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从镇大墩村位于乐从镇的东面,距离镇中心3.5公里,地处规划建设中的佛山市中心组团“佛山市新城区B区”。全村现所管辖的面积为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亩,鱼塘面积680亩。村民除了部份打工和部份上年龄的有耕养外,主要从事商业为主。家具、塑料、钢材等。
大墩村_乐从镇大墩村 -大墩村简介:
地理位置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大墩村委会已建设的有省运会体育中心、新闻发布中心和东平大桥等。东平大桥跨越东平水道,连接佛山中心组团,出口连接荷岳公路通往325国道。对大佛山的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概况全村现工业园面积 570亩。全村现有人口3512多人,其中:农业人口3226人,非农业人口286人,总户数968户辖下8个村民小组,分别:(东区、南区、西区、福大、青墩、庙后、玉堂、同安小组)。流动人口共4900多人,是常住人口的1.4倍多。
建设情况及荣誉在近几年的规划建设中整个村有着重大的变化。村内有良好绿化环境,主副道路宽敞,土地使用率达60 %以上。村内建设有大墩农贸市场、工业区及村内有上百间的商铺店铺、大墩幼儿园、大墩小学、大墩中学、老人康乐中心、乐从医院下设分院和派出所等。配套了完善的生活设施及活动场所。多年来大墩村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得到了不小的荣誉,老人康乐中心还被省评为“星光老年之家”。
经济状况
大墩现时经济发展情况是主要工业区的收入,鱼塘租金、厂企租金和村内市场商铺的收租。工农业总产值3.23亿元,农业1064万,村级一年财政收入775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约1064万元,塘鱼产量约800吨,股份分红680元/股。村委会为关心保障的村民的福利事业,继续对全村60周岁以上的股民每月发放生活补贴金150元,为全村村民购买城乡居民住院、基本门诊医疗保险,支付个人保险金每人每年240元。
大墩村_乐从镇大墩村 -历史文化
发展大墩村有700多年的历史, 位于佛山市东平新城的,从地图上看,顺德区乐从镇大墩村紧靠东平新城核心区,东平新城富华路像一道城市与乡村的分界线,北面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南面是小桥流水的岭南水乡。
大墩村是佛山历史最悠久的村中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1274年,为躲避蒙古人的入侵,中原人梁氏一路南逃,从南雄珠玑巷南下迁入大墩村。
相传700多年前,先祖自对面海的沙岗一带赶养鸭子到了此地,见在大河汪洋之间有这样一个大土墩的风水宝地,就倚傍地势搭棚养鸭,乐不可支,之后就在这里扎根生息,地名就叫大墩,他是大墩梁氏的开宗祖。
大墩村很古朴,一条小涌如同一条轻柔的银带,蜿蜒飘动在村中;桥大多由石块砌成,在石块的缝隙还长出了一些植物,尽显水乡的沧桑;河涌围上耳,周围还长了青苔,见证岁月的蹉跎;靠船之用的百年石耳、石级船浦头,挑着扁担的村民优哉游哉地越桥而过;碉楼、花窗、巷子口的闸门楼,向世人诉说着昨天的故事。当小船在蜘蛛网似的河道里一桨桨地向前摇时,我想:鲁迅当年跟着母亲到外婆家去,也许走的也是这样一条古老的水道。从中感受着到山水的灵气,脑海里此时浮现出小时候经常唱的那句歌谣:“摇呀摇,摇到外婆桥。”
梁氏家庙:
梁氏家庙始建于明朝,在1898年扩建至1200平方米,至今已经有111年。柚木大门上一幅明朝状元黄士俊书写的“梁氏家庙”的匾额,左右有一副对联,内容是“新猷宏国治、廉吏著家声”。
梁氏家庙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明崇祯皇帝为表彰翰林院大学士梁衍泗的功绩,赐他出生所在地为“金马坊玉堂里”,“玉堂”是封建朝廷翰林院别称。当年欧阳修就有“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的诗句描述舒闲清贵的翰林生涯。皇帝恩准他回乡兴建这座家庙,可见对他的恩宠。
梁衍泗自幼聪明伶俐,六岁进私塾,八岁读毕四书,熟诵《幼学琼林》,智力超群,人称“神童”。十六为秀才,十九中举人,二十八岁成进士。崇祯元年(1628年)进翰林院为大学士。明朝状元黄士俊的女儿就是梁衍泗的儿媳妇。
大墩梁氏族谱所述,梁衍泗为官清廉,曾受到崇祯皇帝的表扬,梁氏家庙内原有一“圣谕”牌匾,到了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大墩梁家又出了一位进士梁学源。梁学源发愤成名的故事轰动了两广地区,人们代代传诵,把他作为励学的榜样。
全村现有人口3500多人,以何姓、梁姓为多,以前每逢村里有喜事梁姓人都会在家祠摆酒席,外面搭棚唱戏,单在内部就可以摆五六十席,热闹非凡。
大墩村与繁华世界仅一线之隔,东平新城将被建成未来佛山的“强中心”。 一座雄伟的大桥凌空飞架南北,宽阔的公路四通八达,城巴穿行于城市、乡村之间……逐渐融入大都市的大墩村,随着东平新城的开发,渐渐融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