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性精神病(Reactivepsychosis)是在强烈应激事件作用下急剧出现的精神障碍,症状多反映应激事件容,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预后较好的一驵精神病中国12地区抽样调查的时点病率为0.1%。,终身预患者率为0.49%。,农村高于城市,女性较为多见,青壮年患者居多。战时发病率较平时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日军中反应性精神病患者约占战时精神疾病患者的10%-25%,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本病患者占同期精神疾病患者总数的26.7%。
精神病的症状_反应性精神病 -概述
反应性精神病由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引起的精神异常。一般来说,在急剧的精神刺激下,患者紧接着出现意识清晰度的降低,或者伴有不语不动,或者伴有兴奋不安的躁动状态。有些患者则出现情绪低落,悲伤和兴趣降低。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下,也可以出现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偏执状态。尽管精神刺激引起的表现不同,但症状内容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病程短、预后好,去除精神刺激或改变处境或给予适当治疗常可使精神状态迅速恢复正常。因对本病的概念和诊断标准不一致,各国报道的患病率相差很大。中国的患病率约为0.1‰,本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在改变环境或去除精神刺激之后,不需特殊治疗即可自行缓解。症状较重者经治疗之后也能完全恢复,不遗留人格缺损。
精神病的症状_反应性精神病 -病因
一、精神因素,它可以是引起悲伤、惊恐的或威胁性的事件,如亲人突然死亡、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也可以是持久而沉重的内心矛盾和情感体验,如难以解决的纠纷、工作上的挫折、不满意的婚姻、不幸的遭遇以及长期的隔离状态等。一种精神因素是否致病,取决于精神因素的性质和强度,以及所引起的个体情感体验的深度。后者又同个体的心理社会特点如所受教育、爱好和愿望、价值观念和个性等有关。此外,个体的易病素质以及当时机体的功能状态对本病的发生也起很大的作用,如患慢性躯体疾病以及处于月经期、产褥期和过度疲劳状态时较易罹患此病。二、性格特征:敏感、多疑、懦弱者易发病。
三、其它因素:在重病蓝天慢性躯体疾病之后、过度疲劳及女性的月经期、产褥期等躯体功能消弱的情况下易发病;患者的内心冲突程度又与其心理社会背景(如文化教育程度、爱好、愿望、价值观念等)有关;有家族精神病遗传史者易发病。
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巴甫洛夫学派将精神因素看作是一种起强刺激,它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超限抑制。超限抑制最容易累及大脑皮质。随着抑制过程的扩散和加深,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由于皮质处于抑制状态,皮质下部的功能因失去皮质的控制和调节而被释放,这时即可出现运动性兴奋和恐怖等原始性防御反应。若皮质抑制过程较深,并影响到运动中枢,即可出现木僵状态。上述理论似可用于解释急性反应性精神病的发生,但尚不能说清抑制的本质是什么。巴甫洛夫学派对持久性反应性精神病的发生只笼统地归之于不完全保护性抑制、时相状态和病理惰性兴奋灶的形成。
精神病的症状_反应性精神病 -症状
反应性精神病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以分为五类:
1。反应性意识模糊。在突然而强烈的精神因素作用下立即发病,几分钟至几小时即可达高峰,持续时间短。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对周围事物感知不清晰。严重者对周围事物和刺激无反应,表情呆板,不语不动,这称为反应性木僵。有些患者则处于意识朦胧状态,即患者的意识处于一种特定的情感体验之中,并把周围的情景感知为与精神因素有关的人物或环境,甚至出现与精神因素有关的幻觉。患者表情惊恐或紧张,言语不连贯,动作也缺乏目的性,有的患者可出现冲动行为,甚至出现无目的的奔跑或出走。有些患者的意识障碍较轻,而精神运动性兴奋则非常明显,这称为反应性兴奋。表现为情绪激动、言语增多、多诉说与精神因素有关的事件或本人的经验,因而讲话内容易被人理解,且常常带有夸大的色彩。有些患者可先表现为一过性木僵,然后转入兴奋状态。上述几类表现也称为急性反应性精神病。
