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宏,男,河南人,曾有为“中华第一刀”的美誉,现在是三军仪仗队的副大队长。
国旗仪仗队_王国宏[国旗班仪仗队] -基本信息
王国宏
王国宏现在是三军仪仗队的副大队长,指导战士训练学习。军装笔挺,声如洪钟,浑身上下透出中国军人的士气。而与当年站在仪仗队最前方,挥舞着闪亮的军刀执行任务相比,他又多了些亲切随和。
庄严的天安门广场,21响礼炮声中,仪仗指挥刀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成立刀姿势直指苍穹。而第一位佩用指挥刀接待外宾的三军仪仗队执行队长,就是王国宏。他被人们称为“中华第一刀”。
国旗仪仗队_王国宏[国旗班仪仗队] -入选仪仗队
三军仪仗队
出生在河南的王国宏,从小就长得特别高,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这在许多人眼中是令人羡慕的事情,但对王国宏而言,却是别样一番滋味。
因为长得高,王国宏从小学开始就被老师安排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与同学之间的“海拔差别”,让他觉得自己好像“有异于常人”,有时他甚至会刻意地弯腰,希望将自己“埋”进人堆。1985年,19岁的王国宏高中毕业,跟随父亲来到城里的一家工厂打工。
打工,挣钱,买上一块自己喜欢的手表,然后继续没日没夜地工作。王国宏原本以为自己的人生会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可上天却偏偏给他指引了另外一条充满鲜花和汗水的道路。
1985年的一天,一位老乡给王国宏的父亲捎话说:“城里正招‘御林军’,到时候要在首都北京工作。一米八以上的大个子才能被选中,让你儿子去试试吧。”王国宏从父亲那得知消息后非常兴奋。他看过仪仗队执行任务的现场录像,仪仗队员们一个个长得高大彪悍,动作整齐优美,王国宏看得心潮澎湃:“能做一名仪仗兵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啊。”
当王国宏走进河南省平顶山市的新兵体检站时,除了他那1.84米的个头外,并没有太多特别之处。160斤的体重,按科学方法计算,不胖不瘦,极普通的小伙子。但仪仗队接兵干部慧眼识珠,隔着几十米就喊:“嗳,那个高个的到这边来。”身边的人全都兴奋地挤上前去,但最后只留下了王国宏一个。接兵干部打量着王国宏标准的男儿脸,肯定地说:“行,到仪仗队去吧,说不定能培养个执行队长。”
国旗班
王国宏就这样入选了仪仗队。
国旗仪仗队_王国宏[国旗班仪仗队] -刻苦训练
王国宏回忆起刚进仪仗队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最简单的动作一做就是几个小时,训练结束后,每个人的脚下都是一滩水。因为曝晒多时每个人的脸上都在脱皮;有的战友想用毛巾擦把脸,却常把脸上的皮都擦掉了。而王国宏自己,因为帽沿卡在额头上,凹进去的地方不止一次发炎,长时间的脱水训练甚至让他出现了尿血现象。
年轻人向往的都是新鲜而富于变化的生活,仪仗队重复而枯燥的训练使每一个新兵都觉得极不适应。一个月下来,大家都有点忍不住了。
一次,班里最小的战友因为动作不规范被班长批评,委屈加上积攒多时的恋家情绪,使他再也憋不住了。回到营房就把头埋在被子里哭了起来。尽管他拼命压住声音,可还是被王国宏还有营房里其他的新兵们听到了,所有人再也忍耐不住。那一夜,整个营房哭成了一片。
再艰苦的训练大家也逐渐挺过来了。仪仗队的团队作风就是“仪仗重于生命,事业高于青春”。仪仗队的一举一动代表着民族的尊严;仪仗队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国威军威。仪仗队的战士们正是用这种信念坚定了训练的决心,并把它灌注到自己的举手投足中。
王国宏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尽早加入仪仗队的编队队列。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实现,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由于王国宏个子高,块头大,动作上经常比战友慢一点,而对于整齐划一的队列来说,哪怕是0.1秒的动作误差都是致命的。为了跟上大家的步伐,王国宏每天都提前一个小时来到操场;在月光下独自练习,自己喊号子。等到大家集合时,他的衣服已经被汗湿了好几遍。
