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科尔・奥利弗在舞台和银幕上诠释了从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到文艺复兴喜剧、再到现代英美戏剧的诸多角色。他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其主舞台的大不列颠国家剧院的第一艺术指导。同时,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戏剧演员,就如同大卫・加里特、理查德・伯比奇、爱德蒙・基恩和亨利・欧文分别是他们的世纪的表演大师。
劳伦斯奥利弗_劳伦斯・科尔・奥利弗 -引引基本信息
劳伦斯・科尔・奥利弗劳伦斯・科尔・奥利弗在舞台和银幕上诠释了从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到文艺复兴喜剧、再到现代英美戏剧的诸多角色。他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其主舞台的大不列颠国家剧院的第一艺术指导。同时,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戏剧演员,就如同大卫・加里特、理查德・伯比奇、爱德蒙・基恩和亨利・欧文分别是他们的世纪的表演大师。而在电影表演方面,他则得到了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的高度承认――一生共获得14次奥斯卡提名,并凭借1948年的影片《哈姆雷特》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影片奖,两次获得终身成就奖。另外,他还获得9次艾美奖提名并5次获奖。劳伦斯奥利弗_劳伦斯・科尔・奥利弗 -早年生活
奥利弗于1907年出生于英国萨里郡的小镇道尔金。他的家庭是一个严苛的宗教家庭,父亲是杰拉德・科尔・奥利弗(1869―1939),一位英国圣公会高教会派牧师。幼年的奥利弗深得母亲艾格尼丝・路易斯・克鲁肯登(1871-1920)的宠爱,但是12岁时,母亲的去世使其深受打击。他还有一个哥哥理查德和一个姐姐赛比丽。1918年,杰拉德・奥利弗成为赫特福德郡莱奇沃思地方的圣玛丽教堂的新任牧师,全家随之前往,他们所住的寓所现在已成为圣克里斯托夫学校的一部分。1924年12月,劳伦斯・奥利弗即在该校担任《Through the Crack》这幕剧的实习舞台监督助理,在1925年4月该校上演的莎剧《麦克白》中扮演兰诺克斯,同时出任舞台监督助理。
他在牛津郡的圣爱德华学校接受教育,15岁时,在学校的一处戏剧《泼妇的帽子》扮演凯瑟琳,受到热烈好评。此时,他的兄长理查德已经前往印度,于是杰拉德・奥利弗决定让“基姆(Kim)”――劳伦斯在家中的昵称――成为一名演员。
劳伦斯奥利弗_劳伦斯・科尔・奥利弗 -早期演艺生涯
17岁时,奥利弗进入“戏剧艺术中心学院”(Central School of Drama
莎剧里的劳伦斯・奥利弗tic Art)学习。1926年,他加入伯明翰轮演剧目剧团(The BirminghamrepertoryCompany)。起初,他只是扮演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诸如敲钟人等;但是后来渐渐地,他的角色变得重要起来。而到了1937年,他已经开始扮演像哈姆雷特和麦克白这样的角色。纵观奥利弗的演艺生涯,他坚持认为他的表演是纯技术性的,并且轻视那些“方法派”表演风格的同代人。1930年7月25日,他与Jill Esmond结婚,当时姬丽正是一个冉冉上升的年轻女演员。6年后,他们的儿子塔昆(Tarquin)出生。然而,奥利弗从婚姻的起点就已经感受到了痛苦。在他的自传中,他透露由于自己自小受到的宗教教育,他从一开始就压制着这种由新婚之夜就已开始的性生活不和谐而引发的失望情绪。后来,他宣布永远放弃宗教信仰。尽管他们的婚姻持续了10年之久,但奥利弗从一开始就已对他的妻子满怀憎恨。
他出演的银幕处女作是《临时寡妇》,而他担当主演的第一部电影则是他并不看重的《The Yellow Ticket》。1930年诺尔・考伍德的《Private Lives》和1935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则为奥利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后一部作品中,他与约翰・吉尔古德轮流扮演罗密欧与马库提欧这两个角色。奥利弗并不赞同吉尔古德表演莎剧的风格,但事实上吉尔古德的表演获得了更多的好评,这令他相当恼怒。他和吉尔古德之间的紧张关系在1940年达到定点劳伦斯・奥利弗与姬丽・艾斯蒙德的婚礼,当时奥利弗为了上演莎士比亚的四部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和《李尔王》,向伦敦戏剧经理宾基・鲍蒙筹措资金,但是鲍蒙提出了附加条件,要求奥利弗和吉尔古德轮流出演哈姆雷特/雷塔斯、奥赛罗/拉果、麦克白/麦克道夫、李尔/格罗切斯特这些角色,并且让吉尔古德至少导演其中的一部,奥利弗直截了当地拒绝了。
