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建立时间较早。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_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由德国医生宝隆1900年创建于上海,1955年随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迁至武汉,现附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培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现有病床1700张,设19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和19个二级专科。其中内科心血管病、内科呼吸系病、外科学(普外)、妇产科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器官移植研究所、呼吸内科实验室是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康复医学科被WHO指定为培训和研究中心,同时,医院还是亚洲国际急救中心成员单位。诊疗设备先进,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超导型磁共振装置、X刀装置、双螺旋CT、16排螺旋CT、1250mAx光机等一大批现代化诊疗设备。诊疗环境优美,住院病房均装备有中心吸引、中心供氧、中心呼叫、中央空调等系统,新门诊大楼实行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导医服务员、导医指示标志等五种导诊服务,顶层设直升机专用停机坪,空中急救病人可在3分钟内从停机坪到达急诊中心。
医院医疗技术力量雄厚,2200多名职工中,正高职称111人,副高职称21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0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89人,以中科院资深院士裘法祖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享誉海内外。
医疗服务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年门诊量达156万人次以上,年住院量4.5万人次,在抢救危重病人和诊治疑难杂症方面成绩卓著。近40年来,一直担负着来汉中央领导、外国元首以及外宾、华侨的医疗保健任务,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内外知名人士的高度赞扬。
医院承担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系、儿科系、影像、康复、法医等10多个专业的教学任务,接受美、德、法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进修生、实习生,并且接受WHO派遣的高级医学人才的培训。完成和正在进行中的科研课题451项。其中,国家"973"课题3项,"863"计划6项,国家五年计划攻关课题16项。已鉴定成果240项,其中,国际领先3项,国际先进59项,国内领先99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356项次,其中国家级奖励4项次,部、委级奖励53项次,出版专著201部。一批久负盛名的专家、教授分别担任中华医学会、省、市医学会的学术职务,使医院在国际和国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在全国率先实行全成本核算附属同济医院管理,医院取得显著效益,得到中央领导和卫生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医院连续3次荣获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被授予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并被中宣部、卫生部确定为全国十家文明服务示范医院,2003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_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附属协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溯源于1866年英国基督教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在汉口建立的“仁济医院”。1914年仁济医院门诊量已达22600人次,住院病人864人次。1928年,英国基督教伦敦会与基督教循道会合作,仁济医院正式扩大发展为“汉口协和医院”,纪立生为院长,医院迁至汉口中山公园附近。至此武汉协和医院步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在旧中国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协和医院始终坚持自己的医学信仰,积极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行动和革命斗争。
到1949年,协和医院占地71.8亩,拥有床位249张,固定资产476万元,年门诊量5万人,以其在华中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好、技术水平最高而声名远播附属协和医院。
解放后,协和医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954年协和医院正式成为中南同济医学院的直属教学医院,2000年协和医院又成为新组建的华中科技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古老名院处处散发出青春朝气和勃勃生机,医院被授予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长期在中南地区综合性大医院中居于领先地位,以精湛的医术享誉海内外。
