免权,从而追寻女性比男性更高的地位。
历史
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历史上爆发了多次妇女运动,如19世纪中期的妇女权利运动,20世纪初期的妇女选举权运动,以及20世纪70
我不需要女权主义,因为 ・我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相信真正的平等 ・我不是个受害者 ・我尊重男性,但我做事不需要通过他们同意 ・女权运动成了暴力运动,成了性别歧视、堕落、仇恨的组织。恩,一个反女权主义者就是这样哒。年代早期的妇女解放运动等,为推动美国妇女争取平等的经济与政治地位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妇女运动的诸多主张与美国传统价值观互相冲突,因此,每当妇女运动取得或者即将取得一些成果时,美国社会主张维护传统社会秩序的保守势力便会向妇女运动发起不同程度的反击。(P39)(P48-55)其中,70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因在立法上取得了一些可观的实质性进展而激起了社会保守势力尤为猛烈的反击。(P531)在里根与布什政府期间,执掌美国政权的“新右翼”指责女权主义是美国社会道德下滑、核心家庭解体、家庭价值观受到威胁等的罪魁祸首,使保守主义的反击势力在80年代的美国四处集聚,形成了一股相当强大的反女权运动逆流,其势力时至今日仍十分可观。(P24)反女权运动自开展以来“战果”不菲,不仅成功地阻挠了“平等权利修正案”(ERA)的通过,而且在反堕胎与反同性恋者权利等问题上“功不可没”。(P271-273)反女权运动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与“新右翼”控制下的美国各种媒体所作的宣传与报道有关。概而言之,“新右翼”控制下的美国媒体在反女权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将女权主义者的形象妖魔化,二是将女权主义运动的理论与目标终结化,三是将女权主义议题“去政治化”。
在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上掀起了一个潮流――“反女权主义运动”。“反女权主义”组织目前人数已超过16000人,它的成立是为了反对现代女权主义和其“毒药文化”。这个组织的主页上发布了许多不同女性自拍的照片和标语,告诉这个世界,她们为什么不需要女权主义。有网友称:我不需要女权主义,因为你自己的不安全感和错误去责怪男人是错误而荒谬的。还有网友称:我不需要女权主义,因为我不认为以平等为名贬低其他性别是必要的。此外,还有很多网友发起了“猫咪说我不需要女权主义”的分活动,以猫咪的“冷漠”照加配讽刺的语言来表达女性对女权主义的反感。
女权主义运动_反女权主义 -女权批判
女权主义者作出了他们不能实现的承诺。Probe的SueBohlin从基督教的角度,分析了ToniGrant博士总结的女权主义十大主张。本文分析了ToniGrant博士在其《生为女性》一书包含的女权主义十大谎言。最初,女权主义和性解放一起,向女性抛出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承诺。这些承诺听起来很好,致使很多女性抛弃了自己的男人、孩子和家庭,去追求职业发展。这种强调自我满足和个人主义的追求,旨在改善女性的生活质量、选择余地和与男性的关系。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女性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女权主义和性解放在多种方面,作出了无法实现的承诺。
谎言之一:女性可以拥有一切
其中的第一个谎言,就是女性可拥有一切。我们被灌输了一种思想,认为女性是优等性别,拥有无穷体力和感情力量,可以在职业、
