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嘉民,男,汉族,1946年出生,北京人,著有《狼图腾》等作品。
姜戎简介_吕嘉民 -人物简介
吕嘉民(姜戎)吕嘉民,笔名姜戎,1946年4月出生,汉族,北京人。曾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主业:政治经济学,偏重政治学方面。1967年自愿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作品《狼图腾》。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于北京。2003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04年4月出版。作品《狼图腾》以及之前野莲的《落荒》,逍遥的《羊油灯》。写的同是那段有关知青的故事。
畅销书《狼图腾》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惟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阅读此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享用不尽的关于狼图腾的精神盛宴。因为它的厚重,因为它的不可再现。因为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所有那些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正在从我们的记忆中退化,留给我们和后代的仅仅是一些道德诅咒和刻毒谩骂的文字符号。如果不是因为此书,狼――特别是蒙古的草原狼――这个中国古代文明的图腾崇拜和自然进化的发动机,就会像某些宇宙的暗物质一样,远离我们的地球和人类,漂浮在不可知的永远里,漠视着我们的无知和愚昧。
感谢本书的作者姜戎先生。30多年前,作为一名北京知青,他自愿到内蒙古边境的额仑草原插队,长达11年。直到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院。在草原,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也与狼缠绵过。并与他亲爱的小狼共同患难,经历了青年时代痛苦的精神“游牧”。蒙古狼带他穿过了历史的千年迷雾,径直来到谜团的中心。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军事才能和顽强不屈的性格、草原人对狼的爱和恨、狼的神奇魔力,使姜戎与狼结下了不解之缘。狼是草原民族的兽祖、宗师、战神与楷模;狼的团队精神和家族责任感;狼的智慧、顽强和尊严;狼对蒙古铁骑的驯导和对草原生态的保护;游牧民族千百年来对于狼的至尊崇拜;蒙古民族古老神秘的天葬仪式;以及狼嗥、狼耳、狼眼、狼食、狼烟、狼旗……有关狼的种种细节,均使作者沉迷于其中,写出了这部有关人与自然、人性与狼性、狼道与天道的长篇小说。如今,正值中国社会转型,而农耕文明衍生的国民性格已成其沉重羁绊之时,姜戎终于为他这一部倾其半生心血的鸿篇巨制画上句号,最终完成了他再现“狼图腾”的使命,成为“有关狼的真理的终结者”。
姜戎简介_吕嘉民 -人物经历
长在红旗下对《狼图腾》的畅销,62岁的姜戎并不感到意外。“我的小说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编出来的。它是我拿命换来的一个故事,从我的心里慢慢萌芽,带着我的血肉、感情和思考生长出来的。”
1946年,姜戎出生于苏北根据地,父亲是抗战时期参加新四军的老革命,建国后任江苏省卫生厅厅长,母亲是知识分子,因参加革命在战场上受伤致残。和那个年代所有干部子弟一样,姜戎从小接受的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教育。
在南京,姜戎一家住的是民国时期美联社驻南京的办事处,房子是别墅样式的花园洋房。在普通人只能看《人民日报》和《毛泽东选集》、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年代,他能够看到专供干部阅读的内部书籍,还可以跟母亲去上海看“特供”的外国电影。
那时候,姜戎经常和小朋友一起参加大院里的婚礼。“那个时候不兴吃饭,就摆一些糖和水果,有一次我玩得高高兴兴,抓了很多糖回家,我妈妈差一点揍我,把我两个鼓鼓的兜里头的糖抓出来扔在马桶里。金光闪闪的水果糖转啊转,最后把抽水马桶都堵塞了。”