急性反应性精神病患者多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面色潮红或苍白、瞳孔散大、出汗及心跳和呼吸加快等。这是精神刺激引起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和一系列生理应激反应的表现。
2。反应性抑郁。在引起悲伤或持久的精神刺激作用下,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或者感到懊恼和悔恨。对生活失去兴趣,对未来失去信心。患者可有明显的入睡困难或恶梦频繁,也可出现早醒。多数患者同时有食欲下降,疲乏无力,有的可出现疑病观念。注意力不集中也很常见,因而做事显得漫不经心。患者在面临选择时常感到犹豫不决。严重时可出现消极观念和自杀行为。有些患者感到脑子迟钝或思维不如以前灵活;但动作迟缓不明显,而且与外界接触良好,常主动诉说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忧伤。患者的言语,情感和行为易被他人理解。
在亲人死亡之后发生的抑郁,也称为居丧反应。一般来说,居丧反应持续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周。
3。反应性偏执状态。在持久的精神因素作用下,患者变得敏感多疑,特别注意观察周围人的言行,常将同事或邻居的说话认为是在议论他的某些不光彩的经历。甚至认为人们在指桑骂槐地责骂他、讽刺他、逐渐认为有人监视他、跟踪他和迫害他,最后发展为较牢固的被害妄想。被害妄想的结构有系统化的倾向,内容不泛化、多与精神因素有关,并且伴有生动的情感体验。患者的行为不怪异,常主动向人倾诉或向人求援。有些患者还可出现错觉或幻觉,尤以幻听多见,内容反映病人的期望或担忧。
4。反应性木僵:以不言、不动为主要症状,意识模糊,情感淡漠,对周围事物和刺激无反应。
5。反应性兴奋:以行为兴奋为主症,伴有轻度意识障碍,无目的的逃避、奔跑、出走,有的表现为嬉笑、话多,甚至殴人毁物。
精神病的症状_反应性精神病 -诊鉴
反应性精神病诊很多精神病的发生都可找到精神因素,并非有精神因素参与者都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诊断反应性精神病的依据是:①有明显的精神刺激,而且精神刺激有一定的强度,并使患者产生较深的情感体验。②精神症状的产生与精神刺激在时间上有密切的联系。③精神症状的内容反映了精神刺激或患者的体验或处境,并有相应的情感反应,内容可以理解。④病程一般不长,去除精神刺激或改变处境并给予适当治疗后可较快恢复正常。
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可由精神因素促发,其急性阶段的精神症状可类似反应性精神病,应与之鉴别。精神分裂症多同时还有行为异常、脱离现实、思维联想障碍、逻辑推理荒谬以及妄想易泛化,且随着病情的发展、精神分裂症的特征会越来越明显。
仅从症状来看,很难将反应性抑郁同情感性精神病的抑郁发作(即内源性抑郁症)区别开。有明显的精神因素、症状较轻和持续时间较短,这些有助于诊断反应性抑郁。如果患者以前有过或紧接着出现躁狂发作,则可诊断为情感性精神病抑郁发作。
同症状性精神病(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不包括脑部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鉴别多不困难。症状性精神病的意识障碍多在傍晚或晚上加重,精神症状的减轻或加重与躯体病的减轻或加重有平行的关系,而且有躯体病的症状和体征。
精神病的症状_反应性精神病 -鉴别诊断
需与抑郁症、更年期忧郁症,神经症性抑郁、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更年期偏执状态,癔病,症状性精神病相鉴别。
其中与某些心理疾病相鉴别如下:
1、抑郁症:反应性抑郁虽然表现情绪抑郁,意志消沉等,乍看起来与抑郁症似乎难以区别,但抑郁症的情感障碍比较显著,罪恶妄想较为常见,抑制性运动也较严重,并且病人缺乏心因性体验,对抑郁情绪的具体起源自己弄不清,改变环境也不能减轻。另外,抑郁症往往过去有类似发作史,发作年龄较迟,且早醒突出,有昼重夜轻的周期变化及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病程迁延可达数月之久。而反应性抑郁状态的抑郁情绪起源有较具体确切的对象、事件、心因性体验较强烈,常流泪向别人诉说自己内心的痛苦。病程较短,改变环境症状可减轻,一般不复发。