我不需要女权主义,因为社会并没有排斥我,女权主义会告诉我这些吗?我看起来像是被压迫的吗?友谊和志愿服务之间游刃有余。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不仅能做男人擅长的事而且必须要做男人擅长的事。因为男人不能做女性擅长的事(生孩子),这就导致了女性的双重负担。女性不仅要照看孩子和料理家务,还得参与到工作潮流中,为家庭的财务添砖加瓦。圣经中对男人和女性的地位有不同的描述。圣经对不同性别的精力该放在何处有清楚的定义。女性的使命主要是负责处理人际关系,这与上帝让女性重视关系、对他人天生敏感,重视人超过重视物是一致的。圣经从未拒绝女性就业。事实上,箴言31中贤良的女性从事几种不同的兼职工作,包括不动产和制造业。然而,正是他对丈夫、孩子、家庭和社区的悉心照料,赢得了应得的荣誉。泰特斯2让年长的女人去教导年轻女子,让她们照看好自己的丈夫、孩子和家庭。主赐女性之力,教她以女性之长,给主荣耀。
谎言之二:男人和女人根本没有区别
女性主义者认为,除了一些较小的生理差异外,男人和女人根本没什么区别。这种看法倾向于认为文化本身将男人塑造为体力劳作
我不需要女权主义让我比男人工作的时间少却拿到更多的而且我不应该得到的薪水。我要平等,而不是特权。 PS:男朋友下班回家后给他做饭并不会让我觉得低人一等的社会形象,女性则成为与玩偶相伴的角色。这种谎言成功地改变了我们的文化。我丈夫Ray和我在Probe的思维游戏演讨会上举办了一个讲座,名为"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讨论两性之间的主要差异。男人更倾向于目标导向,更具竞争力,女性则更善于处理关系和合作。男人更积极,女人更善于表达自己。对于成年人,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对中学生和大学生,这完全是新闻。成年人点头首肯,一些人还互相捅捅对方。年轻的听众则仿佛醍醐灌顶。对他们而言,心中可能早有同感,但女权主义已经给他们灌输了一种谎言。他们在这种文化的神话中浸淫已久,以至于不加思索地予以接受。其中一个年轻男子在讲座的间隙走过来说,他根本不同意我的观点,男人和女人没有真正的差异。我问他,对待女性朋友和男性朋友的方式是否一样,他说“当然是!”。我又问,“这样做没给你带来麻烦?”他的回答是没有。我笑了笑,建议他十年后再来找我,谈谈真正的生活经历。真相是,上帝造了人,男人和女人大相径庭。明显的例子就是,圣经中对丈夫和妻子的使命有不同的定义,这与女人和男人与生俱来的角色和需求密切相关。
谎言之三:魅力来自成就
女权主义的第三个谎言,是女人成就越高,就越具有魅力。成就感对于男人而言是上帝赐予的天性,也是男性魅力的一部分。女权
我不需要女权主义因为我不是个喜欢假装是受害者从而操纵别人的白痴!主义者将其灌输给了女人。女权主义者认为有所成就,在世界上留下某种烙印,是衡量你是否成功赢得他人尊敬的标志。持有这种观点的女性,会与男性展开竞争。现在,职业和生意上的竞争并无大碍,但对于两性关系则是毁灭性的。男人的确尊敬和羡慕成功女性,但个人关系是基于不同标准运行的。男人更欣赏女性独特的性别特质:爱、敏感性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女性们惊讶地发现,她们辛苦换来的成就,并未赢得男人的倾心。有时,太好的教育有碍女性与男人相处。男人的自尊心非常脆弱的,他们天生就是竞争性的动物。对多数男人而言,女人成就过高,或比他们更有学识,实际上是一种威胁。女权主义者并未警告女人,她们可能面临人际关系上的双重标准:个人成就对职业有利,却对人际关系有害。问题自然产生了,相爱的两个人,如果女人比男人学历高,一定很糟糕吗?女人比男人聪明,会很糟糕吗?女人是否要装笨来保住自己的男人?用使徒保罗的话讲,"根本不用!"依主赐禀赋为生之女人,必带荣誉与主。假扮无此天赋,是对仁主之羞辱。正确的答案是,女人应该意识到,很多男人在这种潜在的竞争下感觉自己受到威胁,从而对自己的能力表现出羞愧和敏感的态度。正像罗马书中劝告我们的,要“给荣耀与他人及己”(12:10).毫不奇怪,上帝早已知晓,两性在成就问题上并非均等。贯穿整个《圣经》,都要求男人无论成就如何,均要信服上帝。对男人而言,在世界上留下印迹,是认识自我价值的重要手段。上帝要求女人在其它方面相信自己:我们的关系。女人的价值并不体现在改变历史的领导力和决策上,而是去爱、去支撑我们周围的人,通过感动来改变世界。每过一段时期,会有一个女人在自己国家或世界范围内留下重要印迹:如圣经法官德博拉、果尔达梅厄、玛格丽特撒切尔和英迪拉甘地等。然而这些女人是例外,不是主流。我们也不必因自己不是其中一员深感不安。
