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甫,河南省滑县四间房乡高寨村人,1985年11月29日出生。曾任武警北京总队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国旗班班长、武警北京总队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代理排长、武警北京总队天安门支队国旗护卫队上士升旗手,武警北京总队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国旗知识宣讲员。2002年12月入伍,2003年通过预选后进入国旗护卫队,成为国旗护卫队方阵中的一员。2004年,他正式成为升旗手。国庆60周年庆典活动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升旗手的最主要人选。至今已近6200余次准确无误地将五星红旗升上天安门广场的天空。是国旗护卫队组建以来担负升旗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旗手。2015年1月2日,退伍,入伍12年中,已担任11年升旗手。
刘赫铭_高红甫 -人物经历
“共和国第一升旗手”高红甫1985年11月29日他出生于河南滑县四间房乡高寨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闲了做点生意。
2002年12月,17岁的他高中未毕业就迫不及待踏上了军旅生涯。在武警北京总队时,他训练刻苦、做事相对有些较真。但没想到的是,3个月后,居然迎来了一次改变自己的机会。
2003年3月底,经过层层预选,他和其他战友从上万名士兵中脱颖而出,成为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一员。
2004年7月,正式成为升旗手。
200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将国旗升起,被誉为“共和国第一升旗手”。
2013年1月29日习主席视察武警北京总队,高红甫作为国旗哨兵,通过网络视频接受了主席的亲切慰问。
2013年9月1号,武警北京某部召开表彰大会,记高红甫的事迹为二等功。
2014年11月底,高红甫经过慎重考虑,依依不舍地选择转业。
退伍后,高红甫决定留在北京,他说“我要陪着国旗。一天是升旗手,一辈子都是升旗手。”
高红甫担任了北京15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每年学校开学是他最忙的时候,常常是广场升旗一结束,便马不停蹄地到一所所学校去升旗,宣讲国旗知识。
刘赫铭_高红甫 -成就荣誉
高红甫2004年7月-2015年1月2日期间,升降国旗6200余次,创造了零失误纪录。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高红甫担任升旗手。
历届国旗班班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自1983年国旗护卫队组建以来担负升旗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旗手。按照护卫队规定,服役12年是最长期限。
高红甫总结出一整套升降旗训练方式,形成了电子素材和视频资料,还结合恶劣天气训练“六步法”,研究制定了《升降国旗紧急情况处置办法十二条》,成为国旗护卫队中的“秘密武器”。
入伍12年,当了8年国旗班班长和代理排长。
高红甫获得个人二等功两次、三等功4次,被评为武警部队“十大标兵士官”、武警部队优秀共产党员。
刘赫铭_高红甫 -个人生活
难与家人团聚
高红甫的母亲患有严重晕车症,平时很少出远门。2006年7月,为了见久未谋面的儿子,母亲执意要姐姐陪同来部队看望高红甫,看似短短六个多小时的车程,母亲却是走了一路吐了一路。等高红甫降完旗已是晚上8点钟,由于接下来有重要任务,他只能到宾馆与母亲匆匆见了一面,就返回部队。第二天,母亲看完升旗后,就踏上了返乡的路程。当他升旗返回营区后,给母亲打电话。母亲对他说:“红甫,家人都很想你,看到你一切都好,我们就放心了。我和你姐怕影响你工作,就先回去了,你要好好干。”听着母亲的话,高红甫难忍泪水。“我父亲常对我说,人们仰慕你,不是你有多么伟大,而是你站在国旗下,是一名光荣的升旗手,是因为人们对国旗有着一份深厚的感情。”高红甫说,父亲是个农民,从小就告诉他做人要实在,不要太张扬,特别是自己当了升旗手后,父亲更是经常“敲打”他。尽管荣誉纷至沓来,但在战友、师长、朋友的眼中,高红甫始终是一个踏实又朴实的好战士。
刻苦训练
为了当好升旗手,他天天苦练升旗基本功,特别是展旗、收旗功。展旗和收旗是中国特色升、降旗仪式的“专利”,当把国旗挂上旗杆开始升旗时,旗手要迅速将17平方米的国旗向空中撒出一个扇形,这是“展旗”。而降旗时当国旗降至杆底的一刹那,旗手要迅速将国旗收拢成一个锥形,此为“收旗”,一展一收,看似简单,要把握好力度、时机实为不易。
为了练臂力,高红甫天天拿一个3公斤重的铁饼向外撒,一练就是几百上千次,有时训练完毕,累得抬不起胳膊。日复一日,如今高红甫的右臂比左臂明显要粗壮很多。为了练好收旗动作,他的右手小指一侧长了一层足有一寸厚的老茧。
经过艰苦练习,高红甫展旗和收旗的动作,做得如行云流水般的洒脱和大气,更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潇洒。
刘赫铭_高红甫 -社会活动
婉拒高薪
高红甫曾经一位老板看上了高红甫的能耐,出了一万元的月薪请他到自己的企业来上班。高红甫婉言谢绝了,他只是在很实在地奉行着自己的承诺,比如,“只能为国旗争光,而不能沾国旗光”。
2015年1月初,在自己退伍准备踏入社会时,许多单位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他印象很深的一家南方企业,更是给他开出四五十万年薪,“如果干得好,百十万也有可能”。对方的条件就是看中了他“共和国第一升旗手”的闪光点,但他婉拒了。
为爱而行
2006年初,吉林省九台市卢家小学7岁的小升旗手欣月,不幸患上绝症“髓母细胞瘤”,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到北京天安门看升国旗仪式,但却因病情难以实现。高红甫通过媒体知道了小欣月的故事后,征得上级同意,于同年5月8日赶到小欣月的病床前,模拟天安门广场升旗的场景,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圆了小姑娘的“升旗梦”。
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90多岁的老阿妈次仁曲珍,40多年来在自家院里坚持升国旗。国旗护卫队的官兵被老人的爱国精神所感动,经上级批准后,决定送给老人一面国旗。高红甫在给老人的留言中写道:“您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升旗手,向您致敬!”当曲珍老阿妈用颤抖的手升起这面国旗时,十里八乡的藏族同胞身着盛装,像过节一样赶到了老人身边,参加升旗仪式。
刘赫铭_高红甫 -社会评价
“不沾国旗的光,靠能力吃饭心里踏实”。这是高红甫的一句心声。这句话不简单!一是说明国旗在他心中的分量是神圣的,时时刻刻用实际行动在呵护着国旗的尊严与圣洁,上升到了一种崇高爱的情操境界。二是他能够正确面对名利观,不拿荣誉换取名利,而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三是他始终把自己当作军人看待,保持了一贯以来的正直诚实的本色,退伍不褪色,仍然以一个老兵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徐大发评论)
在巨额年薪面前几乎很少有人不动心的,有的人甚至在名利面前渐渐贬值亵渎了曾经的荣誉,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迷失了方向。而高红甫不拿“共和国第一升旗手”变现的坚守同样是一面飘扬的“旗帜”,是新时期社会的价值“标杆”,正是许多人的价值观里所缺失的风采,值得点赞与弘扬!(徐大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