实力超群的健康航母
医院名流云集、人才辈出,许多著名医学专家,如著名皮肤病专家、国家一级教授于光元,著名心血管专家管汉屏等长期在这里工作。许多老专家至今仍活跃在临床、教学一线,将精湛医术代代相传。
医院已发展成一艘实力超群的“医学航母”:心血管内科、血液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普外科、心血管外科、影像医学科、耳鼻咽喉科、骨科、手外科、眼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等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学科品牌。目前亚洲紧急救援中心、湖北省急救中心均设在协和医院。
医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层螺旋CT、PET-CT、伽玛刀、超导型磁共振、ECT、高压氧舱、调强放疗机等确保了医院诊疗技术处于国内一流水平,部分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作为教学医院,医院被誉为优秀医学人才的摇篮,培养了15000多名高级医学人才。协和学子遍及世界各地,许多学子成长为著名医学专家,有的还当选为两院院士。
医院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现已拥有耳鼻咽喉科学、内科学、外科学三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医学影像学、妇产科学两个省级精品课程。2001年至2005年共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省级优秀博士论文9篇。孔维佳教授、张永学教授、胡丽华教授分别担任全国“八年制”、“七年制”、“五年制”统编教材《耳鼻咽喉科学》、《核医学》、《临床输血检验》主编。
由医院专家主编的《现代麻醉学》、《彩色多普勒诊断学》等专著相继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医院主办或主编的《中华超声影像杂志》、《亚洲核医学杂志》等10本学术期刊,有广泛的影响。其中《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是湖北省唯一获奖的医学期刊。
医术创新的摇篮沃土
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心脏病治疗中心,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家级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在心血管病免疫学、分子心脏病学、心脏电生理学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廖玉华教授等的扩张型心肌病早期干预研究、难治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在国内有广泛的影响。心外科在孙宗全教授等带领下,在复杂性先心病和严重风湿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
国家级重点学科普外科在王国斌、王春友等教授的努力下,在重症胰腺炎外科治疗、肝移植、复杂肝胆手术等方面都有较大进展,腹腔镜下小儿巨结肠切除、肝门部胆管切除重建肝动脉等手术国内领先。开展的巨大肝肿瘤切除术、恶性胸肿瘤根治性切除、肠出血症、乳腺甲状腺特色手术、联体婴儿分离手术、肠道肿瘤手术及腹腔镜替代剖腹探查手术等新技术均取得了良好疗效。
国家级重点学科血液病科白血病治疗研究国内一流,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栓与止血、血液免疫、白血病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宋善俊、邹萍教授等成功开展了中南地区首例同种异体骨髓移植。研究所与中华骨髓库、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国家级重点学科泌尿外科肖传国教授在世界上首创的“反射弧的基础研究和多学科临床应用研究”,引起国际泌尿外科学界的重视,对解决目前我国众多脊髓损伤病人的大小便失控的问题有重大意义。在肖传国、曾甫清教授带领下开展的肾脏移植、膀胱癌根治、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微创等手术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国家级重点学科麻醉科是中南地区唯一的麻醉学新技术培训中心,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神经阻滞及分娩镇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国家级重点学科妇产科的宫颈癌、卵巢癌根治术、腔镜手术、新式剖宫产以及医学助孕技术国内一流。
耳鼻咽喉科的内窥镜手术、鼾症综合治疗、喉显微激光手术成为新的优势特色。孔维佳教授在神经耳科和鼻颅底外科领域建树颇丰,在省内率先开展的多导人工耳蜗植入也已成为治疗极重度耳聋的常规治疗手段。在省内率先开展经鼻内窥镜蝶窦进路垂体瘤切除术。
神经外科在国内第一个将所有颅内疾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在开展鞍区肿瘤显微手术方面,如颅咽骨瘤、垂体腺瘤、鞍结节脑膜瘤,始终走在国内前列。伽玛刀手术总有效率达90%以上,赢得了世界伽玛刀协会的高度好评。神经内科孙圣刚教授等开展的帕金森病研究已在全国处于一流水平。
干细胞中心在中南地区首家获得细胞治疗准入,黄士昂教授等开展了国际先进的自体免疫细胞回输疗法治疗肿瘤和病毒性疾病,成为清除残留肿瘤细胞,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新手段。