谎言之四:个人“未发挥的潜能”
第四个谎言说我们所有的人,尤其是女人,拥有巨大的潜能,必须加以挖掘。根据女权主义者的思想,作个普通人是不可忍受的,必须作杰出的人。这就引起两个问题。女人被欺骗,自以为是精英之一,是特殊的人。尽管事实上多数女人是普通人,是众多平民百姓中的一员。所有人均被上帝赋予独特禀赋,然只有少数女性拥有显赫的领导之职。女权主义者将这种少数当作真正有价值的女性。我们因为按照与现实不符的信条行事,因而遇到障碍!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女性依照对自己不实的期望行事。如果期望中成功的演讲、选美冠军、公司总裁或神经外科医生等目标未曾实现,女人们就会大失所望。在自己的世界中作个小齿轮,是不够的。这就带来第二个问题。很多女人逼迫自己做出成就。不是通过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是而是自怨自艾。做好自己,或自己擅长的事,没有成为最好的,这是她们不能接受的。罗马书说12:3,“切莫高估自己”。与其为那些不现实的伟人梦费尽心思,不如退守真我,安享我主所予天命。亦不应为平庸所虑,视其为耻辱。《圣经》说:上帝喜用平庸之人,因这给主最大荣耀。(见哥林多前书)在伟大上帝手中甘于平庸,实是荣耀之举。
谎言之五:性对等
女权主义的第五个谎言,是女人和男人在性行为上是对等的。这一谎言与性解放同宗同祖。事实是,女人不可能象男人
我不需要女权主义因为…… ・我不需要去妖魔化男性 ・我不想要用被害者的身份玩弄特权 ・作为女性没有劣势 ・我尊重我丈夫的男性地位,但我们的婚姻中我也没有因此没有女性的地位。一样,将性和爱彻底割裂。对女人,性是一种爱的表现,也是一种承诺。离开这些内容,性就成为毫无意义的疯狂之举。性对女性的代价远超过男性。没有承诺,缺乏稳定关系支撑的性行为(这里指的是婚姻关系),通常会导致意外怀孕,性传播疾病和严重的健康问题。每当女人将其身体交付某个男人时,同时也付出了她的心。性自由给数百万女性增加了让她们心碎的新理由。性平等的谎言带来了广泛的滥交和性病的流行。难怪这么多的女性仍在为自我尊严而抗争。上帝有关性的旨意,考虑到了男人和女人在性的方面并非是对等或对立的。他告戒我们,婚前要自我约束,婚后方可拥有性关系。而且一旦结婚,就要保持婚姻的神圣。我们信守这些教诲,会发现主给女性的保护:稳定关系的安全,没有健康之忧,给子女的稳定成长环境。这种高标准,还通过为男人的性能量提供一个安全通道,保护着他们。无论是信守道德的单身汉,还是忠诚的丈夫,都可免受性病、意外的婚外孕和性罪的折磨。
谎言之六:拒绝生育
很多女人为了个人的发展和职业目标,推迟了婚姻和生孩子。这种现象忽视了女性生产功能的现实和局限。女人在20到30岁时生孩子要比40岁后容易的多。同时,还有身体上的代价。科学已经证明,女人在上年纪后生孩子,对其自身有很大的影响。中年女性更容易出现不孕、流产和难产等疾病。高龄女性罹患唐氏综合症的可能性显著提高。40岁以上女性不孕症治疗的效果也不佳。拒绝生育还存在精神层面的问题。一旦女性拒绝了上帝赋予的天职,她们就易于陷入精神欺骗和诱惑之中。Timothy2:15说得好:“女人会在生育中得拯救”。换句话说,"女人籍生育得平安。这里保罗用生育指代女人的家庭作用:让她”全身心地投入家庭“。(5)如果一个已婚女人的首要精力放在了婚姻、家庭和家务上,那么她就可保平安,免受扮演与男人同样角色时的苦难。我认识一个已婚女子,她选择了房地产行业的全职工作,结果对自己的家庭生活产生了影响。她承认自己不断与两种冲动相抗争:对男性同事和客户的性冲动,以及对工作成就的追求。另一个朋友选择不要孩子。她发现,自己与同行的男人一样,无法将自身与所从事的职业区别开来。最终,这让她付出了婚姻和生活的代价。问题不再于拥有一个职业,而是女人是否让自己的优先级失衡。
谎言之七:女人味就是软弱
