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文化标签,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乐器,又名“胡琴”、“马尾胡琴”、“莫林胡兀儿”等。马头琴是适合演奏蒙古古代长调的最好的乐器,它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蒙古人的生活,马头琴不但在一些正式和隆重场合演奏,也出现在民间的婚典仪典和亲友聚会等日常活动中;既可为歌伴奏,亦可独奏曲目。

马头琴音乐_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文化标签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项目: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时间:2006年

类别:民间音乐

地区:内蒙古

编号:Ⅱ-35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文化标签,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马头琴音乐_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简要介绍


著名马头琴演奏大师齐・宝力高

马头琴又称为潮尔、莫林胡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是一种蒙古族常用的弓弦乐器。由于通常在琴首雕有马头造型而得名。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中。马头琴从唐、宋时期的胡琴发展而成,成吉思汗时已流传民间。

马头琴用硬木制作,音箱有倒梯形、长方形等多种。大者琴长120 米,小者琴长70厘米。音箱两面蒙绘有图案的马皮或羊皮。张两根马尾弦。弓在弦外。在演奏时席地而坐,音箱左下角挟于两膝间,右手持马尾弓拉奏。可奏双音。音量较小。用于独奏、与四胡等乐器的合奏及民歌、说书的伴奏。为民歌伴奏时,多用三度、四度颤音模仿歌唱。常模拟马的嘶鸣。

马头琴是适合演奏蒙古古代长调的最好的乐器,它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蒙古人的生活,如:辽阔的草原、呼啸的狂风、悲伤的心情、奔腾的马蹄声、欢乐的牧歌等。与此相关,元代的蒙古民族乐器,其总体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仅是用于舞蹈和歌曲伴奏,而且还产生了纯器乐曲,诸如《海青拿天鹅》《白翎雀》等,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马头琴不但在一些正式和隆重场合演奏,也出现在民间的婚典仪典和亲友聚会等日常活动中;既可为歌伴奏,亦可独奏曲目。

马头琴音乐_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艺术特色

马头琴由共鸣箱、琴杆、琴头、弦轴、马子、琴弦和拉弓等部分组成。共鸣箱多为梯形,也有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的。箱框板用硬质木板制作,两面蒙以马皮或牛皮、羊皮,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板的。琴杆用色木、梨木或红木等制作,上部左右各有一个弦轴,顶端为琴头。拉弓多用藤条或木杆与马尾制成,两条琴弦分别用40根(里弦)和60根(外弦)左右马尾合成,两端用丝弦结住,系于琴上。马头琴的演奏方法与其他拉弦乐器不同,它的弓不是夹在琴的里外弦之间,而是在两弦外面擦弦拉奏的。演奏采取坐姿,琴箱夹于两腿间,琴杆偏向左侧。马头琴细弦在里、粗弦在外,音域一个八度,音色柔和。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浑厚而深沉。琴弓在弦外拉奏,弓法多变,指法丰富,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其发音柔和、浑厚而低沉,音色悠扬、醇美,富有草原风味,在古今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因而偶人形容说:“对草原的描述,一受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十年来,蒙古族民间乐器制作技师、演奏家们对传统马头琴进行了改革,扩大了共鸣箱,改用蟒皮蒙面,增加了拉弓的弹性,用尼龙弦代替了马尾弦,使音量显著增大并将定弦提高了4度,既保持了马头琴原有的柔和、浑厚的音色,又增加了清晰、明亮的特点。

马头琴音乐_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历史渊源


蒙古族马头琴

蒙古族马头琴历史悠久,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马头琴就已存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马头琴形成了带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不同流派,这些流派又与蒙古族内部和外部的聚散离合以及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可以说,马头琴伴随着蒙古族从草原和历史的远处一路走来,其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图卜硕尔等弹拨乐器且多用于娱乐性歌舞与舞曲伴奏。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显然,拉弦乐器取代弹拨乐器,火必思逐渐衰退,马头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蒙古乐器的主角。

马头琴--这古老的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可知,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此早在《元史》卷71《礼乐志》有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据岩画和有些历史资料中显示古代蒙古人开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当乐器演奏,称之为勺形胡琴。

目前很多专家认为这就是马头琴的前身。勺形胡琴当时最长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鸣箱比较小,声音也就小多了。至今蒙古国的西部也有人把马头琴叫勺形胡琴。当时琴头不一定是马头,有人头、骷髅、鳄鱼头、鳖甲或龙头等,此外还有人说,这种琴的琴头有呈猴头或玛特尔头的形状。玛特尔形似龙,面似猴,象征一种镇压邪魔的神物。据有关学者考证,马头琴一名大约得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纪初,琴首是由龙头或玛特尔头改为马头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琴类,如:皮胡、锹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当时的流行乐器。元朝时期随着宫廷生活的逐渐富裕宫廷内有专门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员,马头琴也就慢慢地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到十八世纪初,马头琴的外观及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共鸣箱为梯形且比原来大多了,琴身的长度增长两倍左右,这样声音也大,发出更洪亮的颤音,琴头多为马头或马头下面再加一个龙头。马头琴的两个弦,粗弦为阳弦,由150根马尾组成,细弦为阴弦,由120根马尾组成,弓弦为90根马尾组成,全部加起来360根,正好一个圆圈的360度。随着马头琴琴体的革新,马头琴的演奏技巧也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涌现出不少民间说唱演奏家。