由张永学教授主持的华中地区首家PET研究与应用中心拥有国际顶尖水平的PET-CT和回旋加速器,能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
数字看协和
―― 主要医疗工作量稳居全国前列,实际开放病床2236张,2006年门诊量181.6万人次,年住院量5.5万人次,手术量3.3万台次。
―― 共设有42个专科,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7个研究所,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6个硕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
―― 拥有高级职称医务人员300多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81人;担任国家级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的专家9人,担任国家级学会常委、委员的专家38人。在职博士生导师89人,硕士生导师277人。
―― 积极改善医疗环境,亚洲规模最大的单体外科大楼投入使用,其硬件设施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总建筑面积近80000平方米,拥有42个高规格净化手术间。
―― 改革开放以来,38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266项达国内领先水平。有257项(次)获得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 2006年,发表论文总数在全国医院中排名第4位,SCI收录论文排名全国医院第9位。并有论文在世界权威杂志《柳叶刀》等上发表。
―― 心外科年均术量超1500台,占全省综合性医院心外科手术量的一半以上。
―― 血液科已完成骨髓移植200多例,居中南地区之首,其中绝大部分为异基因骨髓移植。
―― 2007年5月1日,共完成179台外科手术,创造了中南地区综合性大医院中单日外科手术量的最新纪录。
科技强协和
1956年,著名胸心外科专家管汉屏教授主持开展了国内首例右半肝切除术。
1957年,国际知名皮肤病专家于光元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日光性皮炎”的概念。他主持的核黄素缺乏病的皮肤组织病理研究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1975年,杨超前教授主持研制的7505(硝硫氰胺)口服治疗血吸虫病,为我国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
心血管内科高浴、毛焕元、戴闺柱、廖玉华等教授在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心肌病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心外科叶世铎、蓝鸿钧等教授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生物瓣膜当时居国内领先水平。孙宗全教授等近年来开展的心肺联合移植,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刷新了中国纪录。
神经内科童萼塘教授等主持的《低血钾软病的研究》,为成功制服曾肆虐10余省棉产区的低血钾软病作出了重大贡献。1985年这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介入科冯敢生教授等在世界上首创双介入疗法治疗肝门脉高压,大幅度提高了治疗效果。曹林生、冯义柏、曾秋堂等教授在心脏介入治疗尤其是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耳鼻喉科魏能润、黄选兆、汪吉宝教授等在耳科疾病治疗方面独具特色并取得显著成绩。孔维佳教授在国际上提出人工耳蜗术前听神经-听觉通路完整性综合评估方案并应用于实践,2002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双耳(对侧耳)人工耳蜗植入术。
骨科杜靖远、杨述华教授等在国内率先开展各类人工关节 置换手术并处于领先水平。
手外科率先在国内开展的断指再植、断肢再植、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等多种高难度的显微外科手术。
1998年,王国斌、阮庆兰、卢晓明、汤绍涛等教授在国内 率先开展小儿先天性肠道畸形腹腔镜手术。普外科在肝脏、胆道、脾脏疾病、胃小肠疾病、结直肠疾病等的微创治疗等均有重大突破。
超声影像科王新房教授等的《三维超声成像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研究》200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新房教授等《双氧水心脏声学造影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研究》两项成果在1985年、1998年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泌尿外科肖传国教授在世界上首创 “体外神经代替中枢神经截瘫患者膀胱功能重建术”,
200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应用该理论治疗先天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所致大小便失禁患儿获得成功,该成果2003年和2005年两次获得国际神经泌尿外科最高奖 Lapides特等奖。
2005年,以小儿外科为主多学科合作,成功完成中国第7 例、湖北省首例连体儿分离手术,连体小姐妹至今健康生活。
爱心聚协和
140年的悠悠长河,协和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形成了光荣的医学传统,协和精神薪火相传,成为协和人奉献爱心的强大精神支撑!