作为消灭性别差距的一部分,女权主义者反对任何与性别相关的特征。任何具有女人味的东西:温顺、甜蜜、友好、善于交际都被当作愚蠢和软弱的表现。只有男性化特点被认为是好的:包括坚强、攻击性和竞争性。然而当女性逐渐具有男性的特征时,就产生了既非女人味,也非男人味的扭曲性格。女人的形象不是活泼的,而是烦人的。大家在男人身上普遍预期和接受的攻击性,在女性身上就成为不受欢迎的鲁莽。一旦女人试图变得强悍,大家就会感到不快。不幸的是,的确有一些顽固的”标准女人“原型需要被推翻。很多男人受到来自强悍女性的威胁,也以蔑视进行回击。当然,并非只有传统男人味的性格才受追捧。这里存在一个双重标准的问题。因为男人味和女人味是不同的东西,不能互相置换。女人味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力量。这是一种不同的,颇具魅力的力量,让女人能通过与男人截然不同的方式影响世界。上帝创造女人,是为了与男人互补,而不是竞争,也不是作为男人的升级版本。哥林多前书11:7说,男人是主的形式和荣耀,女人是男人的荣耀。女人味并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光辉、灿烂的人性展示。
谎言之八:“做什么”比“是什么”更重要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书说,男人从成就中得到满足,女人则从交际中得到满足。女权主义者宣扬,说男性取向的“你做的是什么”才是最值得关心的问题。“你是谁”以及你在周围世界中的重要性无关紧要。这个谎言说,主动是好的,被动是坏的。传统女人味的被动和响应式行为模式,被认为降低了女性的价值,同时也非常低效。只有发起者才是好的,响应者无关紧要。"以开心的心灵聆听、接受他人,这一直是女人们最重要的社会职能之一。多数女人可以自然做到这一点,但很多已经不习惯于这种角色了。相反,他们疯狂地追求自信、攻击性、个人表现和权力。疯狂压制其内心的女人味,爱心和交际本能。"女人在家庭、教堂和世界中的作用既是一种发起者,也是一种响应者。作为响应者,妻子以爱回报丈夫,女人以精神礼物回馈教堂。作为发起者和领导者,女性教育其子女,并运用其在世间的能力,正如箴言31所述。上帝的旨意,是让我们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有时主动,有时被动。有时是发起者,有时是响应者。无论何时,都要谨记主对我们身份和所做所为的训戒。
谎言之九:自给自足的神话
第九个谎言,就是自给自足的谎言。记得女权主义者到处书写的标语吗?"没有男人的女人,就像没有自行车的鱼。"传递的信息很明确,女人不需要男人。更何况,男人是下等人。世界如果由女人统管,会比现在更好:没有战争、没有贪婪、没有权力争斗,只有完美的协作与和平。“女人不需要男人”的下一个合理步骤,就是女人不需要任何人。我们会照顾自己。HelenReddy的走红歌曲“我是女人”成为女权主义歌曲,其代表性的主张便是,“如果需要,我能做任何事,我很强大,无坚不催,我是女人!”当然,如果女人除自己之外不需要任何人,也就不需要上帝了。更不需要男人型,而且重男轻女的上帝。正是他自称上帝,还要制订各种他们不喜欢的约法。然而崇拜的需求是自心而生的,女权主义最终导致的是对女神的崇拜。女神只是女性自身的形像,事实上是对女性自身的崇拜。自给自足的谎言与撒旦自伊甸园以来欺骗我们的谎言如出一辙:你们要上帝做什么?若信此谎言,即伤我主之心。耶利米书2:13说,"我的人犯下两宗罪:他们抛弃了我的活水之源,且自掘了水池,不能蓄水的水池。"上帝因已造人。相信自给自足不仅是一种惘然,也是对主的亵渎。
谎言之十:女人终会喜欢女人化的男人
女权主义的第十个谎言,是女人将会喜欢女人化了的男人。女权主义者相信实现性别平等的唯一途径,就是消灭角色差异。接着,他们仍不满足:社会必须消灭性别划分,至少要淡化这种划分。女性接受越来越多的男性观点。男性也被鼓励接受越来越多的女性特征。大家认为这可能会解决当前的问题。这是不可能的。随着男人们尽力扮演”好男人“的角色来响应女权主义号召,文化上会出现一种新的男人:敏感、好施、温情、屈从他人。唯一的问题是,这种”软蛋男人“并非女人所想要的。女性推动男人女性化,而当他们真的做到时,没人尊重他们。事实上,女人更愿意做为柔弱的一方,让男人成为坚强、勇敢更有男人味的一方。当男人开始拥有女性化特征时,他们只会变得更懦弱,既不会取悦自己,也无法讨好要求他们完成这种改变的女人。可以理解,为何那些以铮铮铁骨为题材的英雄类书籍和电影大受欢迎。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要遵循上帝的安排,尊重男性的领导、保护和力量。
