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俗称龙江河,不同河段称龙溪,龙潭河,桂坑水等,南海水系河流,位于广东潮汕西南部,流经普宁市、陆丰市、惠来县三市县。其河源与榕江近在咫尺,即普宁南阳山区南水凹村附近。上游称龙潭河;流经陆丰县境在葵潭西部进入惠来。从葵潭向东4公里的磁窑附近有来自南阳山区的三条支流汇入,即南洋仔水、高埔水、崩坎水。磁窑以下始称龙江,河道流向东南。邦山以下进入龙江下游平原,有来自大南山的罗溪水、盐岭水、雷岭水汇入,在神泉港出海,1979年改于南海哨所出海。
云南省科技厅_龙江[广东潮汕西南部河流] -干流概况
龙江在普宁市境,龙江干流从源头后溪林场的南水凹南坡流出,经半径田、后溪、龙潭水库后出境。龙江主流于普宁市境内流长26.7公里,集水面积635.6平方公里,约占全流域40%。
在陆丰市境内,龙江干流称龙潭河,又名桂坑水,流经陂洋镇深渡村后进入陆丰市境,境内干流河段长15公里,流域面积123平方公里。
在惠来县境内,龙江干流历史上称龙溪,经陆丰市桂坑流入惠来县葵潭镇,在缶窑水轮泵陂上游的溪口村与发源于普宁县大坪镇黄泥田的南溪仔溪、发源于普宁县大坪青山坳的高埔溪和发源于普宁县南阳乡大坳口的崩坎水,四流汇合,成为龙江干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葵潭、兵营、邦山、隆江、孔美、钓石、金东洲,与雷岭河汇合,经神泉港入南海。全长88公里,总集水面积1164平方公里;县内长51.3公里,集水面积554.5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13‰。
由于下游平原比降小,泥沙淤积,排水不畅,加上大南山的山洪,故常发生洪涝灾。1979年完成了下游河道的改道工程,开挖5公里长的新河道出海,实现洪涝分家。改道后龙江的长度由原88公里缩短到82公里,流域面积由1631平方公里变为1187平方公里。
云南省科技厅_龙江[广东潮汕西南部河流] -水文特征
龙江干流普宁市境多年平均径流深1661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0.558亿立方米。耕地面积6.8万亩,流域为南阳山区和马鞍山。流域内山地丘陵与河谷平原比例为9:1,谷地、梯田多分布在高山峡谷间,域间累年年平均降雨量2403毫米。1960年前植被葱郁,坑谷农田引泉而灌。后因滥伐林木,大量开垦,水土流失入溪,河槽展宽变浅滞流,水毁农田,汛期遇降雨100毫米时,梅林圩遂成泽国,使崩坎溪沿岸5500亩、高埔溪沿岸1100亩农田受浸。1979年起,对县境内龙江水系施行封山育林、拆陂改溪的综合整治,洪涝灾害有所减轻。下游惠来县隆江桥头最大洪峰流量为3830立方米每秒。云南省科技厅_龙江[广东潮汕西南部河流] -主要支流
南洋仔水、高埔水、崩坎水、罗溪水、盐岭水、雷岭水。普宁县
龙江水系普宁县段,主要支流有南洋仔水、高埔溪、崩坎溪。
南洋仔水,发源于大坪镇黄泥田,过惠来县后于吉镇汇入龙江。县境内流长19.12公里,集水面积64.02平方公里,河床处于花岗岩与沉积岩接触破碎带,渗透性大,径流小。
高埔溪,发源于大坪镇青山坳,在船埔圩桥汇梅田水后过天青湖、圆埔、石马头、高埔、龙窟、月塘入惠来县境,于溪口同主流与崩坎溪汇合。流长36.6公里,坡降2.21‰,集水面积150.07平方公里。1962年前,龙江1.5吨货船可拖纤抵船埔圩,因而船埔圩又称船埔头。1963年后山地大量开垦,沿江筑陂引水灌溉,常因淤沙阻水致涝。1979年后实行封山育林、拆陂整治,涝患已减轻。
崩坎溪,源起南阳乡大坳口,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松阳、梅林、古庵、崩坎、谢家洋,从马鞍山农场新圩东侧过惠来县境。在县内流长40.3公里,集水面积288.8平方公里。河道弯曲,沿流多深潭。上游从发源至大高田3.3公里河段落差300多米,至军田2.5公里,落差58米,水流如泻,洪峰流速3-6米每秒,梅林圩以下水势较为平缓,1956年以前龙江帆船可达梅林圩,今因泥沙淤积不能通航。
惠来县
龙江在县境内的主要支流为螺溪、头寮水和葛内溪。
螺溪,发源于乌坑顶,经石榴潭、峰霞,于山美汇合山美水至钓石与龙江干流汇合。河长41公里,集水面积173.2平方公里。螺溪支流山美水发源于双过年山南麓,经石古、必章、后洋至山美,集水面积42.3平方公里。
头寮水,主要发源后斜、盐坑两条支流汇合而成,流经尾寮、曲溪、邦山、北洋,汇入龙江中游。全长16.7公里,集水面积51.92平方公里。
葛内溪,起自葛内,贯穿溪西,在新圩汇入龙江。1963年,新开溪西排涝河,改经山陇直通洋下闸出龙江下游。集水面积60.55平方公里。
雷岭河,位于县境中部。发源于潮阳县刘士可,在双溪村汇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