母亲后来死得比较早,她战争中受过伤,她半个乳房被子弹打掉了,姜戎小时候是没有奶吃的。
后来,父亲因工作需要调任北京,就任国家卫生部。姜戎跟随父亲迁居北京。受父亲影响,读初中的他,不仅能看到专供干部阅读的众多书籍,比如被贴上“封资修”标签的《史记》、《资治通鉴》,还有被称作“大毒草”的《世界历史》、《红与黑》、《约翰・克利斯朵夫》、《简・爱》,还能够读到只对干部开放的《参考消息》等报刊。
“文革”初期,姜戎在自己就读的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贴了第一张小字报,反对进驻学校的工作组。因为这张达一万多字的小字报,姜戎和另外两位同学在“四清”运动中被打成“三人反党小组”成员,在全校学生大会上挨斗。后来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工作组撤出,姜戎和同学们成立了“革委会”,20岁时他就当上了“革委会副主任”。
“没过多久,我就觉得没有意思,我父亲那一辈都经过枪林弹雨血流成河,我们什么苦难都没有经历就当官了,我认为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我必须吃苦、流血,承受最大的苦难。”姜戎说。
据姜戎的同学陈继群回忆,当时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满都宝力格牧场派人到北京,希望接收一批“革命小将”到牧场去搞革命,这个想法得到东城区革委会的支持。加上当时的内蒙古美协主席朝鲁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讲课,朝鲁说:“乌珠穆沁草原太美了,你们学画画的一定要到那里去。”几经商量,陈继群、姜戎和几个同学决定去内蒙古。
1967年11月16日,“上山下乡”运动的前一年,21岁的姜戎和120名北京知青离开北京,奔赴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十几天以后,他们到达了东乌珠穆沁旗。当时的满都宝力格牧场领导希望这些北京来的学生能留在场部领导牧民们搞革命,姜戎和陈继群却执意下到了离边境不远的牧场,直接住到了山脚下牧民的蒙古包里。
当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草原,还带着千百年没有变过的面貌。无边的草原,除了他们和羊群、牛、马外,还有狼群。
刚去草原不久,姜戎就经历了惊魂一幕:某日,姜戎和一位当地牧民去八十多里外的场部办事。牧民留下开会,姜戎骑马带着文件回大队。因为急着赶路,他没有按照牧民的叮嘱走大路,而是从草原上抄近路回家。
在姜戎的驱策下,大青马哆哆嗦嗦地走进了一个山谷。姜戎突然发现,不到40米远处的山坡上,是一个40只左右的狼群。“什么叫作魂飞魄散,我真有体会,我感觉魂魄要从身体里挣出来,生命仿佛中止了。”最危险关头,姜戎想起了牧民教给他的经验,把脚踩的钢镫举到胸前,“当、当、当”对砸起来,并且大声呐喊当地牧民围猎狼时的呼语,总算吓走了狼群。
草原上狼多。夜晚,姜戎打开手电筒,几十米以外,点点回闪的光亮都是狼的眼睛。回到帐篷里,他和牧民聊天,话题都是狼和羊。半夜,他和陈继群在蒙古包里睡觉,来偷袭羊的狼跟守夜的狗打架,激烈打斗时,曾把睡在一侧的他们撞醒。
还有一次,某个夏日,太阳即将下山。姜戎从山沟里放羊回家,快到家时他才发现有只山羊头上脖子上都是血。不久,因为这头羊伤口溃烂,长蛆死掉了。牧民生气地教训他,“你的羊被狼掏了,幸亏是个山羊,要是绵羊早就被咬死了”。后来姜戎才知道,自己不应该骑马站在山腰上看羊,应该站到山顶上跟着羊群慢慢回家。
有了这样的生活经历,姜戎慢慢对狼产生了兴趣,并把从牧民那里听来的狼故事记在日记本里。
在草原的11年里,大多数日子都是这样度过的:白天,在远离北京的草原上,姜戎骑着马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地放牧羊群。姜戎从北京带去的浪漫革命理想与青春生命的热血,在荒芜人烟的大草原面前,渐渐地被阵阵北风吹凉。
晚上,他们在蒙古包里,躺在被子里读从北京带去的两大箱子“禁书”,听着没有干扰的西方电台广播。在那段日子里,姜戎开始对理论研究发生兴趣,并写出了有关国家体制改革的论文。
虽然离北京几千里,可政治的影响却一再袭来。在“文革”运动最激烈的时候,姜戎的日记不慎遗失,被人送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驻东乌珠穆沁旗革命委员会。