女权主义运动_反女权主义 -主要内容
妖魔化女权主义
妖魔化女权主义者形象:
为了强化美国社会对女权主义及女权主义者的偏见,反女权主义者将少数激进的思想进一步地激进化和夸大化,并将之普遍化为所有女权主义者的观点,(P87)(P118-119)从20世纪80年代起利用媒体对女权主义者的形象做了大量负面的、甚至具有欺诈性和诽谤性的描述与宣传。首先,美国主流新闻媒体笼统地将所有的女权主义者的形象妖魔化。在电视、报纸和广播等影响广泛的大众媒体中,女权主义者被描绘成为缺乏幽默感的自私鬼、不修边幅、刻意把自己打扮成没有女人味的“变态狂”,以及整日争风吃醋、吵吵闹闹对女权主义的攻击地争辩不休的“泼妇”。(P13-14,89)此外,在媒体的刻画下,女权主义者不但愚蠢至极,经不住激进女权主义者的煽风点火而成为美国精英妇女为自己谋取名利的工具,而且易怒且鲁莽,整日怒气冲冲,思想极端且僵化,无处不发现性别歧视,认为“肯定性行动”与其他政府计划是实现性别平等的唯一途径。(P30-31)在一些电视与广播节目中,女权主义者甚至被骂作“妓女”、“猪”、“淫妇”和“巫婆”等。(Pxxi)
其次,主流媒体还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一些特定的女权主义群体。例如,2001年春季的一则大学报纸广告将“校园女权主义者”描绘为专门传授如何痛打男人以及如何研究被害者心理学等的“邪教”教徒。(P28)那些讨论家庭暴力问题的女权主义者则被描绘成为可怜的受害者,时时刻刻都在发牢骚,都在控诉男人和社会。这类女权主义者被媒体统称为“医院女权主义者”(infirmaryfeminists),意即她们都是聚集在医院或疯人院里的腹痛患者、厌食和贪食症患者、忧郁症患者、强奸和乱伦受害者。(P92)此外,那些支持或同情女权运动的男性女权主义者也未能幸免于难。在电视与广播等媒体中,他们被称为无用和懦弱之流,没有男子汉气概,不是阳痿患者、畸形人,就是害怕老婆唠叨的“气管炎”(谐音妻管炎)患者,更可能是事业上的失败者或感情上的失意者。(P88)
对那些已经结婚成家并养育子女,但却为追求经济独立和实现社会价值而走出家庭迈入职场的职业女性,媒体也浓墨重彩地将之妖魔化。她们往往被描绘成为自私自利的工作狂,事业上野心勃勃,把家务全部甩给本应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男人,将幼年子女送入缺少照管的托儿所,对稍稍年长的子女也疏于关心,不愿承担应尽的责任。大多数情况下,她们在家庭与工作两者之间奔波,精疲力竭,精神压抑,并因此而常常痛苦不堪,工作家庭两相误。(P145-146,155)更有甚者,由于这些职业女性面临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她们还被妖魔化为美国妇女怀孕后流产的可能性最大的群体,要为美国家庭生育率严重下降负相当一部分责任。(P29-30)
与职业女性相比,主流媒体对单身女性妖魔化的程度更为厉害。在70年代初女权运动正高涨之际,单身女性在媒体中以正面的形象出现:她们拥有真正的朋友,工作积极,生活无忧,其健康、独立、快乐的形象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可是到了80年代,媒体将女权主义与“仇视男人”、“仇恨婚姻”与“痛恨家庭”等同起来,那些未曾走入婚姻殿堂的单身女性因此而被描绘成为“痛恨男人者”、“鼓励离婚者”和“憎恨儿童者”。(P19,89-92)此外,单身女性在荧屏上还常常被刻画成为“病态的孤独者”,她们没有女性知己朋友,生活孤独;她们渴望男人的爱,一再降低婚姻标准,整日里幻想着某个男人会将结婚戒指戴在自己的手指上。(P164-165)在八、九十年代《新闻周刊》、《纽约时报》等报纸与杂志的报道中,恶梦成为单身女性床前唯一的伴侣,一旦生病,无法阻挡的无助感与孤独感使她们的情绪陷入最低潮,有时怀抱一个被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