在1937到1938年期间,奥利弗被利连・贝利斯邀请加入老维克剧院。刚开始他即饰演了罗密欧这个角色。其后他又扮演了哈姆雷特和拉果两个角色,不过评论界给予了负面的评价;后来的麦克白这个角色也是毁誉参半。但通过对亨利五世、科里奥拉努斯(Coriolanus)和《第十二夜》中的托比・贝尔奇的完美诠释,奥利弗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到这个戏剧季结束之时,凭借在老维克的迅速窜红,他已成为英国莎剧演员中的佼佼者。
虽然此时奥利弗一直忙于拍摄Alexander Korda的电影,但他依然对电影表现得不屑一顾,他觉得只有在舞台上才能找到真正的感觉。其后他携保罗・捷纳制作了他的第一步莎剧电影《皆大欢喜》,但是奥利弗并不喜欢这部电影,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未能在银幕上得到很好的诠释。
劳伦斯奥利弗_劳伦斯・科尔・奥利弗 -莎剧三部曲
劳伦斯・奥利弗因为电影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之后几个投资商找到他,希望制作几部由莎士比亚戏剧改编的电影。奥利弗尝试着导演了这几部电影,于是,三部获得极大成功的电影诞生了,分别是《亨利五世》、《哈姆雷特》和《理查三世》。
《亨利五世》奥利弗首次执导的电影是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起初,他并不自信能够完成这个
《亨利五世》中的劳伦斯・奥利弗任务,转而希望由威廉・惠勒、卡罗尔・里德或 特伦斯・杨执导。本片在爱尔兰拍摄,此地有与阿金考特战场(the fields of Agincourt)相似的平原地形。在拍摄一个战争场景时,一匹马与奥利弗正在操作的一台摄影机发生了冲撞。当时奥利弗正通过监视器观察拍摄情况,马匹朝他冲去,随后摄影机砸向了奥利弗,割伤了他的嘴唇,留下的伤口在他其后的表演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尽管开始时奥利弗并不情愿,但电影依旧邀请媒体参与首映,并获得了热情的赞扬。这是第一部获得巨大成功的莎剧改编电影,被认为拥有高度的艺术性。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男演员的提名;但在奥利弗看来,奥斯卡并不乐意把所有的奖项都授予一个外国人,所以他们给了他一个特殊荣誉奖。奥利弗轻视这个奖项,认为只不过是一个搪塞之物罢了。《哈姆雷特》
在前一部作品大获成功之后,奥利弗开始改编《哈姆雷特》。他在以往扮演哈姆雷特的次数要多过亨利五世,因而对于如何诠释这个忧郁的丹麦人也就驾轻就熟了。然而对于扮演哈姆雷特这个性格内向的角色他并不感到有多舒服,因为以表演而著称的奥利弗本身要外向许多。这部戏被规定不能超过153分钟,结果导致奥利弗删减了莎士比亚剧本中近一半的内容。因此他饱受纯化论者(purists)的批评,其中批评最烈者为艾索尔・巴里摩尔。巴里摩尔将这部制作与她兄长1922年的舞台版的《哈姆雷特》做了比较,认为它几乎已经到了对原作品肆意篡改的地步。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艾索尔出席了当年的奥斯卡颁奖礼,并作为最佳影片奖的颁奖嘉宾,当她读到获奖者是《哈姆雷特》时,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她的震惊。
该片在英国和国外都获得了评论的赞扬和票房的丰收,奥利弗斩获了194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最佳男主角奖。这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英国影片。奥利弗一生一共获得了五次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提名,而这则是他唯一的一次获奖。他也成为了奥斯卡史上凭借自导自演获得奖项的第一人,直到1999年罗伯特・贝尼尼凭借他自导自演的《美丽人生》获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外国影片,才得以重现此辉煌。此外,奥利弗也是奥斯卡史上因扮演莎剧中的角色而获奖的唯一一人。但是他没有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未能实现在主要奖项上的横扫。
奥利弗
莎剧《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的第三部莎剧制作是由他自导自演的《理查三世》。亚历山大・柯达在影片开拍之初就说服了奥利弗重新饰演这个为他在40年代的老维克剧院获得赞誉与喝彩的角色。这个角色被认为体现了奥利弗最精湛的演技(只有1955年的舞台制作《麦克白》和电影《艺人》才能与之匹敌)。在西班牙拍摄期间,一名弓箭手的箭误中了奥利弗的脚踝,导致他只能跛行。幸运的是,在电影的这一部分理查三世正好是一个跛子。这部电影获得了不错的声誉,但是在商业上却是一部失败之作。柯达将版权卖给了美国电视网NBC,因而《理查三世》成为第一部同时在影院和电视上放映的电影。该片在NBC上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因此有人推断,通过电视观看这部电影的人数将多于历史上观看舞台版《理查三世》的总人数。
劳伦斯奥利弗_劳伦斯・科尔・奥利弗 -国家剧院