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每一个仪仗队员服役期间所踢出的正步,相当于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而王国宏则不只走了两万五千里,正是通过这样的努力和毅力,王国宏成为同批入伍的新兵中第一个加入编队的战士。
升国旗
国旗仪仗队_王国宏[国旗班仪仗队] -突出表现
中国仪仗队从1992年起开始,执行队长和分队队长佩用指挥刀执行任务。而王国宏不仅是第一个佩用指挥刀接待外宾的仪仗队执行队长,也是这套持刀礼节的设计者之一。
此时的王国宏因在仪仗队的突出表现被任命为执行队长,参加了设计持刀动作的专家委员会。他经常和专家一起讨论,并自己当模特将他们提出的方案演练出来。每天的日常训练结束后,王国宏就来到自己的“秘密训练基地”,反复地琢磨动作要领。同一个动作重复上千次,经常使王国宏手臂酸麻。等自己练好了,王国宏就到专家组再表演给大家看,与专家们进一步切磋研究。
如果专家讨论后觉得哪个动作不够到位,或者不能被外宾理解,这套动作就只能重新设计。王国宏此前的上万次练习就被全部推翻,一切从头再来。王国宏没有气馁抱怨,而是更加专注地练习琢磨。
专门铸造的军刀在王国宏看来非常神圣,当然舍不得用,他专门仿照真刀的尺寸制作了一把木刀用来练习。对身材魁梧的王国宏来说,刀的握柄显然太小了,一天天练习下来,手常被箍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为了使军刀迅速而准确地入鞘,同时眼睛保持正视前方,王国宏每天都要反复练习军刀入鞘这个动作。身体站直,左手护鞘,凭感觉将右手的刀刺向挂在左腰间的刀鞘。开始的时候,感觉没找到,稍有不慎,左手虎口处便会被刀刺破,然后裹上纱布继续练习。
经过7个月的反复设计和强化训练,一套根据中国历史上武术用刀和骑兵用刀中的有关礼节,参照国际惯例设计的拔刀、撇刀、立刀、托刀、举刀、刀入鞘共6种具有中国军人特色的持刀礼节终于形成了。
1992年10月4日,三军仪仗队第一次佩用指挥刀接待外国来宾――南非总统曼德拉。王国宏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向来宾,在距离曼德拉8步开外的地方立定,完成托刀、撇刀等礼节性动作,接着举刀行礼,声音洪亮地向来宾报告:“总统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这一刻,王国宏的心飞扬起来,威武飒爽的英姿,熠熠发光的军刀,展示着国家和军队的尊严,展示着民族自强的精神。
“‘请您检阅!――’就这几个字,气息一下就提起来了。”王国宏挺起胸膛,双眼直视前方,似乎又回到那个令他终身难忘的时刻,“吼这一嗓子,有扬眉吐气的感觉,国家的威严和亲善有了,自己的辛苦和汗水值了”。
从任务现场回来,王国宏兴奋了好几天,他也因此得到了“中华第一刀”的称号。
国旗仪仗队_王国宏[国旗班仪仗队] -训练新兵
仪仗兵接受检阅的荣耀只是很短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在忙碌奔波,经常在一天中执行多次任务。就在这种不停的奔走间,王国宏到了退役的年龄。
由于在役期间表现突出,仪仗队向王国宏提出要求,希望他留下来对年轻的仪仗队员进行指导。没有太多的犹豫,王国宏就做了决定:“留下!既然这里需要我,而我也爱这里,我就得留下来尽我的努力。”
从执行队长升为仪仗队副大队长,王国宏的身份变成了教官。过去高强度的训练嘎然终止,王国宏的体重也迅速攀升。原本“标准”的体型不复存在,身体也仿佛“笨重”起来。可这并不妨碍他的“执教生涯”。王国宏认为,只要内心仍然有对仪仗队的热爱,就能当好这个指导队长。
训练场上,王国宏一丝不苟:“立正,两眼目视前方!注意间隔!枪刺定位!保持方向!正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