2007年6月,协和医院再次捧回“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奖牌。
在协和医院儿科血液病房设有中国内地首家“爱心病房学校”,使得治疗周期较长的白血病患儿能正常学习。这所特殊学校的40余名老师是从一千余名志愿者中精选出来的,他们长年给患儿授课,使白血病患儿在充满爱心的氛围中成长。爱心学校成为协和人精诚仁爱的缩影。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协和牢牢扎下了根,协和人把人文精神视为医院文化的核心,以自己的博爱胸怀,使患者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人文关怀。医院把医疗行风建设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紧紧围绕群众“不放心、不方便、不满意”的部位和问题不放手,扎实地开展自查;自觉接受患者和社会监督,实行“一次投诉待岗制”,对医疗服务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从严惩处。
作为湖北省“医患沟通”试点医院,协和医院以医疗质量管理为重点,狠抓医疗内涵建设,大力降低药品收入在整个医院收入中的比重,鼓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靠技术创新赢得医疗市场。努力降低平均住院日,千方百计为患者节省费用。
2006年4月,协和医院被评为武汉市“千名医生下基层先进单位”,积极支援社区医疗是协和医院热忱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行动。医院每年举办的各类大型义诊数十场。在抗洪救灾、防治非典、抗击禽流感等众多大型突发事件中,协和医生总是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医院坚持每年为老少边穷地区送医送药,无论在偏远城镇还是在贫瘠山区,都经常出现协和医生的身影。
医患和谐满眼春,协和先后被授予“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示范点”、“湖北省卫生系统示范单位”、“武汉市文明品牌医院”。
蓝图绘协和
2004年,协和医院正式启动了“学科、人才、品牌、国际化”四大发展战略,吹响了协和人向世界一流进军的号角。
医院对造血干细胞移植、胰腺疾病诊疗、听觉医学、神经泌尿外科、移植医学、微创医学、心血管免疫、生物材料等重点项目分别制定了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的目标。对微创医学、干细胞应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移植医学、组织工程、神经修复等21世纪的新兴学科,医院将全方位扶持。
作为全国优秀医院院长的王国斌教授说:“对人才的重视与投入永远没有句号。” 在医院的高效人才培养管理体系下,一大批中青年新秀脱颖而出。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专家汇聚协和麾下,如著名血液病专家邹萍教授、泌尿外科专家肖传国教授,心血管病专家廖玉华教授、麻醉学专家姚尚龙教授、普外科专家王春友教授、胸外科专家王建军教授、肿瘤放疗专家伍钢教授等等,使协和医院的学科建设生机盎然。
医院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全面引进先进的医院管理手段,强化科研质量和学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医院已与德、美、英、日等国家的100多所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或交流关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_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附属梨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具有老年医学特色的卫生部直管综合医院、国家三级甲等医院,也是武汉市医保定点医院、生育保险定点医院、洪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和武汉地区高校定点医院。
医院始建于1979年,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为解决副厅级以上老红军、老干部、高级知识分子的医疗、住院、保健问题而专门筹资兴建的一所医院。1997年 5月,医院成建制移交同济医科大学,作为第三所附属医院和第三临床学院。1998年由国家教育部授予硕士教学点,并且开设全国首个老年医学学科教学点。2000年5月,梨园医院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2004年2月18日,湖北省卫生厅将医院同时命名为“湖北省老年病医院”。
医院地处东湖之滨,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占地总面积约14.7公顷,院内绿化率达70%,常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堪称湖北省独有的花园式医院。医院拥有病床500张,病房均设置为单人间、双人间和三人间,全部配置多功能床,病房设有中心供氧和中央空调,配备了呼叫和对讲系统,每间病房配有彩电、直拨电话和独立卫生间,每个病区均设有近百平米的病员娱乐室,为病人创造了优良的治疗康复环境。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六百余名,医疗技术队伍生气勃勃,实力雄厚。拥有正副高职专家教授百余名,获硕士学位37人,硕士导师24人;博士学位6人,博士后1人,博士导师5人。对老年心血管、高血压、呼吸、消化和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治疗康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医院同时聘请了协和、同济医院各科著名专家教授20余名,常年坐专家门诊、查房、手术和会诊。
医院学科齐全,门诊部设有急诊、内、外、妇、儿及皮肤、口腔、眼耳鼻喉、中医、康复和精神心理等科室;住院部涵盖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老年病科、神经内科等22个临床医技科室,4个教研室。医疗设备先进,拥有全身双层螺旋CT机、多维成像的核磁共振仪、无创伤治疗的肿瘤深部热疗机、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内窥镜全套、1250血管造影机、超声骨密度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电视遥控X光机、心脏监护仪、心脏彩超、全自控呼吸机、动态心电图、肺功能、微量元素分析仪等200余台(套件)高科技检查和治疗设备,为准确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湖北省老年医学研究所设在院内,其科研成果显著。完成了50余项科研课题研究,其中3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了一个二类和两个三类新药,发明了两项专利, “7805烟草添加剂”还获得巴黎国际博览会金狮奖。
医院先后多次被卫生部、省市有关部门评为老年医疗保健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全省医疗系统巾帼文明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省物价诚信单位和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_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襄樊医院