奥利弗是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当位于南岸(South Bank)的新剧院还未建起之时,他就已经是位于“老维克”旧址的国家剧院的第一任艺术指导。当时――1963年10月,上演的是他的得意之作《哈姆雷特》。在此期间,他一共出演了12部戏剧(并在其中的3部里分饰多角),执导了9部。然而,他在国家剧院的戏剧生涯却突然间戛然而止了,在他看来,其间充满了背叛和悲剧意味。
《奥赛罗》为了饰演奥赛罗,奥利弗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他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举重训练――以达到威尼斯摩尔人的体形要求。据说当时奥利弗为了练习摩尔人那深沉的嗓音,曾在牛群中大声咆哮了一个小时。约翰・戴克斯特的这部1964年的舞台制作在翌年被搬上银幕,并为奥利弗赢得了他的第六次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三姐妹》奥利弗执导的最后一部影片是1970年的《三姐妹》,本片根据安东・契诃夫的同名戏剧改编,早在1967年,奥利弗就已经在国家剧院推出了该剧。根据奥利弗的观点,这是他执导过的最好的作品。本片由约翰・西雪尔协助执导。
此外,奥利弗对于他在老维克的国家剧院扮演的角色最为喜欢的有以下几个:由他自己制作的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中的阿斯特洛夫――于1962年在“奇切斯特节日剧院”(Chichester Festival Theatre)首演;威廉・加斯基尔在1963年制作的乔治・法夸尔的戏剧《The Recruiting Officer》中的布雷曾船长;乔纳森・米勒于1970年重新推出的莎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以及尤金・奥尼尔的戏剧《长昼入夜行》中的James Tyrone――该剧由Michael Blakemore于1971年12月制作。后两出剧都曾在英国和美国的广播电视网上进行过播映。
在1973年佛朗哥・泽菲雷里制作的戏剧《Saturday, Sunday, Monday》中,奥利弗饰演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滑稽的配角角色――安东尼奥,而他的妻子则担当主演。
1974年3月21日,劳伦斯・奥利弗最后一次走上舞台表演,饰演约翰・戴克斯特制作的特雷弗・格里菲斯的戏剧《The Party》中脾气暴躁的格拉斯哥人John Tagg。
奥利弗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奥利弗剧院(The Olivier Theatre)的唯一一次登台亮相是在1976年10月25日举行的的盛大的新国家剧院落成仪式上。
劳伦斯奥利弗_劳伦斯・科尔・奥利弗 -晚期演艺生涯
以献身于艺术而闻名的劳伦斯・奥利弗,在其事业晚期更是完全沉浸在工作当中,据说是为了转移因为离开第二任妻子费雯・丽而产生的愧疚感。他在电影中亮相的频率也日渐增多――相比于其早期所扮演的充满罗曼蒂克气息的男主角,现在他所扮演的多是一些性格古怪的角色――并凭借三部电影1972年的《Sleuth》、1976年的《Marathon Man》和1978年的《The Boys from Brazil》获得了三次奥斯卡提名。在被迫辞去国家剧院的艺术指导一职后,他担心如果他去世他的家庭在经济上将难以为继,于是出于赚钱的目的,开始频繁地上电视、接拍电影。后来他坦言自己并没有为大多数的称赞而感到自豪,他说他知道自己在出演了1982年的电影《Inchon》中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后曾被很多人看不起。
1967年,奥利弗因患前列腺癌而进行了辐射治疗,同年又因为肺炎而再次入院治疗。在他的生命后期,他经受了多种病痛的折磨,包括支气管炎、健忘症和胸膜炎。1974年,他被诊断患有慢性肌肉组织紊乱症,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几乎濒临死亡边缘,但是他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
1974年,奥利弗在英国瑟姆兹电视台(UK Thames Television)制作的26集的关于二战的纪录片《战争的世界》中担任解说。他对战争引起的浩劫的沉痛叙述为他赢来了“上帝之音”的美誉。
在生命中的最后十年里,他在电视上饰演了三个伟大的角色。第一个是《故园风雨后》中费亚列家族的族长马区曼侯爵(Lord Marchmain),而当该剧的最后一集――该集正好是以奥利弗所扮演的角色为故事叙述中心――上映时,他已久卧病榻,即将去世。该剧由John Mortimer负责剧本改编,而在拍摄完该剧的第二年,奥利弗又参演了根据John Mortimer自己的舞台剧《A Voyage Round My Father》改编的电视剧,他在其中饰演Clifford Mortimer――作者的父亲、一位盲人律师。1983年,他扮演了一生中最后一个伟大的莎剧角色――李尔王。凭借《A Voyage Round My Father》,奥利弗获得了又一个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提名,而《故园风雨后》和对李尔王的饰演则分别为他赢得了一个艾美奖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男主角。
