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旋花属于打碗花属,主要分布于埃塞俄比亚、亚洲、马来亚以及中国大陆的全国各地等地。
小旋花_小旋花 -打碗花的别称
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主根(一说根状茎,但未见分节)较粗长,横走。茎细弱,长0.5~2m,匍匐或攀援。叶互生,叶片三角状戟形或三角状卵形,侧裂片展开,常再2裂。花萼外有2片大苞片,卵圆形;花蕾幼时完全包藏于内。萼片5,宿存。花冠漏斗形(喇叭状),口近圆形微呈五角形。与同科其它常见种相比花较小,粉红色,喉部近白色。子房上位,柱头线形2裂。蒴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结果,以根扩展繁殖。
分布
我国各地广泛分布,为田间、野地常见杂草。用途
嫩茎叶可作蔬菜。花及根入药,称打碗花,参看相应词条。营养知识
小旋花知识介绍:本品为旋花科植物打碗花的全草或根茎。多年生蔓性草本。根茎略粗肥,径4~8毫米。茎纤细,缠绕或匍匐。单叶互生;叶柄较叶片稍短;叶片戟形或3裂,长3.5~8厘米,宽1~3厘米,中裂片最大,侧裂片较短,并再作2浅裂,先端尖,全缘或带波状,基部心脏形。花腋生,单生,花梗较叶柄稍长;苞片2,卵圆形,较大,包围花萼,宿存;花萼裂片长圆形,光滑;花冠漏斗状,长2~4厘米,淡红白色;雄蕊5,内藏;雌蕊1,子房1室,花柱单1,柱头2裂。蒴果卵圆形,稍尖,光滑,有黑色种子4粒。花期5~8月。果期8~10月。生于耕地、荒地和路旁或溪边、湖边等潮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8~9月采收。根状茎:健脾益气,利尿,调经,止带;用于脾虚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白带,乳汁稀少。花:止痛;外用治牙痛。
小旋花食疗作用:本品性平,味淡微甜,无毒。主治淋病,白带,月经不调,小儿疳积。
小旋花做法指导:
1、治小儿脾弱气虚:面根藤根、鸡屎藤做糕服。
2、治肾虚耳聋:鲜面根藤根、响铃草各四两。炖猪耳朵服。【成分及营养价值】每百克嫩茎叶含水分81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5克,钙422毫克,磷40毫克,铁10.1毫克,胡萝卜素5.28毫克,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59毫克,尼克酸2毫克,维生素C54毫克。
根含有淀粉17%,可食用及药用,但有毒,不可多食。
功效:可以入药,治疗腹泻。但需要医生指导。不可乱用。
小旋花_小旋花 -银灰旋花的别称
【别名】彩木【来源】
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银灰旋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nvolvulus ammannii Des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银灰旋花 多年生草本,高2~15cm。根茎短,木质化;茎少数或多数,平卧或上升,枝和叶密被贴生的银灰色绢毛。单叶互生;无柄;叶片线形或狭披针形,长1~2cm,宽1~5mm,先端锐尖,基部狭窄。花单生枝端,具细花梗;萼片5,长4~7mm,外要片长圆形,内萼片较宽,椭圆形,密被贴生的银色毛;花冠小,漏斗状,淡玫瑰色或白色带紫色条纹,有毛,5浅裂;雄蕊5,较花冠短,花丝基部稍扩大;雌蕊无毛,较雄蕊稍长;子房2室,花柱2裂,柱头乙线形。蒴果球形,2裂。种子2~3颗,卵圆形,光滑,具喙,淡褐红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干旱山坡草地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西藏。
【性状】性状鉴别:全草长2~12cm,地上部分被银灰色丝状毛。根茎短,木质化。茎多分枝,细弱而弯曲;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多皱缩或脱落,完整者展平后呈条形或狭披针形,长1~2cm,先端尖,基部狭;无柄。花小,单生于枝端,具细花梗;花冠漏斗状,淡紫色或白色。蒴果球形,2裂。种子2~3颗,卵圆形,淡褐红色,光滑。气微,味辛。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解表;止咳。主感冒;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