2、癔症:反应性精神病和癔症同属心因性疾病的范畴,而且发病均较急,尤其是当出现意识障碍时,两者的鉴别较为困难。一般说,癔症的意识障碍呈多样化,可表现在不同意识水平和内容上,但以意识范围的缩小较为常见,二者的鉴别点如下:反应性精神病的性格无特殊,精神症状多与精神因素引起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暗示治疗无效,无躯体症状,病程多为一过性,少有复发。而癔症病人的病前性格多为自我为中心,富于幻想等,属艺术型性格。女性多见,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些夸张或表现性,情感不稳定,并有尽情向外发泄的倾向,暗示性明显。可有其他癔症性症状,症状多为发作性病程中可有间隙清醒期,常反复发作。以往可有多次类似发作史。
3、精神分裂症:反应性偏执状态,有时表现为丰富的妄想及幻觉时,应与急性发病而又有一定诱因的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相鉴别。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病人有思维联想障碍,妄想内容荒谬离奇且有泛化,情感色彩不突出,与行为不协调等特点。病前多为分裂性人格。另外,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缓慢起病的较多,病程迁延,预后较差。而反应性偏执状态病人的精神症状特点多与发病当时的处境密切相关,因而容易被理解,情感反应与思维是协调的。多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一般较短,预后较好。
精神病的症状_反应性精神病 -治疗
应尽可能去除精神刺激或脱离引起精神创伤的环境。对反应性木僵患者可用针刺治疗,亦可用镇静安眠药使其入睡,安睡后即可解除木僵状态。对兴奋激动者可选用有明显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剂量不易过大。极端兴奋躁动者最好注射给药。反应性偏执者服抗精神病药需较长的时间。反应性抑郁者可服用三环抗抑郁药、如多虑平或阿米替林。对有自杀企图者应严加监护,防止意外,住院治疗常有必要。
预防: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培养坚强的意志有助防止本病的发生,强健的体格和避免过劳也有好处。
编辑/发表时间:2008-09-1021:51
精神病的症状_反应性精神病 -预后注意事项
预后
反应性精神病是由于剧烈或持续的精神紧张性刺激直接引起的。其临床表现的主要内容与精神创伤密切相关,并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容易被人所理解。致病因素一旦消除或环境改变,并经适当的治疗,精神状态即可恢复正常。所以,反应性精神病的预后是良好的,且一般不再复发。
注意点
1、本病是在强烈精神刺激下急剧起病,所以消除精神刺激,转移环境,有利恢复,故心理治疗一般可良好效果应首选。
2、对原有精神发育迟缓、神经症及人格障碍的患者开展定期心理咨询,加强应付各种刺激与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复发。
3、对有严重消极观念甚至有自杀企图和行为者,必须加强监护,防止意外。
精神病的症状_反应性精神病 -并发症
术后反应性精神病是指手术时麻醉复杂,手术创伤大,内环境和代谢紊乱、药物的毒副作用显著而常常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在神经系统并发症中,癫痫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数为在手术后1~2周内出现骨骼肌抽动,不能控制的肌痉挛,全身肌肉强直等。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不张、心脏损害要及时处理。抽搐、影响呼吸等。
精神病的症状_反应性精神病 -相关内容
反应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是由于剧烈或持续的精神紧张性刺激直接引起的。其临床表现的主要内容与精神创伤密切相关,并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容易被人所理解。致病因素一旦消除或环境改变,并经适当的治疗,精神状态即可恢复正常。所以,反应性精神病的预后是良好的,且一般不再复发。
反应性精神病必须与下列心理疾病相鉴别:
1、抑郁症:反应性抑郁虽然表现情绪抑郁,意志消沉等,乍看起来与抑郁症似乎难以区别,但抑郁症的情感障碍比较显著,罪恶妄想较为常见,抑制性运动也较严重,并且病人缺乏心因性体验,对抑郁情绪的具体起源自己弄不清,改变环境也不能减轻。另外,抑郁症往往过去有类似发作史,发作年龄较迟,且早醒突出,有昼重夜轻的周期变化及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病程迁延可达数月之久。而反应性抑郁状态的抑郁情绪起源有较具体确切的对象、事件、心因性体验较强烈,常流泪向别人诉说自己内心的痛苦。病程较短,改变环境症状可减轻,一般不复发。