在担任1985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颁奖嘉宾时,他还没有报出提名影片就对着麦克风说出了最佳影片奖获得者――《莫扎特传》。他正变得日益健忘,健忘得忘记了首先提及提名影片。
《野鹅敢死队 2》是劳伦斯・奥利弗参演的最后几部电影之一,当时他已经77岁。他扮演了这部《野鹅敢死队》的续集中的Rudolf Hess一角。Francis Becket所撰的奥利弗的传记中写到Hess的儿子Wolf Rudiger Hess曾说奥利弗对他父亲的诠释“令人难以置信得准确”。
1988年,奥利弗在他81岁高龄之际出演了他的银幕谢幕之作――Derek Jarman的电影《战争安魂曲》,在其中他饰演了一个双脚残疾的老兵。
1989年,劳伦斯・奥利弗在英国苏塞克斯郡西部的Steyning因癌症去世,享年82岁。身后留下与第一任妻子生养的一个儿子以及和第三任妻子生养的三个孩子。他的遗体被火化,然后埋在伦敦西敏寺的诗人角――至今只有他和大卫・加里克两名演员享有此殊荣。而在他的身旁,则埋葬着他在电影和戏剧中扮演过的一些角色,比如亨利五世、约翰・伯格因将军和空军元帅Hugh Dowding。
在奥利弗死后15年,他再次出现在银幕上――应用电脑技术,奥利弗年轻时的一段影像被插入了2004年的电影《空军上尉与明日世界》,“饰演”villain一角。
劳伦斯奥利弗_劳伦斯・科尔・奥利弗 -双性恋倾向
奥利弗死后,多本关于他的传记相继问世,其中不乏认为他是双性恋者。
琼安・布劳莱特曾经说过:“我一直憎恶那些叫嚣我是导致拉里和费雯・丽婚姻破裂的罪魁祸首。在我之前,丹尼・凯就已经和奥利弗纠缠不清了。”在此她向传记作家DonaldSPOTO暗示凯和奥利弗是一对恋人。
而Terry Coleman所著的奥利弗传记中也提及了他与一个叫Henry Ainley的老演员有暧昧关系,依据是Ainley与奥利弗之间的通信,不过这本书却认为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奥利弗与凯之间有什么说不清的关系。
奥利弗的儿子塔昆认为这些观点都是“不可原谅的垃圾”,并曾尝试去阻止他们,这导致布劳莱特私下表示:“这个上过伊顿公学的孩子现在成了他的守护者了,不过他的心胸应该更宽阔一点。”
而在费雯・丽拍摄《欲望号街车》期间,David Niven发现费雯・丽的搭档马龙・白兰度和奥利弗在泳池之中接吻。“我转身走开,朝里头的薇薇安走去。我确信当时她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但她并没有提及。我也没有。我想人生在世,对这种事也只能看开一点了。” 2006年8月,在一个电台节目《荒岛唱片》(Desert Island Discs)中,布劳莱特回应了这个关于奥利弗的话题:“如果一个人是天才,那么他就不会是一个正常人。他就不会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他的确有着种种怪异的行为。而面对这种情况,你只能束手旁观,你得继续你的工作、你对家庭应尽的职责。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了。”
劳伦斯奥利弗_劳伦斯・科尔・奥利弗 -荣誉
奥利弗是奇切斯特节日剧院(Chichester Festival Theatre)(1962―1966)和大不列颠皇家国家剧院(the Royal National Theatre of Great Britain)(1962―1973)的创始导演,他因此获得了爵士爵位。他在1947年6月12日被授予Knight Bachelor爵位(在国王生日庆典上);在1970年6月13日作为苏塞克斯郡布莱顿市的巴伦・奥利弗被授予终身贵族(life peer)荣誉(在女王的生日庆典上),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演员。1981年,他被接纳为荣誉爵士团成员(Order of Merit)。奥伦斯・奥利弗奖(Laurence Olivier Awards)是伦敦戏剧协会(The Society of London Theatre)于1984年创设用以纪念他的奖项。尽管他已成为一名爵士,并是电影界和戏剧界的著名人物,他仍然希望人们称他为“拉里”(Larry),而不想听到人们叫他“阁下”或“先生”。
劳伦斯奥利弗_劳伦斯・科尔・奥利弗 -评价
奥利弗在舞台和银幕上的演艺生涯长达60年,直到1989年去世为止,其间饰演了众多的角色,从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和《第十二夜》中的托比・贝尔奇到《霹雳钻》中的变态纳粹牙医克里斯蒂安・赛尔,范围广阔而多变。他扮演的戏剧角色超过120个,包括:理查三世、麦克白、罗密欧、哈姆雷特、万尼亚舅舅和《艺人》中的阿奇・莱斯。同时;他也出演了近60部电影,包括:威廉・惠勒的《呼啸山庄》、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蝴蝶梦》、斯坦利・库布里克的《斯巴达克斯》、奥托・普雷明格的《失踪的邦尼》、理查德・阿滕伯勒的《多可爱的战争》、约瑟夫・L・曼凯维奇的《侦探》、约翰・施勒辛格的《霹雳钻》、丹尼尔・皮特里的《贝丝》、戴斯蒙德・戴维斯的《世纪对神榜》和自导自演的《亨利五世》、《哈姆雷特》和《理查三世》。他还将由原班人马出演的《奥赛罗》搬上银幕。此外,他亦出演了《月亮与六便士》、《乱世忠魂》、《威尼斯商人》、《朱门巧妇》、《李尔王》和《加百利》等电视剧。