因为姜戎对林彪的“毛泽东思想是唯物主义的顶峰”的观点不满,兵团领导怀疑他们是“里通外国的反革命集团分子”,于是派荷枪实弹的战士包围了他们住的蒙古包,将姜戎、陈继群和另外20名知青抓起来。姜戎在监狱里关了3年半。直到林彪叛逃身亡后,姜戎才被放出来。
在那段日子里,草原也在巨变。因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和发展,一条条新的道路在草原上延伸开去,一队队汽车把机械化工具输送进来,草原上的人员一下子多了起来,山上的树木被砍伐,草原被开垦成农田。
很快,这些行为的恶果就充分显现出来:由于过度放牧,草原上的草由原来一膝深变成了浅浅一寸硬硬的草根;农田在短暂的丰收后产量急剧下降;因为狼的减少而导致草原鼠大量繁殖;土质沙化,气候越来越干燥。“我们刚去插队时,世界上有三大草原,美国有一块;前苏联哈萨克斯坦有一块;还有就是中国的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按理说我们应该好好保护,但是我们没有保护好。”姜戎说。
1997年,姜戎曾经探访自己插队的锡林郭勒草场,但他已找不到自己30年前的记忆。整个草场,只剩下一块靠近边境的草场没有被破坏――它在边防公路外,文革时属于国防军事禁区,不让放牧开垦。“这几年我经常去内蒙,但不是到我们插队那地方,而是去克什克腾旗等别的地方。我不敢回那儿去,很伤心,受不了。”姜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1978年,在知识青年返城浪潮中,姜戎离开草原回到北京。次年4月,以较好的考试成绩(他的常识课考了第一)以及一篇关于国家体制改革的论文,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于光远、苏绍智、张显扬的硕士研究生。
在社科院读书的3年,姜戎选择的硕士毕业论文讲的是“余粮收集制”和“新经济政策”,这篇论文在答辩时获得全票通过。毕业一年后,姜戎进入北京一所高校执教,从此潜心研究学术。
搞了那么多年的学术理论研究,姜戎却一直心存写小说的愿望。《狼图腾》动笔于1998年,整个写作过程被他称为“核裂变”。在自己插队的经历和草原生活基础上,姜戎把自己的人生哲学、游牧民族和农耕文化民族差异和融合的一己之见写进了《狼图腾》中。
这部小说写了6年。“写稿的时候旁边必须要放一块干毛巾。我要极力的避免煽情,要以最朴素的东西来写,可是到了最后的时候,那个眼泪都哗啦啦的,根本就没有办法看那个屏幕了,所以要用毛巾不断的擦眼泪。”身体不舒服,到医院查,医生发现他的血压高达170。小说写到最后,筋疲力尽的姜戎对妻子说,“没准这部小说写完,我就爬不起来了。到时你帮我修改修改,也能发表了。”
定稿时,姜戎在小说前加了两句话:“献给卓绝的草原狼和草原人,献给曾经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虽然没有做大的宣传推广,2个月不到,《狼图腾》就开始脱销,接连加印,成了畅销书。书市上还出现了《狼道》、《狼性》、《酷狼》、《狼图腾启示录》、《从狼群争斗中学的经营管理》、《狼性规则》等近60本跟风书。目前,《狼图腾》已经签下二十多种外文翻译合约。已经在海外出版了意大利文、日文、法文等七种外文版本。
不过,这些都不是姜戎关心的问题了。他现在着急的是,随着《狼图腾》的畅销,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纷纷前往乌珠穆沁草原,打破了草原的宁静。当地政府和牧民为发展旅游,在姜戎插队的驻地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狼图腾故乡”。
为治理当地草原环境,姜戎把《狼图腾》两次获奖的奖金捐给了草原,陈继群的环保项目正在《狼图腾》里描写的满都宝力格大水泡子附近进行种草实验,期望恢复植被,防治沙化蔓延。
拒参“茅盾奖”
2008年初,《狼图腾》入围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但是作者姜戎紧急取消了自己的获奖资格。
对于此举,姜戎说:“长江出版集团在申报《狼图腾》参评本届‘茅盾奖’之前,并没有征求我的意见。我在报上看到这个消息后,立即要求出版社停止《狼图腾》参评茅盾奖,并在申报日期截止之前已经取消了参评,但由于有些媒体不知情,因而报道有误。我之所以不参加中国‘茅盾奖’的评选,因为我信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参评’是一种选择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