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品质》是周国平的最新力作,也是其数载沉淀思想精粹的全记录,汇集了作者2007年至2009年间所写的文字。书中包括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和对教育现状等社会热点的反思。通过这些文字,作者对贯穿其中的思想作出解读: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都好好地活吧,活出生命的品质。
田益宾_生命的品质 -图书信息
作者:周国平出 版 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1
I S B N:9787535447654
田益宾_生命的品质 -内容简介
《生命的品质》内容简介: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这些社会堆积物遮蔽了生命,我们把它们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为之耗费一生的精力,不去听也听不见生命本身的声音了。引
田益宾_生命的品质 -目录
第一辑 生命的内在意义/1
内在生命的伟大/3
让生命充满内在意义/7
人生边上的智慧/10
最合宜的位置/15
我更愿意是我自己/17
经济危机下的生命反思/21
蓝色/24
第二辑 爱智之旅/25
做自己的朋友/27
与自己谈话的能力/28
认识你自己/.29
性格就是命运/30
多听少说/31
宇宙公民/33
谁是真正的爱国者/34
做一个能够承受不幸的人/35
一无所需最像神/36
哲学家与钱财/37
自己身上的快乐源泉/38
从容面对生死/39
第三辑 为教育把脉/41
教育的七条箴言/43
为中国今天的教育把脉/48
守护人性/51
恢复常识和记忆/53
创造力的来源/55
书中的育儿世界/56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60
写作上的从小见大/62
第四辑 幸福的醒客/65
让百科全书走近我们的孩子/67
让经典成为通识/70
幸福的醒客/73
我的好书观/76
文津图书奖感言/77
讲坛文化的兴起/78
第五辑 我们心灵中的“第一推动”/81
恒星的孩子/83
以西方科学传统为镜/86
我们心灵中的“第一推动”/88
你爱动物有几分/90
第六辑 无趣的时代/93
无趣的时代/95
再谈无趣的时代/97
心平气和看于丹现象/99
纠错媒体/103
我就说葡萄是酸的/105
文学新人:“这一个”,而不是“下一个”/107
纪实类刊物切忌侵权和造假/108
中国今天最需要的是信仰和法治/110
第七辑 我们都是幸存者/115
我们都是幸存者/117
震灾中的札记/119
爱生命比爱国更根本/124
保存大地震的真实历史/127
爱国的平常心/129
中国人的“比赛精神”/131
不谈奥运/133
第八辑 小杂感一束/135
第九辑 把心静下来/149
圆满的平安夜/151
春节,把心静下来/155
一曲有保留的赞歌/159
资源八年半:寂寞而珍贵的岁月/163
第十辑 心灵的桥梁/167
真实,为人心架一座桥梁/169
当生命遭遇政治/171
都市里的清泉/174
小资也大器/177
友谊照耀心路/179
心的境界/181
一个老朋友的祝贺/184
书店是他的教堂/186
保存原生态的历史/188
闲情的分量/190
诚实和超脱/192
第十一辑 宋人弦歌/195
序:唯美的欢娱/197
闹灯/199
问春/201
叹花/205
邀月/207
悲秋/209
伤别/212
相思/215
记梦/218
醉酒/221
咏史/223
抒怀/225
第十二辑 访谈辑录/229
讲演中有我的另一面/231
中国出不了尼采/233
研究生院三十年/235
哲学让我拥有一个更高的自我/236
找到最合宜的位置/239
今日文化杂谈/250
孤独无法被人分享/254
教育的道理就是你自己做人的道理/256
哲学对人生和文化的价值/261
第十三 辑讲演辑录/265
青年与幸福/267
直接向大师学习/287
田益宾_生命的品质 -编辑推荐
人活的就是一个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不同的人生。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平凡生活体现了生命的自然品质,内在生活体现了生命的精神品质,把这两种生活过好,生命的整体品质就是好的。
本书是作者2007年至2009年所写文字的结集,包括《内在生命的伟大》《与自己谈话的能力》《为中国今天的教育把脉》《让百科全书走近我们的孩子》等。
田益宾_生命的品质 -作者简介
作者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着有学术专着《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田益宾_生命的品质 -精彩书摘
人生边上的智慧
――读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九十六岁开始讨论哲学,她只和自己讨论,她的讨论与学术无关,甚至与她暂时栖身的这个热闹世界也无关。她讨论的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同时是她自己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她是在为一件最重大的事情做准备。走到人生边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她的心态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却有一种令人钦佩的勇敢和敏锐。她如此诚实,以至于经常得不出确定的结论,却得到了可靠的真理。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在前言中,杨先生如此写道:“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这一段话点出了她要讨论的两大主题,一是人生的价值,二是灵魂的去向,前者指向生,后者指向死。我们读下去便知道,其实这两个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在讨论人生的价值时,杨先生强调人生贯穿灵与肉的斗争,而人生的价值大致取决于灵对肉的支配。不过,这里的“灵”,并不是灵魂。杨先生说:“我最初认为灵魂当然在灵的一面。可是仔细思考之后,很惊讶地发现,灵魂原来在肉的一面。”读到这句话,我也很惊讶,因为我们常说的灵与肉的斗争,不就是灵魂与肉体的斗争吗?但是,接着我发现,她把“灵魂”和“灵”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是很有道理的。她说的灵魂,指不同于动物生命的人的生命,一个看不见的灵魂附在一个看得见的肉体上,就形成了一条人命,且各各自称为’“我”。据我理解,这个意义上的灵魂,相当于每一个人的内在的“自我意识”,它是人的个体生命的核心。在灵与肉的斗争中,表面上是肉在与灵斗,实质上是附于肉体的灵魂在与灵斗。所以,杨先生说:“灵魂虽然带上一个‘灵’字,并不灵,只是一条人命罢了。”我们不妨把“灵”字去掉,名之为“魂”,也许更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