马头琴音乐_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音乐分类

马头琴的传统曲目多从民歌中演化而来,可分为五类:

1、原生民歌,如《朱色恋》、《八雅铃》;

2、 英雄史诗曲牌,如《奔马调》、《打仗调》;

3、 马步调,即表现马形象的曲调;

4、 从民歌发展而来的琴曲,如《荷银花》、《莫德烈》等;

5、汉族古老曲调,如《普安咒》、《柳青娘》等。

马头琴音乐_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历史传说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在科尔沁草原上有个爱唱歌的牧人,名叫苏和。他有一匹心爱的小马,浑身雪白,它的皮毛像缎子一样光亮,又美丽、又健壮,它嘶鸣起来,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悦耳。

几年以后,小马长成了膘肥体壮的大白马。在一次赛马会上,苏和的白马夺得锦标后却被王爷抢去了。白马日夜思念主人。一天,王爷骑白马正在亲友面前炫耀,不料被马摔得头破血流。白马挣脱了缰绳,却不幸中了王爷的毒箭,待跑回主人身边后,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在蒙古包前。苏和失去心爱的白马悲痛欲绝,日夜守在白马的尸体旁不忍离去,几天几夜都没有入睡。这天晚上,苏和终于迷迷糊糊睡着了,他梦见白马活了,向他欢蹦乱跳地跑来,嘴里不住地嘶鸣着,苏和也呼唤着向白马跑去,就在这时他惊醒了,举目远望,四野茫茫,苍穹像蒙古包一样罩盖下来,草原上,马群滔滔,羊群像天上的朵朵白云,但就是不见他心爱的白马。只有它那动人的嘶鸣还在耳边回响,他想捉住这个声音来寄托对白马的怀念,想着想着终于醒悟过来。于是,苏和就用白马的腿骨做琴杆、头骨做琴箱、马皮蒙琴面,用马尾搓成琴弦,拿套马的杆子做弓,并按照白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做出了草原上的第一支马头琴。拉奏起来,就好像梦中听到的声音一样。

苏和拉起马头琴,用哀怨、愤怒的琴声诉说着蒙古族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王爷、牧主的深仇大恨;用嘹亮、优美的琴声表达出人民对牲群、草原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从此,马头琴便成了蒙古族人民的心声。夏夜,当人们漫步在草原的牧场上,或是城镇的街道旁,一缕悠扬而激越的琴声传来,感人肺腑,沁人心脾,这便是马头琴的乐声。

马头琴音乐_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传承意义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它的造型、制作材料,还是它的音质音色、音乐表现风格和演奏方法,均体现着蒙古族的性格内涵,充分反映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历史形态,表达着蒙古族对自然宇宙哲学性的思考和体悟。蒙古族马头琴历史悠久,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马头琴就已存在。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马头琴形成了带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不同流派,这些流派又与蒙古族内部和外部的聚散离合以及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可以说,马头琴伴随着蒙古族从草原和历史的远处一路走来,其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马头琴不但在一些正式和隆重场合演奏,也出现在民间的婚典仪典和亲友聚会等日常活动中;既可为歌伴奏,亦可独奏曲目。马头琴具有深厚的社会和民俗传统基础,发挥着传播文化、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等社会功能。

马头琴在蒙古族文化中极受尊崇,已成为蒙古族文化极为重要的表现形式。近几十年来,马头琴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历史上马头琴有四大传统演奏流派,每一种演奏流派都有自己传统的演奏曲目。但时至今日,马头琴传承人日渐稀少,曲目失传现象严重,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10103/14270.html

更多阅读

马头琴的传说与马头琴曲欣赏 十大好听的马头琴曲

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载,马头琴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

蒙古族歌曲《悲伤秋风》 蒙古族歌曲广场舞大全

1▲ (多重曝光)一直喜欢听马头琴和蒙古族的悠扬舒缓的歌曲。最近听到一曲乌英嘎演唱的《悲伤秋风》,被那委婉、清澈的声音和起伏的音调打动了。那如泣如诉的高音里,不断回转着那份情愫久久在人心中环绕。也许,在听不懂的蒙古语歌词里,更

声明:《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文化标签,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为网友久经风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