2、癔症:反应性精神病和癔症同属心因性疾病的范畴,而且发病均较急,尤其是当出现意识障碍时,两者的鉴别较为困难。一般说,癔症的意识障碍呈多样化,可表现在不同意识水平和内容上,但以意识范围的缩小较为常见,二者的鉴别点如下:反应性精神病的性格无特殊,精神症状多与精神因素引起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暗示治疗无效,无躯体症状,病程多为一过性,少有复发。而癔症病人的病前性格多为自我为中心,富于幻想等,属艺术型性格。女性多见,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些夸张或表现性,情感不稳定,并有尽情向外发泄的倾向,暗示性明显。可有其他癔症性症状,症状多为发作性病程中可有间隙清醒期,常反复发作。以往可有多次类似发作史。
3、精神分裂症:反应性偏执状态,有时表现为丰富的妄想及幻觉时,应与急性发病而又有一定诱因的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相鉴别。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病人有思维联想障碍,妄想内容荒谬离奇且有泛化,情感色彩不突出,与行为不协调等特点。病前多为分裂性人格。另外,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缓慢起病的较多,病程迁延,预后较差。而反应性偏执状态病人的精神症状特点多与发病当时的处境密切相关,因而容易被理解,情感反应与思维是协调的。多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一般较短,预后较好。
反应性精神病的治疗
反应性精神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治疗:
(1)精神治疗:因反应性精神病的发病系由明显而强烈的精神创伤所引起,故精神治疗尤为重要。首先应以解释性心理治疗,向病人分析并指出如何正确对待发病的精神刺激;再讲明本病的性质,使病人能够掌握发病的规律;并给予支持和鼓励,解除顾虑,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战胜疾病,给病人以安慰和保证,促使病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2)环境治疗:由于病人对发病当时的处境有明显的创伤性体验,为了促使病情早日好转,应尽可能地调整环境,消除发病的不良刺激。实践证明,将病人转移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新环境中,对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3)药物治疗及物理疗法:这些治疗虽是对症的,但也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要保证病人的睡眠,对具有焦虑不安,心烦失眠的病人,可选用弱安定剂,调整大脑的机能状态,延长生理睡眠时间,常用的药物有安定,利眠宁,安太乐或水合氯醛等。
对急性起病表现兴奋,偏执或抑郁状态的病人,可分别选用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剂,如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泰尔登及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剂量一般不宜过大。对有自杀企图的病人,应严加注意并进行几次电休克治疗。对不能主动进食,木僵和抑郁状态的病人,或幻觉、妄想和抑郁等症状显著而持久,身体虚弱者,应给予支持疗法,如鼻饲或静脉输液以维持必要的营养,必要时可配合胰岛素低血糖治疗。
精神病的症状_反应性精神病 -相关词条
围术期伴发的精神障碍其他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非依赖性物质伴发依赖急性妄想发作分裂情感性障碍情感性心境障碍精神病的症状_反应性精神病 -参考资料
1、关注健康网http://guanzhu.com/group_thread/view/id-25146
2、医源世界http://www.39kf.com/treatment/Disease/Head-disease/2006-07-24-221773.shtml
3.上海仁爱医院 http://www.ren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