1999年,在美国电影学会推出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男演员”榜单上,劳伦斯・奥利弗位列第14位。
劳伦斯奥利弗_劳伦斯・科尔・奥利弗 -电影作品
1988年 War Requiem
1986年 Lost Empires
1986年 Peter the Great
1985年 Wild Geese II
1984年 The Bounty
1984年 The Jigsaw Man
1984年 King Lear
1984年 The Last Days of Pompeii
1984年 A Talent for Murder
1984年 The Ebony Tower
1983年 A Voyage Round My Father
1983年 Wagner
1983年 Mr. Halpern and Mr. Johnson
1982年 Brideshead Revisited
1982年 Inchon
1981年 Clash of the Titans
1980年 The Jazz Singer
1979年 Dracula
1979年 A Little Romance
1978年 The Betsy
1978年 The Boys From Brazil
1977年 Come Back, Little Sheba
1977年 Jesus of Nazareth
1977年 A Bridge Too Far
1976年 Cat on a Hot Tin Roof
1976年 Marathon Man
1976年 The Seven Percent Solution
1975年 Gentleman Tramp
1975年 Love Among the Ruins
1975年 The Collection
1974年 The World at War
1974年 The Rehearsal
1973年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1973年 The Merchant of Venice
1972年 Lady Caroline Lamb
1972年 Sleuth
1971年 Nicholas and Alexandra
1970年 Three Sisters
1970年 David Copperfield
1969年 Battle of Britain
1969年 Oh! What a Lovely War
1968年 The Shoes of the Fisherman
1968年 Romeo and Juliet
1968年 Dance of Death
1966年 Kartoum
1965年 Bunny Lake Is Missing
1965年 Othello
1963年 Uncle Vanya
1962年 Term of Trial
1961年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1960年 Spartacus
1960年 The Entertainer
1959年 The Moon and Sixpence
1959年 The Devil's Disciple
1957年 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
1955年 Richard III
1953年 The Beggar's Opera
1953年 A Queen Is Crowned
1952年 Carrie
1951年 The Magic Box
1948年 Hamlet
1945年 Henry V
1944年 The Volunteer
1943年 The Demi-Paradise
1942年 Malta G.C.
1942年 Words For Battle
1941年 49th Parallel
1941年 That Hamilton Woman
1940年 The Conquest of the Air
1940年 Pride and Prejudice
1940年 Rebecca
1939年 Q Planes
1939年 Wuthering Heights
1938年 The Divorce of Lady X
1938年 21 Days Together
1937年 Fire Over England
1936年 As You Like It
1936年 Moscow Nights
1935年 I Stand Condemned
1933年 Perfect Understanding
1933年 No Funny Business
1932年 Westward Passage
1931年 Potiphar's Wife
1931年 Friends and Lovers
1931年 Yellow Ticket
1930年 Too Many Crooks
1930年 The Temporary Wi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