附属襄樊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襄樊医院(襄樊市中心医院)是目前襄樊市规模最大、医疗设备最全、诊疗环境最优、技术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一家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是国家卫生部批准的湖北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和“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综合实力名列湖北省医疗行业“十强”。
医院始建于1949年7月1日,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在岗职工1812人,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的81.5%,医院拥有一批优秀技术人才,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249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正、副教授22名,其他院校兼职正、副教授86人,硕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219人,博士、博士后40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4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5人。医院现开放病床1640张,设43个病区,50多个专科,年门诊量90多万人次,年出院5万多人次,病床使用率平均在120%以上,年手术1.1万台次,固定资产6亿元。
医院拥有高档磁共振、螺旋CT、全身CT、ECT、数字减影仪(DSA)、CR、直线加速器、心脏彩超、腹部彩超、体外循环机、各种内腔镜、高压氧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十万元以上医疗设备300多台(套),价值2亿多元。
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医院先后成功开展了以冠状动脉搭桥术为代表的体外循环手术,同种异体肾移植、肝移植、玻璃体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神经内、外科的介入治疗及显微手术;普外科的腹腔镜,胸外科的胸腔镜,泌尿外科的腹腔镜、输尿管肾镜、经皮肾镜、前列腺电切镜,骨科的关节镜、椎间盘镜,呼吸科的纤维支气管镜技术,血液透析、人工肝,干细胞移植以及妇产科的腹腔镜、宫腔镜、阴道镜等高新技术和微创手术迅猛发展,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在省内同级医院中居领先地位。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妇产科、眼科、检验科、耳鼻咽喉科等12个专业以雄厚的实力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另有市级重点专科20个。
近5年来,医院有47项科研成果通过评审,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达国际先进水平4项,居国内领先水平34项,国内先进水平9项,每年在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近400篇。医院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也是武汉大学医学院等多所院校的教学医院,每年接受进修、实习生500余人。
医院先后被湖北省委授予“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党委”称号,被省卫生厅评为“示范医院”、“湖北省三级优秀医院”;1998年以来连续两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连续三次被评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先后还荣获“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_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
附属荆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始建于1950年3月,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古城闹市中心,是江汉平原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湖北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国际爱婴医院、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湖北省电视腹腔镜技术培训中心、荆州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也设立于此,是武汉大学、湖北中医学院临床医院,医院于2004年7月29日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文明示范医院、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院占地8万余平方米,开放病床1200张,年出院2.5万人次,年门诊50万人次。在职职工1300人,拥有正、副高级职称人员182名,博士、硕士生100余名。
医院学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现有25个临床科室,5个医技科室和37个专业学组。有口腔科、血液内科、检验科、骨外科、泌尿外科等5个省级重点专科。以电视腹腔镜为核心的腔镜诊疗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急诊急救、心胸外科、肿瘤诊疗等技术颇具特色。
医院医疗设备先进,设施完善。拥有MRI、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螺旋CT机、CR、1250MAX光机、高频乳腺X光机、CE Logiq7、头颅测量及曲面断层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维纳斯激光美容仪、PRK、高压氧舱、电视腹腔镜等1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20余台件。病房采用了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央空调、呼叫和对讲系统,医院于1999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建成了千兆光纤主干、百兆到桌面的医院信息化系统(HIS),LIS、RIS/PACS等系统正在筹建中。
医院科研硕果累累。有1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50余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每年开展新业务、新技术50余项,近年出版35本专著。